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第10章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2) 系统可靠性预计
系统可靠性预计是以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的预计值 为基础,根据系统可靠性模型,对系统基本可靠性 和任务可靠性进行预计。 任务可靠性预计即对系统完成某项规定任务成功概 率的估计。在任务期间系统可分为不可修系统和可 修系统。因此,任务可靠性预计分为不可修系统任 务可靠性预计和可修系统的任务可靠性预计(也称为 可信度)。
串联模型的可靠度计算

根据概率计算的基本规则,可得串联系统中可靠 度的表达式为:
R S P(U) P(U1 U 2 U n )

依据乘法法则有:
R S P(U i ) R i
i1 i1 n n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并联模型的可靠性框图
组成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或单元都失效或出现故障时才会失 效或出现故障的系统称为并联系统。

并联模型的可靠度计算公式
R S 1 FS 1 (1 R i )
i1 n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R67(t) 1 (1 R6 )(1 R7 ) 1 (1 0.91)2 0.9919

整个系统就由单元U1、U2345和U67串联组成,故得 整个系统的可靠度为
R s(t) R1R 2345R 67 0.91 0.97045 0.9919 0.876
评分预计法通常考虑的因素有复杂程度、技
术水平、工作时间和环境条件在工程实际中 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而增加或减少评分因素。 评分原则如下:
1) 复杂程度 2) 技术水平 3) 工作时间 4) 环境条件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系统的可靠性建模包括可靠性框图和可靠性
数学模型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可靠性框图说明子系统故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一种逻辑 框分析,这种分析要求把复杂的系统分成一些子系统或原件 框图中每一方框代表在评定系统可靠性时必须要考虑的,并 具有与方框中相联系的可靠性值的单元或功能。所有连接方 框的线没有可靠性值。导线或连接器单独放入一个方框或作 为一个单元的一部分。所有方框就故障率或失效率而言是相 互独立的。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30
10.1.1 可靠性定义


在设计定型时,经过验证获得“验证值”, 用以验证是否达到研制结束时的最低可接 受值。 在使用阶段,经过验证获得此阶段的“验 证值”,用以验证产品可靠性是否达到使 用方要求的“目标值”。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故障的集中分类方式: 灾难故障、严重故障和一般故障 早期故障和耗损故障 偶然故障和渐变故障 独立故障和从属故障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30
10.1.1 可靠性定义
可靠性要求 定性要求 通过非量化的形式提出可靠性要求, 以便通过设计、分析工作,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可分为六个方面: 简单性的定性要求 冗余的定性要求 降额的定性要求 采用成熟技术的定性要求 环境适应性的定性要求 人机工程的定性要求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2
可 靠 性 设 计 分 析 的 概 念 流 程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可 靠 流性 程的 设 计 分 析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建立系统、子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模型,是
为了分析定量分配、估算和评价产品的可靠 性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有些复杂系统不是由简单的串联、并联子系统组 合而成的,因此就不能用计算串联、并联可靠度 的方法来计算系统的可靠度。 对于复杂系统的可靠度计算,常常采用状态枚举 法(或称为真值表法)、全概率公式法(或称为 分解法)、路径枚举法等。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相似产品的预计程序为:
1) 确定相似产品 2) 分析相似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 3) 产品可靠性预计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第10章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 可靠性介绍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1 可靠性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 GB3187-82规定的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 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R 45(t) R 4 R5 0.91 0.91 0.8281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然后计算U23和U45再并联的子系统U2345以及U6和 U7组成的并联子系统U67的可靠度分别为
R 2345 (t) 1 [1 R 23 (t)][1 R 45 (t)] 1 (1 0.8281) 2 0.97045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状态枚举法的原理是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或
单元的完好和失效两种状态的所有可能出现 的情况一一搭配排列出来,排出来的每一种 情况为一种状态,并确定对应的系统状态是 失效或是完好状态,然后计算各种状态是失 效或完好的概率,最后累加起来就得到系统 失效或完好的概率即可靠度。
2019/3/30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例 某系统由7个单元串并联组成,如图所示,已 知这7个单元的可靠度为R1=R2=R3=R4=R5= R6=R7=0.91,试求该系统的可靠度。
解:首先计算U2和U3、、U4和U5组成的串
联子系统U23和U45的可靠度分别为
R 23(t) R 2R 3 0.91 0.91 0.8281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2 可靠性介绍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2.1 可靠性设计准则

可靠性设计准则是把已有的、相似产品的工程经验总 结起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成为设计人 员进行可靠性设计所遵循的细则和应满足的要求。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30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用途主要有:
1) 评价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的可靠性指标。 2) 在方案阶段,通过可靠性预计,比较不同方案的可靠性 水平,为最优方案的选择及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3) 在设计中,通过可靠性预计,发现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 要因素,找出薄弱环节,采取设计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 4) 为可靠性增长试验、验证及费用核算等提供依据。 5) 为可靠性分配奠定基础。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串—并联混合模型的可靠性框图 把若干个串联系统或并联系统重复地加以串联或 并联,得到更复杂的可靠性结构模型,称为串— 并联混合系统。

串—并联混合模型,是基本串联和并联系统组合, 对于其可靠性的计算,可以连续地用串联和并联 的基本公式来分析计算。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3 可靠性相关技术介绍
全概率公式法的原理是首先选出系统中的主
要单元,然后把该单元分成正常工作与故障 两种状态,再用全概率公式计算系统的可靠 度。 路径枚举法是根据系统的可靠性逻辑框图, 将所有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路径一一列举出 来,再利用概率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来计算 系统的可靠度。
可靠性设计准则文件基本内容包括:概述、目
的、适用范围、依据、可靠性设计准则。 1)概述。 2)目的。 3)适用范围。 4)依靠。 5)可靠性设计准则

2019/3/30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1.1 可靠性定义

定量要求 确定产品的可靠性参数、指标以及验 证时机和验证方法,以便在设计、生产、试验验 证、使用过程中用量化方法评价或验证产品的可 靠性水平。 可靠性参数要反映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性,维 修人力费用及保障资源费用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分为基本可靠性要求和任务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的四大要素: (1)可靠性对象。 (2)规定的条件。 (3)规定的时间。 (4)规定的功能。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30
10.1.1 可靠性定义

故障是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通常指功 能故障。但因预防性维修或其他计划性活动或缺 乏外部资源造成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情况除外。
苏秦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3/30
10.1.1 可靠性定义


在产品研制各阶段可靠性各参数值之间的时序关 系说明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