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学习时代品味“群文”阅读之美——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摸索九方小学龙莎2019-1-18 自今年暑假参加了第八届“新经典大讲坛”暨小学骨干教师高端培训班,心中一直挂念着蒋老师的群文阅读,我就一直在想如何在我的教学中落实群文阅读呢。
于是我开始了摸索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迷茫过,我困惑过,但我仍相信对于学生应该多少是有益的,因为教师发出的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因为它们会被听到或引发改变。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不单单要完成原来语文课堂的识字学词学句阅读任务,还要加大阅读的量,阅读在课堂教学的比重明显大于一般的语文教学课堂。
那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如何在课堂里“挤”进去群文来加重阅读教学的份量呢?以下是我在平常教育教学中的做法,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如果有做得不是的地方,欢迎指正。
一、生字教学教“字串”小学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课堂的主流与重头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识字写字至少要占一半以上的课堂教学时间。
其中十分钟写字是一定要保证的,在这十分钟写字之外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我认为要以教“字串”为重,讲“重点”为辅。
也就是说,不能单纯为教生字而教生字——像传统教学那样,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放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再来说说怎么去识记,再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然后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最后是看看课文孩子能不能正确读下来。
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明摆着是行不通的。
因为课堂的35分钟里,这么一串上下来,估计近二十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加上写字十分钟,你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我认为必须在生字教学的时候,做做文章,提高生字教学效率。
在群文阅读中,低年级孩子面临的困难是识字量积累不够,不认识的字成为孩子们阅读的障碍。
我认为,要扫除这障碍,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形成孩子们的“字感”。
在随文识字的时候除了教给孩子认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之外,还要拓展生字教学的量,让孩子们形成记“字串”的意识:在看到一个生字的时候脑海里寻找换偏旁的另外生字,或者是找一找同样偏旁部件的字来理解记忆生字。
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快速把生字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而掌握生字。
因为小学低年级要求掌握的生字中,象形字,会意字大多数出现在一年级上册,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形声字是识字教学的主流,与其让孩子们单独识记生字,不如教给他们识字方法,“串”字识记,一次次重复中,孩子们的认字能力与自主识字意识将得到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把识字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识字量,为孩子们进行群文阅读扫除生字障碍,促使其阅读更顺畅。
二、课文朗读教“语感”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基本任务是课文朗读,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不能加字减字。
要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首先是认字关,如果孩子们都认得生字,就能把字读正确进而把课文读正确。
可是有的孩子朗读习惯不好而造成总会添字漏字,还有的是用自己的理解换词朗读。
这些朗读的习惯,来自于孩子的朗读语感未形成。
我认为,在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要求孩子们先是指字认读,再是看着字读,要求孩子一定要以书为本,看着课本读课文,不能自以为是地光背诵不看书。
其实有好多孩子为什么朗读漏字加字,都是因为背诵不熟,不能抓重点词背诵,背错了还不知道,等已经形成记忆后,再让他读,他就照着自己记忆的读,就变成漏字加字了。
我认为,要教给孩子朗读的语感,从把每一句话读正确开始。
从一年级开始让孩子们逐句读,提醒这句话哪个词语哪些停顿要注意的。
慢慢地放手让孩子自主去寻找发现把句子读好的关键点。
教给了孩子朗读的方法之后,孩子们的朗读语感形成了,就能快速完成课文的读正确流利的任务,甚至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一定的感情来。
要注意的是,要提醒孩子们朗读的时候注意“的”字不拖腔,要快速带过。
还有是要一口气串读词语句子,不要两字一顿地读,这样会把句子的美给破坏了。
还有一点,教师的范读很重要。
在孩子们读得不好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做示范。
如果教师自己觉得读得不好,那么你自己读一读也就知道读到哪里比较吃力,怎么去克服,把方法教给学生。
至于朗读的形式,在一年级前半期,还是集体读为主,小组读,班级读,男生读,女生读。
因为这样一来,朗读的面广,你就能听到谁没有读好。
到了一年级后半期,班级常规也逐步形成了,就可以小组开火车轮读,每小组请一个同学,同时四个同学到八个同学一起朗读。
最好请同学的时候,他们的位置是分开的,这样每个角落都有孩子能听到离他最近的孩子的朗读。
这样是最节省时间的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的课堂教学方法。
而且这样做,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有的要朗读,有的在倾听。
总之,就是要发现孩子朗读上存在的问题,思考怎么教给学生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课堂上朗读教学的效率,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从老师教的感情处理方法自己解决处理在课文朗读遇到的问题。
再以后,只要预习做到位了,读通课文应该不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了。
三、阅读理解教“圈画”做好了前面两点,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剩下部分时间来做群文阅读了。
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怎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备课的时候注意“挤”进课堂的群文一定要在文字的内部有某一主题,然后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找到快速理解这些文字的方法——“钥匙”,从哪些重点词句去理解,你选择群文的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就是你要教给学生的阅读之法。
在低年级,通过“圈画”的方式,让学生在圈画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本,这也就是阅读的方法也。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在群文教学的低年级课堂,默读比朗读更能让学生思考,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充气雨衣》一课为例,本文讲的是小林使用雨衣不方便,产生问题,观察思考实践之后发明充气雨衣的故事,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不方便其实是可以变成发明的起点。
而我选择了语文园地的鲁班发明伞的小短文做为补充材料一,然后再找来鲁班发明锯、安藤发明方便面的小故事做为补充材料二,三,让学生们学会阅读小段落的方法。
要做到群文放手自主阅读,必须在课文教学中真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所以我在教学小林克服雨衣下摆的水流到裤腿的时候,让孩子们先找到小林要解决的问题,再读相关段落,找到是什么东西启发了小林,让他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想到就去做,于是小林动手做的过程中产生了新式雨衣,但是问题同时又产生了。
我在课文教学的时候重点带着孩子们感受这一发明过程中小林的想法做法,然后指导孩子们在课本上进行圈画——圈出启发小林发明的东西“裙子”。
用横线把小林想到的裙子变成雨衣的思路画下来,再用波浪线把小林回家动手做的句子画下来。
小林解决了问题,发明了新式雨衣,再把“新式雨衣”圈起来。
就这样,老师带着孩子们读懂了这一段发明的全过程。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叠放这新式雨衣,我让孩子们默读相关段落,用刚才的符号画下小明的发明思考及做法来。
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按要求完成。
我在展台上展示了这些孩子的课本,一些阅读跟不上的孩子能随着我的讲评在书本上做好圈画。
再来就是语文园地的鲁班发明伞的段落,让孩子们同样的符号在课本上做标记。
有了前面两个段落的学习,第三个文本,孩子们能用我教给的方法快速理解读短文的人更多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在文本中通过找标点符号的方法快速读懂重点句,怎么快速让自己“变身”成为那个发明的人,一下子就能读明白这段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读懂了一个个类似的发明小故事,又学会了阅读理解这样段落的方法。
最后让孩子再去完成安藤发明方便面的段落理解,这回他们完成得更轻松了,因为阅读的时候就带着感觉去的,一读就能把它归类了。
在孩子们都读完这些段落之后,再把一个关于小发明产生于生活中的变不方便为方便就是发明等今天课堂总结语在补充材料的最后,让他们读一读,明白这就是本课要教给他们的东西,这一归纳的段落指出了孩子们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这样一堂课,在原本课文比较长的情况下还挤进去了四个小段落,孩子们的阅读量是明显增大,由于这些群文中有一条串下来的线,老师教给学生如何去举一反三读文本,他们不断接受挑战,实践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最后的话,还对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意识唤醒,给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生活理念。
四、群文选题教“思想”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开始,每个单元都是按一定的单元主题内容进行编排。
老师在教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单元的主题导语,我认为它是孩子们学习课文阅读理解的“钥匙”。
读懂了它,孩子们在阅读理解本单元课文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按着这样的方向去理解去领会课文的主旨。
那其实就是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学课文的“妙招”。
因为导语其实是编者编选教材的理由与阅读要求,本单元课文的主题重点及想要教给学生的东西都在那简单的话语里面。
低年级群文教学,选择什么主题的短文让孩子们阅读,体现老师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培养理念。
我认为从每个单元的导语入手来进行选择群文补充阅读,其实是个不错的方法与窍门,如今天我在这一堂课中所做的尝试。
我个人觉得,通过一堂课,我们能把这样的理念慢慢渗透给孩子,孩子们将来的生活处事能力及自我调节处理生活中的麻烦事的能力意识已经受到启发。
除此之外,在小学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可以做尝试的是略读课文。
为了和中年级的长文阅读教学接轨,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中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比较长,但是这些课文的安排其实是可以拿来做群文阅读的教学的。
我认为在这里,老师带着孩子读懂“群文”,更要透过群文阅读有“思想”。
因为阅读教学,不单单是要孩子们读懂一段文字,更要从这段文字中获得启发,知道如何去读,知道如何去想,还要形成自己的视角去看生活中的人与事。
因为我们的教材文本,并不是孤立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只有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语文中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语文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做答题机器考试的时候考得好,而是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能运用课堂教学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理解去生活。
比如口头表达中,如果合理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听起来生动,能想到那个场面,何乐而不为呢?再说说书面表达,如果词语运用恰到好处,让人能产生想象如同身临其境,那样的文字是能打动人心的。
其实,只要你努力为孩子营造群文阅读的场,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去实践去阅读,相信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及阅读速度等一定能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