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文论文《让群文阅读教学更有效》

群文论文《让群文阅读教学更有效》

让群文阅读教学更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近几年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探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己的感受不够注重,对学生的自主解读不够放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扎实,现今倡导的群文阅读教学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群文阅读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还处于一种探究阶段,如何让群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呢?
一、改变观念,有心积累
群文阅读教学的产生就是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主旨展开的。

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手学生,但不放任散漫,用议题吸引学生,用环节引导学生,用阅读放飞学生的理想。

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这样才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去选择更多的文本。

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阅读,增加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师生共读一本书,举办读书会,小组读书推荐活动等形式促使师生共同阅读,在师生共读中得到积累,得到熏陶,为群文阅读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二、分类收集,有文可选
群文阅读教学是把一组文章以议题为要点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所以群文阅读教学的文章量是非常大的,在选择的时候也非常宽泛,老师在平时的阅读中应多思考议题的选择,再根据选点来收集文章,这样才会让群文阅读教学有文可选,更易实施。

(一)依托课本重组整合
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比较有针对性,焦点集中,具有可讨论性,老师在运用教材时可以自主整合教材,不一定按照主题单元的文章进行教学,可以选择几篇文章的相同点或者有冲突的地方进行选点,进行重组,补充文章,将大量的主题
性阅读资料整合起来放在课内完成,让教学达到最大的优化。

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主题是“大与小”,这个单元是通过历史故事、寓言和童话三篇不同体裁的文章来让学生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明确做人的道理,要从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不能因小失大。

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寓言来拓展阅读,搜集古今中外的能表现大与小的寓言,如选自《伊索寓言》的《蚊子和狮子》、《大轮船和小礁石》、《驴子的坏主意》等一些寓言来增加一些阅读量,让孩子在比较阅读中更有收获。

(二)课外阅读分类选择
老师使用教材时可以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收集的文章的连接点、切入点,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写作手法的或者不同、有冲突的文章都可以用来作为比较阅读.
比如学习寓言,我们可以选择几篇寓言,让孩子去读,在读中了解故事,在读中了解寓言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精辟,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重庆渝中名师尹祖琴老师在“2014年成都市首届群文阅读种子教师培训会”上作《群文阅读,重在践行》讲座中提到:“群文阅读教学要有文体意识”,就是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书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中有童话和寓言这两种体裁,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补充相关的文章,了解他们的写作特点,比如“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寓言中的夸张手法”等等来作为议题拓展阅读。

另外三年级的教学要点其中有关注提示语,而寓言故事中有很多动物的对话,我们可以选择寓言故事来让孩子们认识提示语的位置——前、中、后,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寓言故事后学习描写人物的手法,如动作,神态,心理等等。

议题的抛出可以是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来,也可以让孩子读了文章以后,老师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自己确定议题,这样会让孩子更觉有趣,更爱阅读,也赋予了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在阅读中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三)群文读本搭建桥梁
四川省教科所刘晓军老师和罗良建老师编写了《新群文读本》是以年级为单
位,以议题为单元编写了小学语文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读本,读本选取了古今中外的或经典,或文质兼美的文章,以“群文”的方式编排在一起。

老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用《新群文读本》,这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让群文阅读教学变得更易实施。

学生在读文的时候,不是一篇一篇地读,而是一组一组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收获,根据课前的导读指南针和课后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比如用想象画面的方法品味月色中掩藏的情意,用设身处地的方法去比较人物,换个角度来思考,用“概念图”整理阅读的收获,用“范恩图”比较异同,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读文章等等,这样日积月累会越读越多,越多越有意思,越读越想读,阅读越“悦读”。

正如四川省教科所罗良建老师所说群文阅读就是要“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丰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


三、注重训练,落实练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渗透,只有注重了学生的能力训练,他们的阅读之路才会走得更长更远。

(一)学会取舍,一课一得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够放手,对于阅读也主要是针对字词的理解,句段篇的分析,对阅读的方法指导不够,导致学生对阅读的方法不熟,自主读文,探究的能力不强。

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在语文教学的今天,我们应该熟知阅读的总要求,把握每个年段的训练要点,要大胆取舍,抓住每一课的教学重点,有舍才有得,注重一课一得,并且形成系统的训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二)学会思考,乐于表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学习氛围不够自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想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是不太容易的。

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进行主动的探究,没有形成学习的能力,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在每一节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抛出议题,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去拓展,这样才能将自主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分享感受,分享感悟,分享感动,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语文,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表达,乐于阅读。

(三)学会比较,形成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奠定基础,形成学习的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内容素材、语言资料、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等,并把它们融合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才更具高效。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孩子们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能带领孩子们广泛阅读各种脍炎人口的经典名著,欣赏各类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汲取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营养,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使他们热爱阅读、快乐阅读,广泛阅读,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经过独立思考,分享交流,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机会,更多思考空间,更多发表独立见解的余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这样的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才会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
[3]朱晓斌.语文教学心理学[C].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1.
[4]王儒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C].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8-89.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