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以赤峰市为例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以赤峰市为例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以赤峰市为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趋向于寻求一种途径来放松自己,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出现,以体验、求知、休闲、观光、康体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乡村旅游开发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本文从乡村旅游发展一般理论着手,具体分析了赤峰市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一、赤峰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新时尚,仅2001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达8.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2%。

赤峰市历史悠久,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北方文化之源”的赞誉。

不仅具有良好的城市旅游项目和产品,而且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和乡村文化等各方面,种类齐全,类型多样。

从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看,具备一定接待条件,能接待游客的乡村旅游景点多处,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但缺乏相关的旅游接待设施的乡村景点也不少。

根据乡村旅游分类理论,大致可以把赤峰市乡村旅游资源或景点分为以下七种类型:(一)、森林旅游型,森林优美的环境和洁净的空气吸引城市的居民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可以开展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等活动。

赤峰现有一定规模的森林公园主要有赤峰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赤峰红山森林公园。

(二)、农园观光、采摘、体验型,通过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开放果园、蔬菜园和花卉基地,供游人赏花观景、采摘瓜果蔬菜,自摘、自取、自食农产品,体验农家乐趣。

如牧歌草原生态农庄和杨家营采摘园。

(三)、渔业生态养殖和垂钓型,利用水库、鱼池、湖泊和河流等水体开展渔业养殖、垂钓、划船、餐饮和水上娱乐项目。

如达里湖和被誉为“契丹▪辽文化母亲河”之一的老哈河中游的红山水库。

(四)、畜牧观光型,引导游人参观养殖场、跑马场、牧场,景点具有供观光、娱乐、和参与的功能。

代表景点有贡格尔草原和达拉哈草原。

(五)、高科技农业园型,高科技农业园作为一种旅游农业模式,是人工建造起来的,以展现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先进的农业生产设施为主要特征的园区。

代表景点:和润农业园区。

(六)、农村民俗文化型,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具有民俗特色的村庄、农场、建筑群,让游客充分享受农家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

如:克什克腾旗金莲花山庄、万泉山庄等。

(七)、乡村度假疗养型,利用农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少污染少干扰,兴建大型度假村,并配套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以满足游人在此度假、健身、休闲、娱乐的目的。

如:达里湖度假中心、赤峰敖汉温泉度假村。

二、赤峰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布局规划赤峰市乡村旅游景点(项目)众多,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在地域上分布较广,景点与景点间相距较远,集中度不够理想,组织旅游线路难度较大。

部分农业观赏项目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当初开发项目时只考虑发展农业,如今,其旅游功能却得不到发挥。

此外农业项目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农业项目自身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较差。

由于经营者缺乏整体意识,只注重局部利益,没有对项目进行合理布局,加之缺乏必要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产品展示中心,从而降低了吸引游客的能力。

(二)、建设投资少,总体规模偏小赤峰农村旅游资源分散在郊区(县),数量众多,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较少。

目前,农业项目投资大小不一,最高的可以在亿元以上,但是,从发挥旅游功能的角度来看,投资比重偏小。

由于旅游活动涉及食、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从而需要较多的投资。

由于当前投资相对较小,使农业项目的旅游功能无法进一步开发,导致乡村旅游景点总体规模偏小,最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规模偏小,旅游产品的促销工作自然就跟不上发展要求,因而所能吸引到的游客仅限于赤峰地区,对外地游客未能形成应有的吸引力。

当前,大部分游客游览赤峰的主要去向还是传统的旅游景点,真正参观乡村旅游项目的游客很少,这对赤峰市乡村旅游的客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行业管理力度不够目前,赤峰乡村旅游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协调行业内外关系,立法管理仍然是空白,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

当前还缺乏刺激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

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甚至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负责人也不具备旅游专业知识,从而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只具有单纯的观光特征由于受到现有农业规模、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还仅仅局限在观光层次,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以低层次的观赏型项目为主,只停留在观赏、采摘旅游的表面上,能够让游客参与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

大多是带游人到田边地角转一转或观光园里走马观花地看一圈了事。

游客参与性不高,内容不充实,影响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五)、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水平低下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比较偏远农村,这就要求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必须考虑基础设施问题。

而现今一些对外开放的乡村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首先是交通问题,通往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差,又缺少交通工具,旅游区内游客以步代车,十分辛苦;其次是吃住及水电等问题。

很多乡村旅游区内都没有建设可供游客舒适逗留的设施,有的甚至连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如林阴下的凉亭、座椅、茶室、小卖部等)都没有;再次是旅游服务问题。

在许多地方,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

而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又没有受过规范的培训,整体接待服务水平较低,再加上旅游服务设施的不完善,使游客享受不到“货真价实”的服务,影响市民的出游热情;第四是卫生问题。

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大都来自城市,他们对住宿、餐饮的卫生条件要求较高,而目前乡村旅游区内的景点大多卫生差,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更差,使游客望而却步,影响游客的游玩心情。

(六)、缺乏应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业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产业。

在观光游览过程中,单纯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观光方式,无法满足市民对更高层次具有文化品位的专门化活动的需求。

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与民族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促进其旅游行为的发生。

三、赤峰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一)、切实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和论证工作这里所指的规划和论证包括两个层次主体:一个层次主体是政府,另一个是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经营者。

市政府要切实组织科研单位认真做好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发展的可能与现实的需要,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城市旅游景点与乡村旅游项目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规划落实的严肃性,克服乡村旅游开发的盲目性。

对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经营者来说,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开发前景、客源市场的大小、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承载能力和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明确项目发展的性质、主体、规模、范围、特色和发展目标,切实做好项目开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增进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科学性,确保项目开发的成功率。

(二)、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1.产业结构政策,要根据乡村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确立乡村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从而确定乡村旅游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方向,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2.市场和产品开发政策,乡村旅游要发展成,为新兴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就不能把它办成公益性质的事业,加快市场开发和产品营销。

同时认识到旅游产品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综合性产品,这种产品既是物质性产品,又是精神性和服务性产品,因此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相当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加以协调。

3.产业组织政策,乡村旅游进入产业化阶段,必须解决市场进入、经济规模、与国内外有关组织对接等一系列问题,其关键是要逐步建立能够协调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通力协作的企业集团,这也需要有相关的产业政策加以扶持和规范。

(三)、加大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是乡村旅游得以开发、并持续发展的保证,是获取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实现规划目标的前提。

乡村旅游投资的出路主要是要调动各方面对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1.政府扶持。

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地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易受季节性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经营风险也大,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的资金扶持。

2.实现股份制。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用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集团参股,同时调动乡镇、村集体及农户参股投资的热情,并要大力引入个私经济。

要走同高等农业院校联合开发之路。

3.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引进外资。

包括外方独资、中外合作和中外合资,因此,要强化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搞好招商引资的服务。

4.对于已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开展社会融资。

(四)、调整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从旅游的前景来看,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乡村旅游也毫不例外。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调整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把传统的观光型产品逐步转变到度假与观光相结合上来。

因此,必须针对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要,多开发能够充分满足其精神享受和情感体验的休闲度假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五)、提高乡村旅游项目的科技含量乡村旅游是农村现代化化和旅游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产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自身要求。

1.运用现代科技,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科学化程度。

观光农业园依赖于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农产品的绿色性,农产品不能受到污染,也就是说,观光农业的农产品要符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是现代人的时尚追求,乡村旅游提供的农产品恰恰迎合了这种时尚心理。

另外,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呈现多样性和新奇性的趋势,这就要求在农产品的品种和种类上有所开发和创新,这些都依赖于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和运用。

2.运用现代科技,改善和提高乡村旅游区的整体环境和质量。

尤其是要从乡村旅游休闲教育功能出发,建设一批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教育展示设施,让游客更快、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业生产,掌握作物的常规栽培和生长过程,进一步激发游客的新奇欲望。

3.运用现代科技,应以自力更生为主,适当引进为辅为了符合游客的消费传统,必须立足于本国农产品的生产和开发,重点开发适合我市气候、地理条件的农产品。

并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以建立起充分展示赤峰市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