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DNA分子的结构 学科 生物 课时 1
备课时间 2015.4.6 备课人 李建军 执教人 李建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与反思
导课 在通过实验证明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后,人们更加迫切地想知道: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DNA的结构。教师指导学生预习P47—P49,通过阅读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思考它带来的启示,并尝试总结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学生通过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教师介绍S型菌和R型更加菌的特点,适当的强调第四组实验R型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原理及本质,及时释疑。 学生积极思考,理解。
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教师提问:艾弗里及同事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三、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教师用动画演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让学生对子代噬菌体的DNA、蛋白质是否具有放射性进行分析,对离心管内的放射性进行分析。并且提问:(1)保温时间不能过短、过长的原因。
(2)此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对含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的 学生结合动画演示,积极讨论思考问题,并尝试作出回答。 分析,可以穿插DNA复制知识,为后面做铺垫。
四、遗传物质RNA的实验论证 教师提出有的生物没有DNA,只有RNA,例如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提示学生结合本节课实验方法,如何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教师作出适当的评价,并给予肯定。 学生积极讨论,思考,作出回答。
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