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

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1.教师: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1、出示郁金香幻灯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知道郁金香花代表哪个国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荷兰你还了解哪些?2、学生汇报资料,介绍荷兰。

师:是的,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异国乡村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看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多读几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定要做到字字入目。

师: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是否读通课文了。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师:读得也不错。

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一遍。

生读。

师:还有两个多音字是容易读错的,大家一起看一下。

我们书本上应该读成模(mó)样还是模(mú)样呢?还是有圈(quān)里的牛还是圈(juàn)里的牛呢?大家读得不错,看来大家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师:读了课文后,谁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生:荷兰是牧场之国。

生:荷兰牲畜多。

师:哪些自然段看出来?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看出来。

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生:按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

哪几段写白天的牧场,哪几段写夜晚的牧场?师评价:很好,你的发现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之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让我们先走进白天的牧场感受一下异国的美丽风光。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一)走进白天的牧场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白天的牧场。

(师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读。

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语句。

师:好!真正的荷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读“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觉得是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呢?生:这里能体荷兰的美。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来?生:丝绒般。

师:教师板书:碧绿草原师: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能体现真正荷兰的句子。

还有吗?生:读“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师:你为什么说是这一句呢?生:这一句说明真正的荷兰,有一条条运河,有黑白花牛。

(板书:黑白花牛)师:有运河,有很多的牛,不错!在这一段中,是把动物写成什么的呢?生:人。

师:你说,生回答:人;哪几句呢?你读读看。

生:读“牛群吃草非常的专注,有时站立不动,正在思考着什么。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专注。

师:还有吗?生:站立不动,思考。

师:板书:思考。

还有哪几句是把动物写成人的呢?生:“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师:哦,你是从哪个词语上看出来的呢?生:贵夫人。

师:贵夫人在你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呢?生:仪态端庄。

师:哦,你说出了书本上一个词语,是什么呀?仪态端庄。

你再想想,牛在思考着什么呢?(指着板书)生:(荷兰为什么这么美。

荷兰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丽。

)师: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注意一下,这些词语你们都画出来了没有?你们觉得这一部分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牛羊十分多。

生:是一个牛的王国。

)师: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赞美它就是?说得响一点儿,我没有听到!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我没有听到赞美的语气。

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那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这里的这具体指的是哪种动物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师:读得不错。

刚才我们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要求:把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默读课文)师:我们一起先来看看第三自然段,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画好的同学可以向同学读一读。

生朗读。

师:板书:膘肥体壮师:还有其他同学补充的吗?师:这些词语都能体现真正荷兰的。

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指的是?(马)板书:成群骏马你们看到这些词语(指大屏幕。

变红字),膘肥体壮,这个词语是说马?师:辽阔无垠是说什么呢?生:是说草原很大。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们想象一下,假如马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生:(这个地方真美。

能在这里生活,真好呀。

这个地方真大,真够我跑得。

……)师:再来看第四自然段,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有哪些?板书:悠然自得那么这段中的“这”又指什么呢?(板书:绵羊、猪鸡)师:你们再从“悠然自得”这个词语想象一下绵羊在干什么呢?(变红字)(生:吃草、散步、睡觉……)师:说明生舒适,是吧。

师:从这些词语里你们可以知道,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生:自由。

师:我们注意自己画得词语读时的语气,把这两段读一读。

齐读。

(二)感悟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我觉得这几段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比如:仪态端庄、膘肥体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等。

加了这些词语,让我觉得文章写的很美。

师:你说是要多运用生动准确的词语。

生:老师,我还发现这一段,也有很多的拟人句和比喻句。

比如: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这三句话都是拟人句。

生:我觉得这里还有一种写作方法,那就是作者观察得很细致。

如果作者不细致观察,他就不会发现有的牛像在思考,有的牛像贵夫人,有的牛像家长了。

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很好。

把你们两个的合在一起就是写文章时要细致的观察,发挥想象,然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生:我发现第一段运用了开篇点题的写作方法。

生:我发现这四段是总分的写作方法。

第一段是总写荷兰是牧场之国。

然后就分写牛多,马多,羊多,鸡多,猪多,因为这些家畜家禽多,所以才被称为是牧场之国。

师:你真会发现!(写作方法:总分)师:除了黑板上的这些,同学们们还有发现吗?于是我提醒学生从课文讲解的板书上去发现:第二段主要写牛,第三段主要写马,第四段写了绵羊、猪、鸡等。

在我的提示下,慢慢的有几个学生急切的把手举起来。

“老师我发现了”。

生:这几段还运作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第二三段是详写。

第四段是略写。

师: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详写和略写的?生:比如第二段作者用整个一段来写牛。

而且写了牛的颜色,神态等。

第三段整个一段就只写了马。

而第四段却一段里面写了羊猪鸡。

写的很简单。

师:既然第二三段都写了牛了。

第四段为什么还要略写羊猪鸡呢?比如写鸡的就用了半句话,这样还不如不写算了。

生:“老师不是这样的。

”因为是一个牧场嘛,不能只有牛马,一定还有羊猪等,但又不能所有的都写的很详细,所以就要略写一下。

生:老师我还知道为什么要详写牛和马,因为牛马是牧场主要的牲畜,所以就详写,其它的不得主要的,所以就略写了。

师:同学说的都很好。

但是不是只限于纸上谈兵呢?我现在就来验证一下。

请大家进入留言板:(课件出示)课文的一二三四段教给了我们很好的写作方法:1.总分结构,开篇点题。

2.细致的观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

3.最重要的一点是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

请大家把这三点写作方法用在今后的作文中。

(三)领略牧场夜晚静谧之美,再次感叹。

师:白天的牧场如此美丽,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晚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荷兰的傍晚、夜晚是怎么样的?(板书:晚霞满天牛羊歇息)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仿佛看到了有挤奶的人。

我看到了小船慢慢驶过。

我看到了所有动物沉睡的样子。

)师:那你们仿佛又闻到了什么呢?(生:我仿佛闻到了牛奶的香味。

我仿佛闻到了汽油的味道、我仿佛闻到了花香。

)师:你们再想想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呢?(生:我仿佛听到了船来的汽笛声。

我仿佛听到了呼噜声。

我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师:你们再想一想,夜晚的荷兰应该是很静的,那他为什么要写远处的汽笛声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吵了吗?思考一下,讨论一下。

(生:这样写可以显得荷兰更静一些。

生:更优美。

生:原野显得更幽静。

)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生:一个幽静、美丽、很清秀、山清水秀的地方)师:我们再想一想,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指的是什么呢?生:荷兰的原野。

师:荷兰的牧场确实很美,作者也沉醉其中,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只汇成一句话,哪句话?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三)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课件出示四句话。

⑴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⑵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成了原野的主人。

⑶真正的荷兰,在绿色的草原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⑷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车船离去又是一片平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夜晚漆黑,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师: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师:除了牧场,你还知道荷兰的其它的特点?生:花之国,水之国。

师:对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仅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更是寂静得让人神清气爽的夜晚,是默默无言、享受生活的荷兰居民。

(课件欣赏)师:看到荷兰这样美丽你会想到什么?(抓住契机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思想品德教育。

)生: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环境。

生:他们的付出劳动建设家园。

师: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的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