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要第一章
一)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在中国文化形 成上的影响 1、中国的地理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 适宜的条件,为中国文化的形成打下物 质的基础
1)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黄河中下游 一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成为先民生存、 繁衍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 农业区 2)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农业产生的基 础上,形成于农业区
二)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地理环境在起决定性作用 的同时,也给人类发展保留相对广泛的自由 1、三个方面的理由 1)地理环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 方式和时间 2)没有规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 式和时间 3)只要不违背自然内在规律,人类可以根据自己需要 利用环境,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二、民族、人口 一)民族 1、多民族的国家 2、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和核心
3、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在历史变迁中,一些民族被融合在汉 族之中,汉族人口也曾大量迁入非汉族 聚居区,或被非汉族融合。
4、中国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 领土也由各民族共同共同开拓和巩固 5、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冲 突乃至战争长期存在,但各民族间的交 流、合作、融合毕竟是主流
二)人口 1、庞大的人口 2、不均衡的分布
3、人口迁移 1)14世纪中叶以前以南迁为主流以及三 次大的南迁 2)明初到民国的移民主流 3)海外移民和其他形式的移民
三、地形、地貌 四、气候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 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一 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2、不同地区、时间的人们对于大致相 同的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和方式有很大 区别,因此造成文化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的差异
3、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生产方式 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人类在利用地理环境上的自 由要以地理环境提供的条件为前提,以 不违背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为限度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 与延续的影响
2、地理环境在文化延续上的 作用
1)农业区的相对稳定为传统文化的延 续提供稳定的物质保证 a、从秦朝到清初,中国最稳定的疆域范 围是适宜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内地 b、中国历史上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到 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减少其面积
2)传统文化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a、汉族移民携带的文化随着移民成为迁 入地的主体人口而成为迁入地主体文化 b、在文化传播中,由于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变,所以传统文化对其他民族和地域 文化的吸收也是以能否适应农业文明的 需要为前提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 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基本 特征
历史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 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 文化地理环境) 一、疆域、政区 一)疆域
二)政区:即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 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 1、中国历史上以二级制、三级制为主, 也有四级制出现
2、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秦朝基本 推行到全国,主要实行于秦汉,是最早 的政区设置 3、州——郡——县一类三级制 4、行省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区 5、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的特殊的政区或 机构
3、从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上的位置看利于 中国文化延续的地理因素 1)中国内地农业区在东亚大陆上面积最 大、产量最高、人口最多,是东亚地区 的中心,也是文明程度最高、文化最发 达的地区 2)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中心距离遥远,存 在一系列地理障碍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 性的影响
中国领土辽阔,在其内部形成各种不同 的自然地理区域,由此形成的各区域间 差异不仅是农业区与非农业区的,也是 各主要农业区内部的 一)人类社会早期,为了适应各处不同 的自然环境,出现社会分工和生产活动 的分化,从而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
二)物质基础和生产方式不同,各地的 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也不同 三)在上述基础上,进而人们形成不同 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四)地理的障碍也使中国不同地区受到 的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 影响
一)开放与封闭的相对性 二)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地理障碍的影 响不同 三)自然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开放与否及 其程度的唯一条件 四)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长期缺乏开放 动力,是因为中国地理条件的过于优越, 使它可以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