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事“蓝色智慧”助力深耕国家战略——舟山海事服务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纪实

海事“蓝色智慧”助力深耕国家战略——舟山海事服务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纪实

DOI:10.16831/ki.issn1673-2278.2018.05.0254月16日上午,供油船“国海2”轮在舟山沈家门马峙锚地向一艘装载1 200标箱的香港籍集装箱船“中海黄海”轮,就地加注了3 800吨保税燃料油。

如今,舟山港域保税燃料油加注及跨关区供油业务正迎来井喷式增长,成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舟山位于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地带,是江海联运重要枢纽,也是我国深入环太平洋经济圈前沿地区,具有辐射长江经济带、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

2017年4月,全域设在舟山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继国家级新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之后,又一个在舟山落地生根的国家战略,其发展定位为以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标志着舟山港口发展正式进入“自贸区+”时间。

一年来,舟山海事人奋楫扬帆,以“自贸区建设的参与者、自贸区发展的守护者、自贸区实践的先行者”的姿态,围绕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支持油品全产业链发展、强化通航安全保障,进一步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用“蓝色智慧”贡献海事力量,助力舟山深耕国家战略。

31项举措16条意见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浙江自贸试验区是改革试验田,其首要任务是制度创新,为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舟山海事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深化浙江自贸试验区海事管理改革,强化海事服务作为,着力营造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良好环境。

在该局的积极推动和争取下,浙江海事局出台服务保障“5211”海洋强省行动31项举措和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16条意见,交通运输部也出台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相关政策,“中国宁波舟山港”顺利成为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国登记船籍港,“浙江舟山”将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登记船籍港,这些举措在政策上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大胆创新,敢为人先。

在优化政务环境、全力助推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的道路上,该局探索出一套符合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求的“海事方案”。

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突破口,该局积极探索国际航行船舶“线上”全流程无纸化通关,逐步实现进出口岸手续一次性提交、一站式办理。

今年3月9日,随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输工具申报功能的全面启用,舟山海事局不仅率先在全国海事系统应用“单一窗口”,同时也成为全省口岸查验机构中首个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申报的监管部门。

截至3月27日,该局已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许可审批319艘次,平均每艘船舶进出口岸环节可节约2.3个小时,累计为企业节省申办时间近800小时。

“单一窗口”建设是舟山海事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一个缩影。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该局加速推进“互联网+海事政务”建设,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让数据多跑路,让刘继波,王 斌海事“蓝色智慧”助力深耕国家战略—— 舟山海事服务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纪实-Record the one year anniversary unveiling of Zhoushan MSA serve Zhejiang Pilot Free Trade Zone682018第5期群众少跑腿,并逐步向“就近跑一次”延伸。

特别在保税燃料油加注审批方面,该局推动实施“跨地区直供”“港外锚地供油”“一船多供”等一批油品贸易便利化支持举措,定制出台《外锚地加注保税燃料油国际航行船舶口岸手续流程》新标准,在原有供油船通关“零上门”和加油船通关3次办理合并为1次办理的基础上,实现保税燃料油加注“一次性申报、一次性审批、一次性办结”且基本不登轮查验的通关模式。

经毕马威第三方估算,新通关模式实施后,平均每艘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过程可节约通关时间约4小时,节约成本6万元。

目前,该局54项政务事项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和窗口一站式办理,其中除22项即办事项外,另外32项事项全部实现容缺办理,可容缺材料达163件。

大幅提速的还有口岸查验。

由海事部门牵头建立的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机制,自去年在舟山实施以来,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原先4家口岸查验单位分开登轮检查改为1次联合登临检查,相较于此前约3个小时的口岸相关检查程序,现如今口岸联合登临检查总体控制在1小时内,有效减轻了船方多次接待口岸检查的负担,使得查验时间进一步压缩,大大提高了港口通关周转效率,海事配套服务的换档升级不断向一线延伸。

程序简化、信息互换、效能提升,浙江自贸试验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海事力量越来越强大。

舟山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局将继续推动与智慧海洋的融合,多渠道建设海事政务统一受理平台,为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创造更加优化的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环境。

突出“油”特色 支持油品全产业链发展众多国家战略叠加,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亮点之一即为“布局油品全产业链”,即构建油品储运、加工、交易、补给、配套服务“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

舟山海事局从保税燃油加注产业发展、涉油作业监管,到油品码头、锚地等油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贡献海事力量。

保税燃油加注是油品全产业链布局的第一个切入口。

围绕舟山打造东北亚保税燃油供应中心的目标,该局优化调整港内油料供应单位备案审批流程,对供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同时推进宁波—舟山港船舶供受油监管一体化试点,目前在完成9家港内油料供应单位备案审批的基础上,实现两港船舶油料供受企业监管互认,保税燃料油跨关区港区直供业务全面开展。

仅今年前两个月,舟山保税燃料油跨宁波港区直供48艘次,供应量达到了46万吨。

舟山光汇石油公司驻库主任葛延河介绍,供受油海事监管一体化可以为企业省去大笔仓储费和运输费,有望拉低保税油销售价格,这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做大舟山保税燃料油市场规模。

在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方面,为满足不同航线船舶加油的需要,该局加快优化供油锚地布局,争取破解保税燃料油加注“大港口、小锚地”的难题。

2017年,在该局的积极推动下,沈家门马峙1号和2号锚地、岙山联检锚地以及虾峙门南锚地共划出9个锚位,用于保税燃料油加注。

目前,总共12个开放保税燃料油加注的锚位,遍布于舟山南部、中部、北部以及港区内港,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可就近选择加注地点,为保税燃料油加注产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

此外,该局还配合做好外锚地风力观测设施建设,积极参与配套锚地建设和新型供油方式研究,全力服务保税燃油加注产业发展。

据统计,自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海事部门助69中国海事海事在线Maritime Online力舟山实现保税油供应量突破200万吨,同比翻一倍,宁波—舟山港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保税燃料油供应港。

绿色石化基地和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油品全产业链上的一大亮点。

昔日荒凉的鱼山岛,如今绿色石化项目众多配套涉水工程和大批量的码头泊位正同步建设,未来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每年4 000万吨的炼化规模。

该局以“对口审批、现场管控、隐患排查、综合治理、联合会商”为重点,积极构建“五大机制”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口岸开放、防污染建设、通航保障等要素,加强鱼山周边海域和配套工程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施工安全监管,并通过“组团式”服务指导绿色石化项目稳步推进。

在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建设方面,舟山离岛片区的黄泽山岛、双子山岛、小衢山岛等开发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

该局主动作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航安全评估、航道工程方案设计审查等前期工作中提供海事专业建议,同时进一步研究落实相关水工项目的安全监管措施,强化施工水域的通航安全管理。

未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油品全产业链还要实现“三个1亿吨”目标,即实现1亿吨油品储备能力、1亿吨炼油能力以及1亿吨交易能力,舟山的“油”特色将更加突出。

舟山海事局将围绕油品全产业链,构建配套的海事服务和保障体系,为舟山打造“油都”提供更多动力。

超级码头 超级巨轮强化大港通航安全保障浙江自贸试验区依托于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川流不息的船舶交通流既彰显自贸区建设的活力,又对通航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舟山海事局立足海事职责,着力强化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通航安全保障,以超级码头和超级巨轮为着力点,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创造安全环境。

在基础保障方面,为缓解制约港口发展的锚地资源不足、航道通过能力饱和等突出矛盾,该局积极参与港口规划研究,推进航道、航路、锚地等港口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

2017年,在该局的推动下,东霍山锚地、蛇移门航道和配套锚地得到正式公布,为舟山江海联运中心、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提供了配套服务基础,大大改善了浙北水域通航环境。

以打造“平安海区”为目标,该局加强浙江自贸试验区海事安全保障和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水上安全多元共治“舟山样板”。

为提升港口应急能力,该局发挥舟山市海上搜救中心和海上溢油应急中心职能,以联防体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应急处置装备投入,实现首艘60米级海巡艇“海巡0735”列编,全域执法和快速施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围绕油品全产业链,积极谋划化学品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构建政府、溢油应急中心和企业三级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并加快推进外钓、鱼山应急设备库建设。

面对日益繁忙的通航环境和到港船舶的大型化趋势,该局以推进宁波—舟山港监管一体化为契机,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岙山港区,以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为核心,油品运输年均近3 00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年均进出港上百艘次,“畅‘油’碧海”大型油船海事安全监管品牌已深入人心,“码头船长”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实现对静态申报、进港、靠泊、作业、离泊等过程的全覆盖监管,未来随着油品全产业链的快速推进,大型油船监管经验将向全区域延伸。

在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已迎来40万吨级矿砂船靠泊作业32艘次,成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名副其实的前沿阵地,“超级巨轮”海事监管时代顺势开启,建立起“一船一议”工作机制,量身定制针对性安全监管手册,为自贸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大型船舶监管“舟山经验”。

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是舟山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要点。

该局还主动参与江海直达船检验技术、船舶管理安全规定、船员培训发证等方面的研究,根据上级要求起草《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助推制定出台《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则》《关于加强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安全监管的通知》《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等系列文件,为江海联运直达船舶建造和江海直达运输奠定了法规和技术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