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缺少在艰难环境下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等。
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够改变的。
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锻炼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
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个常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有意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
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此下去,很难健康成长,因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十分必要。
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够改变的。
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锻炼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
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个常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有意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
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在炎热的夏天上课,火辣辣的太阳光烤晒总是不能避免的。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对学生进行锻练,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做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什么叫意志力?心理学认为,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由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
这就是说,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并且总是与克服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相联系,越困难的任务越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
伟大的意志可以翻越任何一座高山、征服任何一个困难、创造任何一个奇迹,可以让你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人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意志!有意志的人就可以赢得这个世界!根据意志的基本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设置一这定困难和障碍,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磨练,以引导学生的意志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常用的意志培养方法有: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在艰难环境下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生惯养,容易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
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如此下去,很难健康成长,因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十分必要。
一、常规教育法常规教育法就是指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常规,严肃纪律,树立榜样,从而起到锻炼意志的一种方法。
课堂常规的设立肯定要与学生的某些利益、爱好、不良习惯发生冲突,冲突的解决,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而检查一个人有没有意志力的简单方法就是看他不高兴做但又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硬着头皮、咬着牙去做,或不该做的事是不是能坚持不做。
如在体育课常规中要求学生,必须穿便是于运动的服务,而许多学生爱美,却喜欢穿紧身的牛仔裤、短小的上衣,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和不愿参加的活动这些均需要通过常规的贯彻、纪律的约束来达到目的。
目的的达成过程,也是培养意志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如在站队集合、分组练习和老师讲解时要遵守纪律,任何情况下,不能擅自离开队伍,知道纪律是执行一切行动的保证,是学生逐渐养成懂法、守纪且有礼貌的人。
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课前5分钟由班长组织凭学生证领取器材,下课及时归还,不得延误,交还器材时要摆放整齐。
丢失或损坏器材照价赔偿。
服装: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穿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许戴帽子、围巾、口罩、墨镜,不许穿裙子、大衣、皮鞋、凉鞋等不利于进行体育活动的衣物;不允许配戴饰物,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事二、说服解释法说服解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活动任务的意义认识,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明晰任务中困难的所在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坚定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
在说服过程中要避免说服与练习相脱节的现象。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行动,还要使学生知道其行动的必然性。
如在中长跑练习中,学生比较害怕,我会把“极点”何时出现,克服“极点”的方法:减慢速度、调整呼吸,坚持下去,“极点”慢慢就会消退,告诉给学生。
(说服解释法是一种外部激励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共识,促进内化的完成。
)因此说服解释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将活动的意义说服解释与学生参加活动的体验结合起来。
只有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活动的意义,这种活动他才能是坚持下去,才能在活动中磨练了意志,我们的说明工作才达到了成效。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激发其内部动机,以唤醒学生的积极行动,从而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明确的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目标越明确,行动的方向也就越能正确把握,对行动的推动力量就越大.其次,对体育学习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努力,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认清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战胜自我,以激发学生的动机,促使其通过意志努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动员自己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
三、条件限制法条件限制法是指通过控制练习的条件,提高练习的难度,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坚韧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的一种方法。
例如: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更换场地,更换对手等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培养坚韧顽强、自制果断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进行耐力性练习时,根据同学身体本身存在的差异和意志品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练习的量上也做适当的调整,在练习中将练习的强度逐渐加大(增加困难)。
每次增加难度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必须通过努力的)。
最后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使他们不断接受新任务,战胜新困难。
有时,在练习中多采用游戏、比赛和评比的方法借以调节情绪和鼓励学生有信心和勇气去争取胜利。
总的说来,应使学生在每个练习开始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而在练习结束时又感到有完成动作的轻松和愉快感,这样,既使学生完成了课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运动技术,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疲劳负荷法疲劳负荷法是指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心理生理负荷,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疲劳,并要求学生在疲劳后坚持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目的的一种方法。
如学生在疲劳时要求完成比较复杂的动作,并要求保持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定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越是在困难时越能锻炼和考验一个人的意质品质。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
因此,在学生疲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刻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
如在练习完耐久跑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安排其它项目的练习,如飞碟比赛等练习内容,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
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刻苦锻练,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还可以适当加大难度,使学生勇敢顽强地去完成练习。
如在学习分腿腾越山羊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大踏跳板与山羊的距离,这样不仅提高了练习的难度,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
越是在困难时,越是锻炼和考验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时侯。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
学生疲劳时,要鼓励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
如在练习完耐久跑后,教师要根据情况,再安排进行其它项目的练习,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
五、自我强化法自我强化法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等手段来鞭策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的一种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鼓劲。
例如:在中长跑出现极点时,通过“我能行”,“我一定能坚持”等语言暗示自己坚持到底;在一次跳高练习失败后,通过“再试一次”,“大胆一点”等语言激励自己战胜困难。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
六、竞赛提高法竞赛提高法是指在教学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规则的制约,对抗的强度设置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比赛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这些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品质;比赛的瞬间变化,时机的稍纵即逝,要求学生抓住时机,果断出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果断品质;比赛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和其它各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夺取胜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品质。
我们通过改变比赛计分和对抗条件,客观合理地设置难度,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取胜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如:分组比赛、与不同水平的对手对抗、提高评分标准等。
四、教师言传身教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形成阶段,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体育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很深的影响,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头吃苦,不畏严寒酷暑,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语言表达要清晰,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身教(重于言教)法比如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不论春夏秋冬我都会穿运动鞋、运动服,从不搞特殊,因此在我的课上几乎没有学生不按要求穿服装。
批评学生不身教的魅力在此不多说,只是说说体育课的身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