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法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森林法 (掌握的部分)
一、森林法对依法治林的重要意义
森林法的作用,就在于为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 逐步改善我国资源状况、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 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状态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制定和颁布森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法是依法治林的重要法律依据; 2、森林法有利于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森林法有利于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 4、森林法有利于鼓励林业科学研究 。
二、林权纠纷的处理方法
通常解决林权纠纷的方法有: 1、当事人协商解决 通常是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对方接受 建议后,就争议问题进行具体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则签订协 议,并到政府部门办理权属登记手续。 2、行政解决 我国森林法第17条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 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 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 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申请——受理——调查取证——调解——裁决) 3、行政诉讼解决方式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 日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 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一、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
6、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 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 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 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 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检查下级 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 对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关于林权管理的法律规定
林地权属登记与发证机关 核发林权证的条件 1、有关的图标完备、材料齐全。 2、林地的界限、边界清楚。 3、申请材料与实际情况相符。 4、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无争议。
(三)森林资源清查的概念
森林资源清查是指对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 的调查工作。 森林资源清查主要对象是森林、林木、林地及林区内 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森林资源清查实行 统一的技术标准,分类调查的制度。 森林资源清查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立资 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的情况。
二、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 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 确定的任务。宜林荒山荒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由林业主管部门和 其他主管部门组织造林;属于集体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造 林。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由各有关主管单位 因地制宜地组织造林;工矿区,机关、学校用地,部队营区以及农 场、牧场、渔场经营地区,由各该单位负责造林。国家所有和集体 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 2、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 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
(六)森林采伐许可证的概念
森林采伐许可证是法定的国家机关核发的森林经营单 位和个人进行采伐作业的凭证。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森林法 (熟悉的部分)
一、《森林法》的基本原则
(一)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 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二)对林业给予经济扶持的原则 1、建立林业发展基金 2、投资鼓励措施 3、税费减免措施 (三)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原则 (四)依法治林的原则
立法概况
现代意义的森林法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 1941、1932年先后颁布过森林法。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 《森林法(试行)》;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森 林法》; 1986年4月,林业部发布《森林法实施细则》; 1987年9月,林业部发布《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1988年1月,国务院发布《森林防火条例》; 1989年12月,国务院发布《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 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 2000年1月29日国务院发布林业部发布《森林法实施条例》;
森林资源的转让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森林资源 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
根据森林法第15条的规定,可以转让的森林资源有用材林、 经济林和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用材 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国务 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
一、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
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 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报上级 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 国有的农场、牧场、工矿企业等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5、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 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当事人 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 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 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森林法的基本原则
(1)森林、树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 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2)对林业给予经济扶植的原则—建立林业发 展基金;投资鼓励措施;税费减免措施 (3)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 (4)依法治林的原则。
(二) 林权的种类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使 用权。
林权的种类 1、国有林权 2、森林、林木等森林资源的集体所有权 3、个人林木所有权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森林法 (了解的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森林法概念
森林法是指调整在森林、林木的保护、培育、合理利用和森林、 林木、林地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以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目的,是国家组织、领导和 管理林业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 森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森林法是泛指一切有关森林法律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章程、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等。广义的森林法有时也称为森林法规或森林保护法规。 狭义的森林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 《森林法》。
三、木材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
木材运输管理是指对从林区运出木材,对丛林区所在的省、县向 外地运出木材的运输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 木材运输管理主要是实行木材凭证运输。 森林法规定:“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 给的运输证件,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除外。” 依法取得采伐许可证并按许可证规定采伐的木材,从林区运 出时,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发给运输证件。木材运输证由县级以上 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为了加强对木材运输的管理和监督,森林法规定:经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林区设立木材检查站。木材 检查站负责对林区运出的木材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贩运和无证运 输。对未取得运输证件或者物资主管部门发给的调拨通知书运输 木材的,木材检查站有权制止。
二、林权管理和森林资源的转让
林权的管理,是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的规定,确认林权,落实林权证的发放管理,调处林权纠纷,监 督林权的正确行使。
《森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 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国务院可以授权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重点林 区的林地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并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各级林业主 管部门负责核发林地权证的具体审核工作,协助人民政府做好核发林权 证的其他工作,登记发证后负责林地的管理和监督。
三、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
4、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 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其他国有企业事 业单位采伐林木,由所在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 采伐许可证。 铁路、公路的护路林和城镇林木的更新采伐,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 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 发放采伐许可证。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 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采伐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适用以上各款规定。
(四)森林法对林种的划分
我国的《森林法》以森林的用途、森林经营的目 的为标准将森林分为以下5类: 防护林 用材林 经济林 薪炭林 特种用途林
(五)林业长远规划的概念
林业长远规划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林业生产、建设和发 展的纲领性规划。 林业长远规划包括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 战略步骤以及林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三、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
3、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 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 成更新造林; (二)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 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三)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 的森林,严禁采伐。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