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队列研究实习教案

队列研究实习教案

10 分 理论课内容精 讲,为后续做 题打基础
回答: 队 列研究 的定义 与特点
问答式,活跃 课堂气氛,掌 握同学理解情 况 10 分
实习内容 【讨论课题】 讨论课题】 【课题一】 问题 1: 讲述队列研究的特点来判断此题目为 队列研究 问题 2:强调发病密度的适用条件与公式 发病密度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 (1) 发病密度适用条件:没有限制,一般队列研 究均可用,但因其计算比较复杂,故多在人
实习 3 队列研究
一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二、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2 学时 掌握内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 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 熟悉内容:熟悉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和控制, 。 了解内容:了解其优缺点 重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 难点:队列研究偏性的防止,队列研究的质量控制。
实习 3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为群组研究, 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 不同暴露水平分为 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 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 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 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 法。队列研究由于被观察对象在疾病出现以 前先分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再比较其 结局,故有人称之为随访研究(follow- up study) 。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 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略) 队列研究的特点 1.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 究。队列研究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要往 后随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例。 2.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客观、 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的,而不是人为确定的, 这一点可以与实验性研究相区别。 3.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而不是按 是否发病进行分组的,这一点与病例对照研 究正好相反;也不是随机分组的,这与实验 性研究不同。 4. 从病因链的角度来看, 队列研究是从 “因” 到“果”的研究,在病因推断上合乎逻辑推 理的顺序,其结果的可靠性强。
例证、提问、案例、板书
与理论课教师讨论,了解理论课讲授情况 准备一份所带小组学生名单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版 1999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2003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200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 复习】 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 备注
济 宁 医 学 院 教 案
2008 ~ 2009 学年 第 2 学期
所在单位 济宁医学院 教 研 室 流行病学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授课对象 2008 级检验本科 授课教师 张雪文 职 称 助教
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教程(段广才主编)
2 的 重 点 难 点 教 法 举 要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参 考 资 料 教 学 后 记
PAR%: 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所引起的发病在
思考各 个指标 的区别 与意义
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问题 2:根据以上结果,能否认为随着血清胆 固醇水平的提高,研究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 险增加? 线性趋势检验,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血 清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计量反应关 系,随着血清胆固醇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 危险增加。 【实习作业 】
10 分 用具体题目来 检验学生对具 体题目的操作 能力 10 分 理解记 忆 小组代 表回答 问题 讨论问题 在听取同学答 案后对其进行 归纳讲述
I a /(a + b) RR = e = I o c /(c + d )
RRU , RRL = RR 1±1.96
【课题四】 问题 1:计算并解释各个指标
PAR=It-Io
PAR % = It − Io ×100% It
结合题目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 正确的解题方 法
归因危险度 attributable risk, ) ( AR 或率差 rate ( difference)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 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 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或病因分值(EF) AR%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 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PAR 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 EF) 表示在全人群中,由于暴露而导致的发病率 的增加,
χ2
掌握公 式计算 题目
阅读并
AR = I e − I o =
【板书】 板书】
a c − = I o ( RR − 1) a+b c+d
χ2
计算课 题题目
AR的95%CI = AR1±1.96 /
AR % =
检验实际操作 能力以及对各 个指标的了解
Ie − Io RR − 1 × 100 % = × 100 % Ie RR
阅读课 题思考 回答问 题
先由同学思考 通过提问的方 式加深其对知 识的理解
口波动较大、样本量小的情况下,不能用累 积发病率时应用发病密度。 (2)计算公式:
某人群在观察期内的发 病数 × 100,000 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 年数 10 分 【课题二】 阅 读 课 发挥同学积极 发病密度 =
问题 1: 提示学生思考两种主要的队列研究类 题 思 考 性,主动思考 型的主要辨别点 (一) 前瞻性队列研究 1.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 于 5%; 3.要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 的手段; 5.要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 并且该 人群能被长期随访观察而取得完整可靠的资 料; 6.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 历史性队列研究 要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记录或档案材 料,是实施历史性队列研究最重要的前提, 因为历史性队列研究完全依赖于有关暴露、 疾病和生死状况的完整真实的历史记录。其 他的应用指征见前瞻性队列研究,但其人力、 物力、财力和时间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二、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 【课题三】 对课题 1 的资料进行分析 【板书】 板书】
自由讨 论小组 代表回 答问题 解释具体指标 的意义
【课题二】 问题 1: 提示学生思考两种主要的队列研究类 型的异同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