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机关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目的和内容
主要目的
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退休 人员待遇状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调查内容
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 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 金、年离退休费、基本离退休费等情况。 共设计调查表20张。
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 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退休费和补贴以 及退职人员的退职费。
三、主要指标解释
(九)基本离退休费 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 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基本离退休费和退职人员 的退职费(离休人员含国发[1982]62号、国发[1989年]82 号文件规定增发的一至两个月生活补贴)。其中1993年 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人退发 [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 定增加的离退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人员的离 退休费包括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计发的离退休费 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

现各单位按月发放的住房补贴、电话补贴、伙食补贴、 职务补贴等也应计入工资总额。(薪酬管理)
三、主要指标解释
(三)基本工资 1、机关 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 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法管理的执行职级工资制人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








(一)机关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二)中央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三)省(区、市)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四)市(地、州、盟)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五)县(市、区、旗)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六)乡(镇)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七)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人数情况 (八)机关工作人员工龄、任职年限情况(薪酬相关) (九)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十一)事业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十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薪级工资人数情况 (十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级工资人数情况 (十四)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工龄、任职年限情况 (十五)事业单位工人薪级工资人数情况 (十六)在京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情况 (十七)京外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情况 (十八)地方(省、区、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情况 (十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增加减少情况
三、主要指标解释
(十)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 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四、注意事项及审核要点
第一表
1、检查核实上年末职工人数是否与2009年报表填 报人数一致。
2、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
位的实际。要注意检查当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真实性、准确性。
计入成本还是不计入成本,不论是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还是单位自筹
的资金都应列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工资总额是按实发数统计,包括
报告期内补发的前些年的工资。

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 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统计。
三、主要指标解释

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养老统筹、失 业保险、大病统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都应计入 工资统计,但由单位支付的部分暂不计入工资总额 。
离休、退休人员,其离休退休费比职务低的稍高一些。 但由于离休退休人员数量和离退时间的因素,也会出现 特殊的情形。要注意审核。
第十九表 1、填写在“其他”项的增加和减少情况要写文字说明 。
例如:7行7列增加“其他”项 5人,其中 整建制转入2人 ,退伍军人安置1人,聘用临时工2人。 2、上年末职工人数要与2009年人数相符。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三、主要指标解释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工资总额是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非劳动 性质的支付就不能统计为工资总额,如:独生 子女费等。发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要作到职工范围与工资总额发放范围相一致。
三、主要指标解释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论是
必须有数字。
第十表
3、检查核实各类人员的年工资总额有无漏统。尤其要注意绩效 工资的填报。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重要组成部 分。按照工资改革方案的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实行 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按国家规定,目前只有义务教育学校、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还有一些 盟市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对事业单位作了统筹考虑,其中
相当者任职年限5年、工龄5年及以下的数据,要认真查
对核实。
第九表
1、检查核实上年末职工人数是否与2009年报表填报人数 一致。 2、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 际。要注意检查当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真实性、准确性。

第十表
1、检查核实上年末职工人数是否与2009年报表填报人 数一致。 2、 年末职工人数,有无漏统、漏报。当职工年末人 数数字大于正式职工人数时,短期和临时用工工资项
注意检查核实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职务
岗位、及其对应的薪级级别。
第十四表 注意检查各职务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 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十五表 注意检查各类工人与薪级工资之间的关系。
第十六、十七、十八表源自要注意审核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不同职级离退休人员
人均离、退休费的年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
2.年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 4
3.年平均人数=
年初人数+年末人数 2
三、主要指标解释
(二)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机关中 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 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的津贴补贴 、改革性补贴、奖励性补贴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事业单位中
三、主要指标解释
(六)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 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 人部发〔2006〕58号)规定向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 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
三、主要指标解释
(七)任职年限 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八)年离退休费
二、填报要求
(一)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分别进行统计。
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
直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含京外单位),由中央、国务院部、 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统计;地方所 属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负责统计。
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
调查内容
一、2010年报表修改情况
1、将“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表拆分
成五张表,由中央、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区、 旗)、乡(镇)五级分别填报。 2、将“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事业单位分行业职工人数 和工资情况”表中“津贴补贴”项目细分为“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 贴”、“改革性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三项,并在备注中说明改革 性补贴为通过转化单位原用于职工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的资金,主要包 括提租补贴、供热采暖补贴等。(薪酬设定) 3、“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情况”分成三张报表“在京中央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情况”、“京外中央机关、事业单位离 退休人员待遇情况”、“地方(省、区、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 员待遇情况”,并将其中的“三、退休工人”“四、退职”细化,分层 次填报。 4、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增加减少情况”表。
表二至表六 只统计正式职工,但不包括机关工人。 机关工人在(第7表)中统计。 1、注意核对职务、级别、档次填报是否准确,有无错统。
2、国家级副职以上人员,要列出名单.
第七表 要注意检查核实不同技术等级岗位(技术职务) 工人的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及其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档次。
第八表
重点审核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政策规定 界限和数据填报的逻辑性、合理性。比如,处级正职及
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 资 3、事业单位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三、主要指标解释
(四)绩效工资 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 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三、主要指标解释
(五)津贴、补贴:
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
直属单位除将报表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送给 驻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计划单列市除将报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局)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资福利司。
二、填报要求
(二)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管理的需要,职 工工资关系在哪个单位,就由哪个单位按现任职务、现 聘岗位进行统计。 (三)报送时间 自治区直属单位于1月15日前上报。 各盟市于2月底前将综合汇总表、分层次汇总表和上报 盘以及各旗县综合汇总数据上报文件及EXCELL表刻盘后 报送人事信息中心。(薪酬会计)
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 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 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