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智慧旅游建设框架方案

江苏省智慧旅游建设框架方案

江苏省智慧旅游建设工作方案江苏省旅游局2011年12月编制单位:江苏省旅游信息中心目录一、前言 (1)二、方案背景和建设意义 (1)(一) 方案背景 (1)(二) 建设意义 (2)三、发展现状 (4)(一) 行业趋势 (4)(二) 我省优势 (8)四、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 (13)(一) 指导思想 (13)(二) 基本原则 (13)(三) 发展目标 (15)五、智慧旅游重点项目 (15)(一) 主导型项目 (15)1. 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 (16)2. 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17)3. 智慧旅游数字互动营销平台 (18)(二) 引导型项目 (19)1. 旅游数据监测系统 (19)2. 智慧旅游服务卡 (20)3. 景区电子商务系统 (21)4. 目的地官方手机应用 (22)(三) 示范型项目 (23)1. 示范智慧景区 (23)2. 示范智慧酒店 (24)3. 示范智慧旅行社 (24)4. 示范智慧旅游服务商 (24)六、推进策略和保障措施 (25)一、前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旅游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为目的地营销、旅游文化传播、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综合服务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新信息技术与功能系统的运行和实施将会引起人们旅游出行方式的变化,并将带来旅游业的重大变革,从而推动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由被动服务管理向主动服务管理转型。

智慧旅游是在新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融合,使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等的旅游发展形态。

智慧旅游以旅游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差异化。

浙江省智慧旅游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浙江旅游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实现浙江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案背景和建设意义(一)方案背景旅游业是信息高度集中并对信息高度依赖的行业,信息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旅游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二五”时期旅游信息化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及旅游信息化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明确指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这为浙江智慧旅游建设明确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

浙江省旅游局把智慧旅游作为将旅游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智慧旅游的起步和建设,智慧旅游正从一个新概念转变成可感可触的新体验。

建设意义1.智慧旅游是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旅游业要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和创业创新的先导产业,智慧旅游建设将成为浙江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实现“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战略目标的要求,一个阶段性任务就是要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

2.智慧旅游可以更好的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应该具有四高特征: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智慧旅游从提高旅游业技术含量,加大旅游产品的增值服务能力,优化行业人才结构,增强广大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可以更好的体现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从而达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3.智慧旅游是智慧浙江、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部署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明确了“3+1”和“1+N”试点工作模式,“3+1”即省政府和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加国家应用主管部委合作,共同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1+N”即确定宁波市为综合试点,其他重点城市各确定1个或多个智慧技术单项应用试点。

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智慧旅游可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无需重复建设。

智慧旅游可以通过和智慧城市平台的协调联动解决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

智慧旅游还可以带动智慧城市建设,部分城市特别是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可以通过先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在打下一定基础,产生一定效益之后,再进一步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

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推进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将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三、发展现状(一)行业趋势1.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建设提出明确目标《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

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

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城市、乡镇、景区等各级旅游目的地开展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与评选示范。

”国家旅游局不仅通过信息化专项规划对智慧旅游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相关目标,还召开了“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座谈会”。

2.国内其他省市智慧旅游建设已经广泛开展国内很多省市都先行开始了智慧旅游建设,部分省市已经在智慧旅游规划、试点项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江苏省旅游局是较早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智慧旅游建设的省份,江苏省旅游局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现已初步定稿。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旅游信息化工作将围绕智慧旅游展开,以旅游信息交换中心、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和智慧旅游营销四大板块进行建设与运作,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地理信息技术和异构融合技术,重点打造一个统一超级门户、二个优化平台、五大示范项目、七大新建工程,预计到2015年,初步在全省范围实现智慧旅游。

江苏省旅游局还高度重视全省智慧旅游的总体发展,已经建立了省内智慧旅游联盟,并多次开展智慧旅游研讨交流。

镇江市旅游局于2010年3月率先启动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建设框架。

2010年12月,镇江初步完成中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的总体建设方案,相关建设迅速展开。

2011年1月,江苏省政府正式发函国家旅游局,请支持在镇江市设立中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

2011年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江苏在镇江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

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服务全国范围内的智慧旅游产业的平台和窗口,是智慧旅游的数据交换中心、运营维护中心、呼叫服务中心,以承担智慧旅游共性服务为目标、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的股份制公司,负责整个智慧旅游项目的管理、运营和服务。

南京市旅游园林局于2010年8月启动智慧旅游体系顶层设计规划工作,并于11月完成了南京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的编制。

2011年4月,南京智慧旅游建设正式启动,南京智慧旅游联盟同期成立。

南京智慧旅游建设将重点突出为来宁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2011年11月28日,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召开南京智慧旅游一期建设成果发布会”,汇报了包括“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智慧旅游互动式体验终端、乡村旅游营销平台、玄武湖和红山动物园“智慧景区”试点、“旅游执法e通”手机客户端、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六大项目成果。

苏州市旅游局组织编制的“苏州智慧旅游行动计划”于2011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

苏州市将通过推进智慧旅游工作,力争率先建成与智慧城市无缝衔接,与城市旅游优势地位相匹配,实现智慧的旅游服务、智慧的旅游管理和智慧的旅游营销三大体系。

苏州智慧旅游首批项目启包括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移动导游系统、基于旅游电子沙盘的旅游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官方旅游资讯手机应用。

福建省旅游局于2010年9月提出建设“智能旅游”概念,全力实施智能旅游信息化“三个一”工程,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包括银行联名卡、休闲储值卡、手机二维码的“飞信卡”,以及衍生的目的地专项卡等)、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公益服务热线和商务资讯增值预定服务热线)。

为了推进“智能旅游”建设,福建旅游部门已经初步选定武夷山主景区、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作为首批智能旅游示范景区试点单位。

湖南省旅游局于2011年7月在全省旅游局长座谈会上提出将重点推进旅游信息化工作,抓紧编制湖南旅游“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着力创建“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

支持长沙、张家界等城市和重点景区率先出台有关措施,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支持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

湖南将先在长沙和张家界、韶山试点智慧旅游城市和景区的创建。

湖北省旅游局于2011年9月提出未来5年湖北将大力发展旅游科技、智慧旅游产业,推动知识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旅游综合体的建设。

游客持一张信用卡可走遍联网景区,用手机或电脑即可购买景区门票,预订酒店。

北京市旅游局于2010年10月宣布启动北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及首批建设项目,拟用3年时间,配齐一张屏(触摸屏),建好二个网(无线宽带网和北京旅游信息网),开发三个系统(自助导游讲解系统、城市自助导览系统、网络虚拟旅游系统),推进四个数字(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旅行社、数字乡村),推出一卡一亭(一卡通和北京礼物网上特色商亭),唱响一台戏(北京旅游游戏软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