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秋暝》诗画艺术赏鉴课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创意】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一个别样的王维,并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主线来品味其独到的诗画艺术。
【教学目标】
1.一人:培养学生初步鉴赏王维诗画的能力。
2.一诗、一画:认识山水田园诗、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与画作“画中有诗”的特点。
3.一种境界: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和山水画的空灵之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王维
师示一副对联:“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让同学们猜一猜这位有个性的诗人是谁,这
位诗人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明确:王维,个性特征是“亦诗亦佛,半隐半仕”。
大隐隐于市。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王维”。
学生一般了解的是教学资料中概念性的王维。
教师按“陈铁民的《王维年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完整的与以往认识不一样的个性王维。
(屏显陈铁民《王维年谱》节选) 701 周则天帝王维生。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
生於武后长安元年,卒於肃宗上元二年(701-761 61),有“诗佛”之称。
715 玄宗开元三王维十五岁。
离家赴长安。
717 王维十七岁。
在长安,间至洛阳。
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20 王维二十岁,在长安。
春,就试吏部,落第。
是年,每从岐王范等游宴。
721王维二十一岁。
是春,擢进士第,解褐为太乐丞。
寻坐累,谪济州司仓参军,是秋离京之任。
到济州。
726王维二十六岁。
是夏之前,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后官、隐淇上
729王维二十九岁,在长安。
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
是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赠维,维亦有诗送之。
731王维三十一岁。
妻亡约在是年。
734王维三十四岁。
仍闲居长安。
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
引,玄隐於嵩山。
735册寿王妃杨氏。
王维三十五岁。
春,仍隐於嵩山。
寻拜右拾遗,遂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740张九龄卒。
王维四十岁。
迁殿中侍御史
741王维四十一岁。
春,自岭南北归,尝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隐居终南山约始於是年归长安後。
745 王维四十五岁。
迁侍御史。
出使榆林、新秦二郡疑在是年。
又尝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750王维五十岁。
是春,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
756 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 七月改元王维五十六岁。
仍为给事中。
上
年十一月,安禄山反。
是年六月,入长安;玄宗奔蜀,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服药取痢,伪称瘖疾。
禄山素知其才,遣人迎置洛阳,拘於菩提寺,迫以伪署。
八月,禄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命梨园诸工奏乐,诸工皆泣,维於菩提寺中闻之,悲甚,潜赋凝碧诗。
九月之後,被迫为禄山给事中。
757 王维五十七岁。
九月,唐军收西京。
十月,收东京。
唐军入东京後,维及诸陷贼官皆被收系,寻勒赴西京。
维在西京,与郑虔、张通等并囚於宣阳里杨国忠旧宅。
十二月,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维以凝碧诗尝闻於行在,又是时其弟缙官位已显,请削己职以赎兄罪,肃宗遂宥之。
758 王维五十八岁。
是春复官,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
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760 王维六十岁。
是春,严武为河南尹,赴任前至维宅访别,人赋十韵。
夏,转尚书右丞。
761 王维六十一岁。
仍官尚书右丞。
是年春,弟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上〈责躬荐弟表〉,乞尽削己官,放归田里,使缙得还京师。
五月四日,缙新除左散骑常侍,维进上谢恩状。
七月,卒,葬於辋川。
(斜体黑字是王维故事中当重点讲述的人生转折点或可圈可说处,也以便学生认识王维由一位才艺双馨的有为青年转变为亦隐亦仕的山水诗人的思想历程。
)
(王维生平资料: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
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说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
根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
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
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上元二年(761年)。
王维的籍贯,也有争议。
《旧唐书》说王维为太原祁人,后移家于蒲州,成了河东人。
唐人姚合所编《极交集》说王维为河东人,张
彦远《历代名画记》又说是太原人。
对于王维之弟王缙的记载,《旧唐书》说是河中人,《新唐书》说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
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河东郡,乾元三年(760年)升为河中府,所以又称河东、河中。
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认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属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后,里贯为蒲州,是河东人。
这样,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集中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可知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
关于王维应举,《集异记》曾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后门,公主曾授意京兆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
王维也将应举,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荐。
但歧王权势哪里比得上公主,不能与公主争,于是只好以王维的才华去争取公主,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番。
过了几日,岐王让王维穿上锦绣衣服,鲜华奇异,带着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说是带酒乐来为公主奉宴。
王维为皙白少年,风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见后,问岐王说;“这是何人呀?”岐王回答说;“是个懂音乐的。
”便
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
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
公主直接问王维道:“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
”公主甚感惊奇,非常高兴。
岐王趁机对公主说:“此人不只长于音律,若说词学,更佳,简直无人能超过他。
”公主更感惊异,问王维是否有写就之诗,王维从怀中拿出数卷诗献上。
公主看过之后,惊奇不已,说;“这都是我所诵习过的,从前以为是古人之作,原来就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
王维风流蕴籍,而且说话风趣,大为座中各位贵人所钦重。
岐王见时机成熟,便说:“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为解头,诚为国家的荣光。
”公主说:“那为什么不教他去应举?”岐王说:“听说您已经嘱托,解头不是要给那个张九皋吗?”公主笑道:“那是因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给张九皋。
”随即回头对王维说:“你要取解头的话,我当全力荐你。
”就这样,又改荐王维,王维做了解头,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未必完全属实,或者纯属传构,但从中可知王维少年时代便成为引人注目的名人。
王维中状元,却是事实,据考证,乃开元九年(721年)状元,时年21岁。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