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ok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与来
ok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与来
幼儿阶段,课程内容以直接经验与活动为主体,具有 普遍性。
三、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
(一)知识与经验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本
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二)学前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水平和需要,制约着幼儿园课程内 容。
(三)情境与活动
按照儿童生活历程、自然界时间变化和活动对象的不同选编
形象性:事物的表象
非系统性:知识零散,缺乏联系和因果关系 非科学性:日常经验,反映事物个别特征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中的三类知识:
第一类是儿童日常生活、游戏、观察中所得的简单知 识; 第二类是相对复杂的需经专门组织才能掌握的知识; 第三类是方法性知识,增强儿童学习能力,促使儿童 继续学习与探索的知识,具有生产性、再创性。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知识” 课程内容主要指静态的知识或学科知识体系 在教育实际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代表人物:布鲁纳、夸美纽斯
1.知识中心课程观:课程内容就是选择出的要传授点学习 者的各种各样的知识。
2.结构主义课程论:课程内容即是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构。 3.泛智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课程论、永恒主义课程论: 将知识或文化要素作为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与来源
基本命题与基本问题
本章要讨论的三个问题:
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内容是什么?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表现为哪些形式?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有哪些?
本章概要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一)静态的课程内容 (二)动态的课程内容 (三)动静融合的课程内容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 (一)知识与经验 (二)情境与活动 三、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来源 (一)知识与经验 (二)学前儿童发展 (三)情境与活动
优点:静态VS 动态
静态:学习者可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发展智力因素
动态: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并可
以联合发展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兴程内容
① ②
课程内容的动静融合,是教育实际中的“事实”
主体课程:静态的知识经验 动态两种形式: 文字表述的潜在动态内容:实验方案、游戏活动方案 生动的现实状态的活动、事件等:实验、实地参观
(二)情境与活动
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为、 心理;境,则强调客观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情境是 由人、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综合体。 在学前教育领域,情境更具有突出价值。学前儿童主 要是在情境之中学习与发展,主要是与情境相互作用 而发展。 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 目的和行为的动态部分。
(二)动态的课程内容 “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在做中学” 课程内容就是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构建的 课程,实际存在的活动过程,如园艺、烹饪等, 强调课程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代表人物:杜威、陶行知、张雪门等
1. 杜威、陶行知:课程内容就是实际存在的活动 过程。
2. 福禄贝尔、蒙台梭利:课程内容指的是具体的 感知运动或操作活动。 3.泰勒:将教育经验或是学习经验视为课程内容
静动交织:体育课
关于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和静态性比例的多少,难以作统 一量化。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
(一)知识与经验 (二)情境与活动
(一)知识与经验
知识作为静态形式存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 识是学前儿童形成能力的基础和继续认识的条件 。
什么样的知识适合学前儿童呢?
具体性:与实物相联系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课程内容是课程价值的主要载体。
那么,何为课程内容呢? 人们一般把课程内容看作静态形态,其中最常见 的是把课程内容理解为知识或有组织的知识。 本章认为,课程内容实际上可分为三种形式:静 态形式、动态形式、动静融合形式。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一)静态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