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PPT课件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1931—1949)
一、左翼电影
1933年春,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成立了 “党的电影小组”。
1933年3月5日“明星”推出第一部左翼电 影《狂流》 。
同年,“联华”的田汉、蔡楚生等人拍出 了《三个摩登女性》、《女性之光》等影片。 1934年,蔡楚生成功地编导了《渔光曲》,次 年该片送莫斯科电影节参展并获荣誉奖,成为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社会
伦理片,它的成功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
《
孤
影坛的领导地位。该片的风格成为日后
儿
救
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传统,对中国电影
祖 记
》
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华”
2.联华影业公司
《 玉 洁
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
冰
注重对电影艺术特征的把握,讲究画面的美感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二、抗战电影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合作形 成,不少编剧、导演和演员转入“中制”(中国 电影制片厂),拍出了一批抗战题材的影片,其 中的代表作有《八百壮士》等。
1938年月10月武汉陷落,“中制”迁往重庆, 拍出了《东亚之光》、《塞上风云》。在重庆还 有国民党官方领导的“中电”(中央电影摄制 场),拍出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
二、抗战电影
1936年初,抗日民族革命斗争出现了新高
潮,欧阳予倩、蔡楚生等人在1月发起成立“上
《 十
海电影界救国会”,提出“国防电影”的口号。
字
“明星”、“联华”分别拍出了《十字街
街 头
头》、《马路天使》、《夜半歌声》、《凌云
》
壮志》等带有强烈国防意识的影片。
《
欧 阳 予 倩
蔡 楚 生
马 路 天 使 》
战壮 争士 优》一 秀获九 影“九 片中六 ”国年 奖反,
法《 西八 斯百 《 八 百 壮 士 》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三、抗战后的中国电影
《
抗战结束后,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现实主义高
一
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
江 春
“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先后
水 向
拍出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
《庄子试妻》剧照 《庄子试妻》剧照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明 星
华”
公 司
1.明星影业公司
办 公
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再度合
楼
作,创办了“明星影业公司”, 作品
明
星
有《劳工爱情》(1922)和 《孤儿救
公
司
祖记》(1923)等等。
的
演
员
化
妆
间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华”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1896—1931)
一、中国电影的起步
1.电影传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放 映了卢米埃尔的短片。 当时被人们称为“西洋 影戏”。 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建 造了可容纳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中国 的第一家正式电影院。
虹口大戏院
《难夫难妻》剧照
张
郑
石
正
川
秋
《难夫难妻》拍片现场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一、中国电影的起步
3.香港电影的发端
1913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故事片《庄子 试妻》,这是香港的首家影片公司,香港的电影业由 此发端。
《庄子试妻》由黎民伟编导并反串女主角庄子之 妻,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出演使女一角,严珊珊由此 成为中国电影的第一位女演员。这部短片上映后反映 颇佳,被一位美国人带回美国放映,成为中国的第一 部“出口影片”。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华”
(2)新派的特点 新派导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较深,他们的作品有如下特点: ①在取材上,倾向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多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激 进情绪和空幻理想; ②在艺术手法上,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的刻画,比较注重电 影艺术本身的特征,叙事时重视镜头的运用。 新派影片较多地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喜爱。
东 流
流》、《小城之春》等等。
》
《
《
八
《
一 江
千
小
春
里
城
水
路 云 和 月》
之 春 》
向 东 流 》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三、抗战后的中国电影
抗战后电影的特点 1.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思考着整个民族 的出路,充满了对社会、民族深沉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2.在艺术形式上,注重影片的纪实性,大量运用自然光、对白 的口语化,注重细节上的细腻与真实。
《狂流》 《渔光曲》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一、左翼电影
1934年,一批左翼电影家组建了“电通影片
公司”,主要作品有袁牧之的《桃李劫》、田汉
袁
牧
的《风云儿女》等影片,其中田汉作词、聂耳作
之
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都鼓舞了一
代青年投身保卫民族生存的斗争。
田 汉
《桃李劫》
《风云儿女》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1896—1931)
一、中国电影的起步
2.最初的拍片尝试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 老板任庆泰(字景丰)、照相 技师刘仲伦拍摄了中国的第一 部电影《定军山》,写下了中
国电影史的第一页。
任庆泰(1850-1932)
《定军山》剧照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一、中国电影的起步
2.最初的拍片尝试 1913年,张石川创办了“新民公司”,并与郑正秋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 《难夫难妻》。
第三节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一、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起”与“落”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完成了故事片 《桥》的创作,这是新中国电影的起点。
1949年后,我国相继成立了北京电影 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
清 》
和镜头的组接。
明星公司的代表人物有孙瑜、史东山、洪
深、欧阳予倩、卜万苍等。
《
主要作品有《故都春梦》、《野草闲花》 、
故
《天涯歌女》 、《玉洁冰清》 等。
都 春
梦
》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3华.”新派(以“联华”为代表)与旧派(以“明星”为代表)的特点
(1)旧派的特点 旧派导演多受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①在题材上,偏向于农村或下层市民的生活,具有较浓的“醒世”、 “劝世”的说教性;注重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戏”的成分更多; ②在艺术手法上,采用通俗化的“直叙式”叙事,结尾往往是“大团 圆”的固定模式,带有中国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叙事特征。 旧派电影比较受市民阶层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