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新生代——贾樟柯
n 第一部长片《小武》
n 时间:1998年
n 获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n 非职业演员的选择
n 长镜头的使用:“宿舍谈情”、“澡堂唱歌”、“炕 头对话”、“街头围观”等几组长镜头说明:没有什 么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戏剧性,更具感染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新生代——贾樟柯
n 贾樟柯语录: n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电影从语言到形式,我都
非常感兴趣,但存在一个问题,这样的语句的 选择、电影词语的排列,必然带有导演非常明 显的意图、主观的评价,这种态度是我在处理 自己的题材时不愿意采取的。因为我觉得现实 的生活是暧昧不清的、偶然的,是不可琢磨的 ,而且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是无法定论的。”
加拿大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1977年 “美洲大奖”
西班牙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1953年 “金贝壳奖” 日本 东京国际电影节 1985年 “金麒麟奖” 阿根廷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1989年 “金树商陆奖” 埃及 开罗国际电影节 1976年 “金字塔奖” 中国 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 “金爵奖”
关于“新生代”的两个关键词
n 什么是地下电影:
n 在非院线上映的电影,从内容上说会涉及到反主流社 会、反政府、反主流道德等,观众一般是年轻人
n “地下电影”并非隐藏于地下或者在电影发行体制之 外,而是区别于主流电影、具有实验色彩的影片。
n “地下电影”在中国成为欧美国家指涉“中国持不同 政见者电影”的隐喻表达。一些“中国电影”在欧美 电影节上首先被指认为“地下电影”,这种充满“后 冷战”思维的电影阅读,忽略了“地下电影”在中国 的具体情境,而片片夸大了影片本身意识形态的内容 ,可以看作这些电影在海外的误读和获奖背后的尴尬 境遇,带有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色彩。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新生代——贾樟柯
n 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
片长:58分钟,彩色
时间:1995年
导演:贾樟柯 编剧:贾樟柯 摄影:胡欣 录音:林小凌 美术:王波、王怀宇 主演:王宏伟、朱丽芹 出品: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实验电影小组
获奖: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
n 第六代的称谓不像第五代导演一样,有众人都比较认可
的、十分清晰的划分标准,如今人们称呼的“第六代”
只单单是因为时间上的分界,也被叫做“新生代”。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n 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共11个)
n 意大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31年 “金狮奖” 德国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51年 “金熊奖” 法国 戛纳国际电影节 1939年 “金棕榈奖” 捷克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1946年 “水晶球奖” 俄罗斯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1959年 “圣.乔治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关于“新生代”的两个关键词
n 什么是独立电影:
n “独立”主要是指电影的运作方式。“从技术角度上 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 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 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 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新生代的定义
n “第六代”在电影业内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习惯上 把第五代导演之后的中青年导演统称为“第六代”,既 有学院派的第六代——即1989年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 业,在1993年左右登上影坛的那批中青年导演,如张元 、王小帅、路学长、娄烨等等;也有同期出现的其他导 演,如被大家称为“中戏三杰”的张扬、施润玖、金琛 ;还有后来的贾樟柯以及以演员身份入行做导演的姜文 等,甚至也包括了一批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如吴文光等等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n 第一阶段(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 n 民俗电影时期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以国际电影节获奖为突破 口“走向世界” n 代表作品:《黄土地》《红高粱》《菊豆》《 大红灯笼高高挂》 n 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n 第三阶段(2000年代以来)
n 跨国制作与华语大片时期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第五代和第六代 导演全面进入吸收全球资本、面对国际市场的 电影产业主流。
n 代表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 》《无极》
n 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新生代——贾樟柯
n 贾樟柯的粗糙美学
n 镜头:表现出强烈的“反专业”意识,移动、构图之 草率令人想起了家庭摄影,很多时候在缺乏准备的情 况下让客观事物闯进了镜头而不是用力地去捕捉客观 事物 ,让事实震撼观众,技巧退居到极其次要的地位 。贾樟柯和余力为达成了“用事实说话”的默契。
n “独立电影”因为其运作方式的特殊性,使作品个人 化视角和阐述的特点较为明显,“独立电影在题材、 拍摄手法、表达方式上由于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 ,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较少涉及的范围”。 也就是说,独立电影作品的内容受到其运作方式的限 制,而不是决定其运作方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影史讲稿1920讲
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影坛所走的道路
n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末期) n 独立电影时期
新生代导演以体制外操作的“地下电影”,继 续在国际电影节上以“另类”形态继续着中国 电影的国际影响。 n 代表作品:《十七岁的单车》《小武》 n 代表人物:王小帅,贾樟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