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

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

农产品交易市场分析2.1 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分析2.1.1 北美模式2.1.1.1 市场概况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进展受各国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经济进展水平等的阻碍,形成了不同的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归纳起来要紧有三种模式,即:北美模式、东亚模式和西欧模式。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北美模式的要紧代表,这些国家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要紧特点是,农产品产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在产区进展大规模企业化经营农场,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依靠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农产品能迅速运往大都市,形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截了当到零售商;此外,为使农产品流通高效、快捷,还建有许多专为农产品交易服务的组织。

2.1.1.2 流通模式以美国为例,其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产地与大型超市、连锁经销网络间的直销比例约占80%;经由批发市场流通销售的品批发市场均明确定位于公用事业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比较突出,发挥着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递、产销调剂和质量操纵等多方面的功能。

东亚模式尽管仍以小农经营为基础,但批发市场交易和治理的现代化程度都比较高。

2.1.2.2 流通模式东亚模式的农产品流通要紧出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环节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导致其利润分配不均;二是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2.1.3.1 市场概况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西欧模式的要紧代表,这些西欧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依旧坚持公益原则。

随着时代的进展,农产品直销比例不断增加。

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占一定比率。

2.1.3.2 流通模式西欧农产品流通模式较为专门,一样以某国为中心,通过该国国际性的批发市场,发挥农产品集散功能。

如巴黎郊外的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该市场占地达2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批发市场,该市场以法国为中心,将周边西欧诸国纳入到农产品流通渠道内,规模极大,流通范畴涵盖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

2.1.4 三种典型农产品批市场模式对比综合以上对北美、东亚、西欧三种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的分析,概括三种市场特点如表2-1。

表2-1 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对比2.2 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分析2.2.1 总体概况我国初步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市场统筹进展,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的市场格局,以大中都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批发市场体系。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多家,其中产地市场1,500家左右,销地市场2,500家左右;2018年全国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800多家,交易总额近1.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3.8%。

农产品经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和配送中心,向全国2.5万多家城乡农贸市场和6,000多家生鲜食品超市辐射,构成庞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比例超过70%,在部分大中都市,这一比例超过80%,都市农贸市场91.7%的货源,生鲜超市62.4%的货源来自批发市场。

随着市场的规范,农产品流通逐步向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大型化、规模化方向进展,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和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聚拢、传递中心,同时分别作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的要紧代表。

2.2.2 市场类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划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按市场所在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可划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批发市场。

表2-2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型2.2.3 交易模式交易模式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要紧以面对面现货交易、现金结算为主;国际通行的农产品拍卖交易比较少,还不成熟;期货交易则要紧集中于粮食等大宗、易储存的农产品;交易的现代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电子化结算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交易效率低,市场信息不透亮。

交易模式类型(1)现货交易。

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是现货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双方协商形成最终交易价格。

(2)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模式要紧应用于大宗农产品的交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期货交易,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要紧通过上海、大连和郑州三大期货交易所进行。

(3)拍卖交易。

农产品拍卖是指农产品的供货商托付拍卖中介对特定的农产品进行公布竞价,由出价最高的承销商获得购买权的一种交易方式。

农产品拍卖交易分为现场拍卖和网上拍卖两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已越来越多采纳拍卖交易方式。

交易结算模式交易结算模式要紧包括支付手段和结算方式。

支付手段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确实是比较先进的方式,如IC卡电子结算,其效率要比现金结算高;结算方式分为统一结算和非统一结算,统一结算有利于信息的收集,非统一结算则对经销商有一定便利。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以现金结算为要紧支付手段,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东部地区,已采纳电子结算支付;结算方式上国家提倡使用统一结算,但实际以经销商自行结算为主。

2.3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展分析2.3.1总体概况2.3.1.1 市场格局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除粮食外有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及南北货等五大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0多家,其中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2家(代表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情形见表2-3),批零混合及以零售为主的交易市场500-600家。

按交易的品种分类,上海要紧有从事蔬菜批发交易的市场50多个,水果批发集散中心5个,水产批发市场20家左右,肉类批发交易市场11个。

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建性质分类,上海要紧有三种类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类是由政府部门或国有、集体所有制公司筹资组建的市场,这类市场据于主导地位,如上海曹安路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二类是由国有、集体农副产品收购点进展而成的市场;三类是在集市贸易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市场。

表2-3 2006-2018年上海成交额前7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名称市场类型摊位数量(个)(2007年)成交额(亿元)2006年2007年2018年3、沪西水产市场专业、销地548 43.00 44.13 52.864、上海曹安路市场综合、销地2,006 31.65 38.51 40.005、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销地766 27.33 37.23 55.996、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市场专业、销地910 0.00 30.00 46.597、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综合、销地252 20.76 24.02 27.28 3家专业批发市场合计- 2,408 82.48 119.96 135.45 4家综合批发市场合计- 3,752 124.74 146.59 185.35 总计- 6,160 207.22 266.55 320.80 综合批市场占7家总交易额%- - 60.20% 55.00% 57.78% 数据来源:2018年上海统计年鉴,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图2-3 上海要紧农产品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1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5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2铜川水产市场○6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市场○3沪西水产市场○7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4上海曹安路市场上述7家代表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分为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两类,其中综合批发市场4家,专业批发市场3家。

4家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占7家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60%左右。

从市场总体情形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仍旧是批发市场的主力,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本文在分析测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交易额时,以60%的市场份额测算。

2.3.1.2 流通模式从流通模式看,全市70%以上农产品是通过各类农产品批发进入消费领域。

由于上海本地农产品生产能力有限,需求总量的90%以上是从外省市调运过来的,外来农产品90%以上是通过批发市场完成商品集散过程的。

目前,上海市14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差不多与全国30多个省市的1,000多个农产品基地签订了对接协议。

本地货源30%经批发市场完成流通过程,60%直截了当进入市内零售交易市场和企事业客户,10%经市内若干大型超市公司直截了当分销后进入消费领域。

2.3.2 市场需求概况2.3.2.1 上海地区需求上海依靠庞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形成了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销地市场,2018年上海全市农产品消费总额达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

2.3.2.2 上海辐射地区及出口海外需求上海是长三角地区中心都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交流优势,现代物流业快速进展,有力地推动着上海从农产品销地市场向区域中转市场转变,上海已不仅是农产品的销售地,也是重要的中转中心,2018年经上海销往200公里辐射区域的农产品总额达300多亿元,占辐射地区(长三角15个都市)城镇人口消费总额的20%左右;此外,上海对外贸易软硬件发达,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海外出口需求旺盛,2018年农产品出口总额逾13亿元,农产品出口的60%来自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

2.3.2.3 小结上海地区、上海200公里辐射地区及海外是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需求资源,也是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展的源动力。

2.3.3 进展优势2.3.3.1 资源禀赋优势上海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十分庞大,它是流通创新的需求资源。

截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8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流淌人口660万人,总人口达2500多万人。

如此庞大的人口数形成了上海庞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市场。

上海商业终端市场业态丰富,其中现代连锁商业正随着上海经济的进展日益进展,出现极强大的进展潜力。

同时,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都市,其辐射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200公里范畴内有大中都市15个,常住总人口达3,894.92万人,形成了庞大的农产品潜在消费需求市场。

此外,上海公共治理的行政资源相对集中,标志型骨干企业的经济与治理实力相对雄厚,有利于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能对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都市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产生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半个多世纪来,上海以庞大的消费需求为依靠,形成了外省市较为稳固的农产品生产供货区,保证着上海这一特大型都市的农产品供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