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思想来源: 思想来源: 西方基督教 儒家大同思想 农民平均主义
著作: 著作: 《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原道救世歌》
教义: 教义: “皇上帝”唯一 皇上帝” 真神论 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 打倒“阎罗妖” 打倒“阎罗妖”
旅顺
北洋海军
威海卫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福建海军 福州
•近代教育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南洋海军
三、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 了缺口 1、官办,维护反动统治 官办, 2、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 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 的困难 4、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洋人 5、经营管理腐败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第三节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与背景
1.近代以来探索国家出路的继续 1.近代以来探索国家出路的继续
2.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继续 2.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继续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 世纪60年代 了一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要求改革 的潮流,即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王韬、 的潮流,即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王韬、 郭嵩焘、冯桂芬、薛福成、马建忠、 郭嵩焘、冯桂芬、薛福成、马建忠、 郑观应等人就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 和传播者。 和传播者。
历史教训: 历史教训:
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 弱性, 中国, 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 改良的道路 是根本行不通的。 的道路, 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 革命的手段 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联合统治。 封建主义联合统治。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
部分清朝官员从十九世纪六十 年代至九十年代从事的“富国强兵” 年代至九十年代从事的“富国强兵” 的内政: 的内政: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建设近代海陆军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野及论争
洋务派: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 洋务派:奕訢、文祥、曾国藩、 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崇 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 厚等 顽固派:倭仁、徐桐、李鸿藻、 顽固派:倭仁、徐桐、李鸿藻、刘锡 鸿等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 1937年七七事变,则发展为 1937年七七事变, 年七七事变 中华民族的整体觉醒。 中华民族的整体觉醒。而最 后的这种觉醒最为深刻、 后的这种觉醒最为深刻、也 最为彻底。 最为彻底。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兴起的原因 1.兴起的原因 主要原因:民族矛盾激化 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 两广地区严重的 自然灾害
林旭( 林旭(1875~1898) ) 福建侯官人。 福建侯官人。
杨深秀(1849~1898) 杨深秀(1849~1898) 山西闻喜人。 山西闻喜人。
康广仁(1867~1898) 康广仁(1867~1898) 广东南海人。 广东南海人。
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 意义: 救亡运动 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特征一览表
企业类型 比较项目
军事工业 官 办
民用工业
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官办、官商合办、
办厂形式 资金来源 生产目的 产品去向 管理方式 企业性质
政府拨款 不计利润 配给军队 封建衙门式 封建性质
绅商入股 (主) 追求利润 与市场联系密切 以雇佣为主 基本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倭仁: 倭仁: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 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 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 精巧,即使教者诚教, 精巧,即使教者诚教,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 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 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 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 事夷人? 事夷人?
百日维新的夭折
1.《明定国是诏》 1.《明定国是诏》
• 1898.6.11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898.6.11颁布 明定国是” 颁布“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 理之学植其根本, 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 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2.戊戌政变 2.戊戌政变
2.《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
政治: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 文教:新式学堂、 文教:新式学堂、医 院等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 天京事变:1856年9月 天京事变:1856年
天京沦陷:1864年 2. 天京沦陷:1864年7月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农民阶级自身不能担负起 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 的重任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从1861年的洋务运动 1861年的洋务运动 年的戊戌维新, 到1898年的戊戌维新,是 1898年的戊戌维新 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觉醒。 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觉醒。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 1911年的辛亥革命 年五四运动, 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 1919年五四运动 国知识分子阶层的觉醒。 国知识分子阶层的觉醒。
以忠信为甲胄, 以忠信为甲胄,礼 义为干橹,可折冲樽俎, 义为干橹,可折冲樽俎, 足以制敌之命。 足以制敌之命。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 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 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 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 所学,学非所用。 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 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 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 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 学。……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若旧学 能救中国, 能救中国, 中国之富强 久矣, 久矣,又何 待今日? 待今日?


沈葆桢
盛宣怀
二、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1.创办军工的目的 1.创办军工的目的
“中国文物制度,事 中国文物制度, 事皆出西人之上, 事皆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 万不能及”。
主要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代化 1.陆军的近代化 2.创建近代海军 2.创建近代海军
北 洋 陆 军
北 洋 海 军
近代民用企业
1.创办原因和目的 1.创办原因和目的 2.重要民用企业 2.重要民用企业 3.民用企业的性质 3.民用企业的性质
十款天条
一、崇拜皇上帝 二、不好拜邪神 三、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 四、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 五、孝顺父母
六、不好杀人害人 七、不好奸邪淫乱 八、不好偷盗劫抢 九、不好讲谎话 十、不好起贪心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 的表现, 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 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世界的心境, 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 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 人民的鸦片。 人民的鸦片。
上帝原来是老亲,水源木本急寻真。 上帝原来是老亲,水源木本急寻真。 量宽异国皆同国,心好天人亦世人; 量宽异国皆同国,心好天人亦世人; 兽畜相残还不义,乡邻互杀断非仁。 兽畜相残还不义,乡邻互杀断非仁。 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 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
--《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
王韬 薛福成 郑观应 郭嵩焘
3.甲午战败的震撼、 3.甲午战败的震撼、亡国灭种的危机 甲午战败的震撼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天朝 大国”居然败于 “蕞尔岛国” 蕞尔岛国” 大国” 日本,创巨痛深! 日本,创巨痛深!变法图强之 议再度兴起。 议再度兴起。
1897年 1897年,日本前 首相伊藤博文以个人 名义来华游历, 名义来华游历,光绪 皇帝召见了伊藤,向 皇帝召见了伊藤, 其询问日本的变法事 宜。中国有的士大夫 甚至主张留伊藤做中 国的宰相。 国的宰相。
其他洋务事业 (1)创办新式学堂 (2)派遣留学生 (3)翻译和出版西学书籍
开平矿务局 开平
•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天津 天津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轮船招商局
•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汉阳
安庆
上海机器织布局 福州 福州船政局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4.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激励
5.维新派的一系列切实努力 5.维新派的一系列切实努力
维新派通过上书、 维新派通过上书、著书立 办报、办学会、 说、办报、办学会、设学堂等 一系列切实努力, 一系列切实努力,使得中国的 维新运动终于演成一场现实的 政治运动。 政治运动。
维新变法的酝酿与准备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
救亡和变法活动
(1)向皇帝上书。 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宣扬变法维新的理论。 著书立说,宣扬变法维新的理论。 (3)办学堂,旨在培养青年后续人才。 办学堂,旨在培养青年后续人才。 (4)办学会,旨在联络成年知识阶层。 办学会,旨在联络成年知识阶层。 (5)办报纸,旨在启发社会一般民众。 办报纸,旨在启发社会一般民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