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家整理,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独家整理,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传播发展三大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闻信: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

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

这种印刷品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

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皇家特许制: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正式颁令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商均须经过皇家许可,否则禁止营业。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

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

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

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尤为重要的是,催生了廉价报纸的出现。

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而此前纽约所有的报纸售价都在6美分左右。

美国权利法案:1789年经过一番斗争,各州虽然已经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10条的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称为宪法的一部分。

《权利法案》第一条就声明:国会将不制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

法国出版自由: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出版自由法》。

这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出现的正式的新闻法律。

这份沿用至今的法律明确规定:印刷和出版享有自由权。

报团: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普利策: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匈牙利裔美国人,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

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媒体寡头:俄罗斯商业经营化的一个后果就是出现了少数媒体寡头。

寡头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通常是在在私有化过程汇总聚敛了大量财富的金融资本家。

这种人为了制造有利于滋生发展的舆论环境,往往通过投资、融资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传播媒介,形成“媒体王国”,操纵舆论。

发展新闻学:多数发展中国家重视并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强调报纸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强调报纸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反对不受约束的无限制的“新闻自由”。

这种被称为“发展新闻学”、“指导性新闻学”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新闻界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重大影响。

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它们的业务日已越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
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西方四大通讯社:路透社:英国最大通讯社,西方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

1850年创办,1944年成为英报业联合组织的托拉斯。

法国新闻社:简称法新社,为西方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

1945年11月成立,总部设在巴黎。

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是美国报纸的主要消息来源,总部设在纽约。

国内外设有总分社,工作人员万余人,给世界100多个国家发稿,使用语言达100种,每年还发行15万张照片。

合众国际社:美国第二大通讯社,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总部在纽约,拥有世界范围的图片网。

公共广播电视:以为公众提供教育或服务为宗旨。

这些电视台的主办者大致有4类:社区组织、高等院校、州政府、地方教育或市政部门。

这些台不播广告,经费来源为:国会拨款、经办单位出资、企业界赞助、受众捐助以及自行开辟的其他财源,如出售节目、发行节目报等。

国际广播:国际广播又称对外广播,是指一个国家为供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收听而进行的广播。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发表了当代国际传播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文献——《《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

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平等、公平的传播结构的立场、观点与合理要求。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正式实施“信息高度公路计划”,计划宣称要建设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使所有美国人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和影像相互传递信息。

美国有线新闻网: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是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

其创办人叫特纳,其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

美国四大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