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说话三分钟训练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留心观察生活,培养说话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在每节课前进行了说话三分钟训练,我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个别学生可以朗读诗歌、散文等美文佳作。
也可以讲故事。
对其要求分两个层级:一是读准多音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读准节奏,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语气和感情,训练良好的语感。
这个层次较高,可结合教师指导示范、学生点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二步,良好的语感初步形成之后,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的说准训练。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为书面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即兴介绍目前事物,即兴叙述自己的某段经历,即兴发表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看法等。
这样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便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说话的水平也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步,说得优美。
这是学生说话能力的最高目标。
美,也就是语文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
”很重要,据此,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
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
根据平时观察,学生在发言时有的两眼盯着地板,有的望着天花板,有的全身摇摆。
连最起码的自然的说话姿势都做不好,更谈不上什么体态美。
优美的体态:比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等也是我所希望达到的美。
说话训练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那?我想只要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