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鹿茸的研究现状

鹿茸的研究现状

鹿茸的研究现状【摘要】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骨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痔毒之功效。

现代医学已证实鹿茸含有多种有效活性物质及生理作用。

为了能进一步对鹿茸这种传统动物药进行开发研究,本文对目前鹿茸的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鹿茸;有效活性;多肽;生理活性为了能进一步对鹿茸这种传统动物药进行开发研究,本文对目前鹿茸的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1鹿茸的概述1.1鹿与鹿茸鹿的种类很多,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鹿种及其亚种100个以上,分布在我国的就有19种之多。

在作为药物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以梅花鹿、马鹿的鹿茸[1]。

鹿茸是传统的名贵中药,鹿角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性鹿的骨质器官,鹿角的幼嫩时期称为鹿茸,除此以外可以入药食用的还有新疆的天山马鹿、青海的白唇鹿、海南黑鹿的鹿茸等。

1.2鹿茸的组织特征鹿茸是一种由竖毛的表皮覆盖而无肌肉附着的特殊骨组织,鹿茸内含有丰富的胶质等前成骨组织,其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

在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鹿茸的组织切片,我们可以看到鹿茸室友茸皮组织和茸骨组织组成[2]。

1.2.1茸皮组织特征表皮、真皮及表皮附属物构成鹿茸的茸皮。

根据细胞的形态可以把鹿茸的表皮组织氛围两层,一层为角质层,另一层为生发层。

作为鹿茸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是有两到四层的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半透明状,成角质化,排列是复层鳞状叠积成的,角质层的深部是多层梭形呈鳞状排列的细胞。

在鹿茸茸皮横切面较大的生发层是表皮的第二层,生发层的组织相对比较宽厚[3]。

根据细胞形态的不同生发层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颗粒层,棘状层以及基底层。

它们分别的特点是,颗粒层细胞呈椭圆形或者呈类圆形,其细胞形态较大,细胞质突起,有颗粒感,细胞透明;棘状层在生发层中占得比重较大,细胞规律排列,同时细胞的大小及形态也比较有规律。

在真皮层下是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形状呈柱状或梭形,因与真皮层相连所以有些细胞长至真皮层,并且,基底层的细胞长轴垂直于真皮层的细胞乳头。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形式把茸皮中的真皮组织分为两层,分别是乳头层和网状曾,同时该层较厚。

作为连接真皮层与基底层相连的乳头层,其特征是呈现手指状,细胞之间排列紧密,连接处不是很明显。

在乳头层的深部是网状层,网状层的特点是胶原纤维较粗,有的彼此交织成网状,细胞排列规律,细胞呈递减状[4]。

茸毛的根部生长在茸皮的表面,是表皮的附属物,茸毛长250-1000μm,茸毛中部直径13-15μm,茸毛毛干细胞是非常薄的且透明,呈扁平状,排列方式是复瓦状,游离端跟尖端同向,呈现刺状,外侧是深灰色或者是棕灰色的皮质,在中间是呈现棕灰色或黑色念珠状的髓质[5]。

1.2.2茸骨组织特征有棕色颓废的梭形细胞层、骨密质层和骨疏质层组成的茸骨组织位于真皮深层。

骨组织的细胞特点是透明呈梭形,细胞排列紧凑。

骨密质的特点是比较微密,骨板厚度比较平衡,排列有规律。

骨疏质称为海绵状骨更为贴切,上面有很多小孔,是有排列不整齐的小梁骨彼此复杂连接构成的网状结构[6]。

散乱的骨陷窝和骨小管存在于骨小梁上,骨小梁上的骨陷窝排列不规则,扩展到四周的纤细的骨小管上,且呈现弯曲的形状,与相邻的骨陷窝的骨小管相连,中心附近的骨陷窝逐渐增加,在骨小梁中的血管也逐渐减少,形成空心装。

骨疏质位于鹿茸的中间部分。

1.3鹿茸的加工制备方法在我国对鹿茸的深加工生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片,一种是粉片。

其中质量最好的鹿茸顶尖加工成血片,颜色呈黑褐色,形同密蜡,且具有光泽;鹿茸的中下部,颜色成白色或者略带黄色的鹿茸制成粉片。

目前对鹿茸的采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锯收,一种是砍收。

对鹿茸的采收要等到雄鹿长到三岁时开始采收,根据鹿茸分支的多少分为“二杠”“三岔”,长出一个分支的鹿茸叫做“二杠”,长出两个分枝的鹿茸叫做“三岔”。

在采摘时间上,“二杠”一般在清明节后采收一次(头茬茸),在第一次采后两个月左右采收第二次(二茬茸),多采用锯收。

三岔茸的采收一般一年一次,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采收,多采用锯收。

对于那些老鹿、病鹿及死鹿多采用砍收,砍收的方法是鹿茸连同脑盖骨一同扭下,砍茸也分二杠、三岔等规格。

现在鹿茸加工方法主要有煮炸、烘烤、风干、煮头、干燥等,详细加工方式如下:①准备:我国对鹿茸的封锯口的方法采用涂一层面粉,焼烙止血。

②煮炸:对鹿茸进行煮炸,让经验丰富的人掌握时间,采用电烧水锅进行煮炸,并且每只鹿茸都要进行煮炸,采用鹿茸根部先入水,侵入到二眉枝煮炸后,在倒过来煮炸鹿茸上段。

最后在开水中蘸煮时间为20-22秒钟,取出来凉一凉,进行25-30分钟。

③烘烤:要事先预热、烘烤,温度控制在70-75摄氏度,对鹿茸的烘烤时间要根据鹿茸的枝头大小,烘烤设备的容量、容积而定。

炉温过高、时间控制不准确,就会使鹿茸的内部贫血焦化,鹿茸的胶质流失损坏,鹿茸糠心,使鹿茸的组织结构损坏;炉温过低,烘烤时间短会使鹿茸糟皮,鹿茸组织变质,更甚者会使鹿茸的含血量减少流失,无法加工成质量好的产品。

④风干:把烘烤好的鹿茸迅速冷却,让鹿茸凉透。

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房室内装空调机吹冷风,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0℃,同时室内要配放抽湿器,模拟自然风干缩水。

⑤煮头:进行第二轮的煮炸,只烫鹿茸的上段,也叫做回水。

⑥干燥:这是制备鹿茸的最后一道工序。

2鹿茸的有效活性成分研究2.1鹿茸活性成分鹿茸中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目前对鹿茸的研究比较深入,鹿茸中的许多有效活性成分已得到初步鉴定。

其中已研究鉴定出的氨基酸就有20多种,主要包括,0.35%的色氨酸、3.88%的赖氨酸、1.34%的组氨酸、2.99%的氨、4.86%精氨酸、4.32%天冬氨酸、2.02%的苏氨酸、7.20%的谷氨酸、2.31%的丝氨酸、5.84%的脯氨酸、7.90%的甘氨酸、微量的胱氨酸、2.06的缬氨酸、1.30%异亮氨酸、1.07%酪氨酸、2.00%的苯丙氨酸、0.36%的蛋氨酸、3,27%的亮氨酸等。

除此之外,鹿茸中还含有脂肪酸(fattyacid)、三酸甘油(triglycerides)和单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其中脂肪酸由月桂酸(lauricacid)、肉h宏酸(myristicacid)、棕搁酸(palmiticacid)、棕桐油酸(palmitoleicacid)、油酸(。

leicacid)和亚油酸(linoticacid)组成;含n化合物,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肝、脲、烟酸及肌酐等;胆甾醇肉豆蔻酸酯,胆甾醇油酸酯,胆甾醇棕相酸酯,胆自醇硬脂酸酯,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5-烯-3β-醇-7酮,胆甾-5-烯-3β,7α-二醇,胆甾-5-烯-3β,7β-二醇,尿嘧淀,次黄嘌呤,肌酐(creatinine),烟酸,尿素,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尿甙(uridine),矿物元素类,ke、cr、cu、sr等;多肽类;多糖类;多胺类;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生长素类;甾体类;核苷酸类;神经节苷脂以及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

但在这些活性物质中目前研究最多则是鹿茸多肽[7]。

2.2鹿茸的多肽活性成分鹿茸多肽成为鹿茸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从新鲜马鹿茸中分离得到一个分子质量为31216 ku的单体鹿茸多肽,纯度在99%以上,该单体多肽由32个氨基酸组成(故又称为32肽)。

3鹿茸的生理活性研究3.1鹿茸在中药中的应用在中医中,中药的大补药有鹿茸和人参及灵芝,在我国中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古时候就懂得利用鹿茸来治病,滋补身体。

在中医医学中对鹿茸的治疗疾病的记载也很详细,在《中药大辞典》中记载鹿茸局域壮元阳,补气养血,强筋健骨的功效;在《中药学》中记载现代对鹿茸的研究分析,分析鹿茸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雌二醇、胆固醇、油维生素a、雌酮等;《日华子本草》中记载鹿茸具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气,酥炙入用。

《名医别录》中有:“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

《日华子本草》记载“补虚羸,壮筋骨,破淤血,安胎下气”[8]。

3.2鹿茸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上的应用鹿茸中富含肽,肽能够刺激软骨细胞以及成骨样细胞的增长,在促进其生长的作用突出,并且不存在种属特异性,对于骨折修复及骨和软骨分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在提高去势骨质疏松症的大鼠骨密度有明显作用的梅花鹿茸胶原酶解物,同时具有防治作用,因其能够有效调节血清践行磷酸酶和骨钙素的水平。

鹿茸总多肽(tvap)能纠正维a酸所致骨重建的负平衡状态,使骨量增加,骨组织显微结构趋于正常,对大鼠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3.3鹿茸在抗肿瘤上的应用肿瘤是现代医学的常见病,每年全世界确诊的肿瘤患者多大600万,且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有450万人因肿瘤死亡,死亡率之高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稳居各种疾病死亡排名的第二位。

有研究表明鹿茸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和身体内体液的免疫功能,对淋巴细胞的转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起到了免疫促进剂的作用3.4鹿茸在免疫功能上的应用在鹿茸对免疫功能的研究中,陈书明等发现鹿茸醇提物对于环磷酰胺对机体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3.5鹿茸在其他生理活性研究的应用①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鹿茸能够强筋健骨的主要表现是对蛋白质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的促进改善作用。

②对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

鹿茸具性激素样活性作用,鹿茸中雌二醇达到纳克水平,就会具有雌激素的作用,这为在治疗宫冷不孕中有效地利用鹿茸提供了科学理论方面的依据。

③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鹿茸精在维持心肌细胞膜和微粒体膜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鹿茸能很好地抑制细胞凝结核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4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鹿茸有效成分的提取利用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虽然鹿茸在药学上的开发利用已很久,但是鹿茸中某些药理成分的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因此进一步细致地研究鹿茸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1]王秋玉,王本祥.论鹿茸生长因子.中医药学报,2000,6: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鞠贵春.吉林省养鹿业的现状及发展养鹿业的几点建议[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11(5):8.[4]熊庆荣.中国鹿茸.中国土特产,2000,4:32.[5]郑强.鹿茸.中国土特产,1998,5:36.[6]王秋玉,王本祥.论鹿茸生长因子.中医药学报,2000,6:10.[7]郭彩玉,徐力,牛志多,等.鹿茸的组织学研究.特产研究,1996,3:18-20.[8]于振清,徐滋.目前鹿茸加工方法概述[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2:43-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