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非法买卖爆炸物案二审辩护词
-非法买卖爆炸物案二审辩护词
第四,炸药来源不清。对于涉及非法爆炸物的案件,爆炸物的来源应该是有关司法机关重点清查的问题。在本案中,王某明确供述,其是从“小胡”处购买的炸药(第2次讯问第1页),且详细交代了“小胡”的情况“在________县__________乡_________村北面边上住,他爱人是我们李某的张某某” (第2次讯问第4页)。对于如此详细的情况,公安机关却没有对“小胡”做进一步的核实,以查清炸药的来源。“小胡”是谁?“小胡”是否真有其人?如果“小胡”真有其人,他的“上游”制造者又是谁?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遗憾的是,一审判决对此也没有进行慎重的核实。更何况,王某当庭供述,并没有“小胡”这个人(庭审笔录第12页)。既然王某购买炸药的来源不清楚,那么该起买卖炸药的事实是否存在,就是个疑问了。
第五,送达地点不清。该批炸药送到了哪里?王某供述,卸车地点“_________县_________庄不远”(第2次讯问第3页);刘某供述是“_________的_________村”(第2次讯问第3页);张某供述在东__________村(第2次讯问第3页);上诉人____________则没有供述。
首先,从犯意的产生及预备来看,上诉人_____________并非主动实施该买卖雷管的行为。据被告人王某供认,2004年10月底11月初,是其远房亲戚岳某先联系他,称李某在民爆公司有关系可以买出雷管,并于同年11月2日再次找王某,称已经联系好民爆公司,只要有假的购买证和运输证就能买出来。这时,被告人王某就主动联系,准备将雷管卖给上诉人________。证人张某也称,早在2004年10月16日左右,和11月1日,就先后有三个人来民爆公司“踩点”。这说明其他被告人早已有了非法出售雷管的犯意,并实施了一定的预备行为,才将出售的目标选定为上诉人______________(以上证言和供述见一审判决书第7、9、10页)可见,上诉人______________并非主动实施该买卖雷管的行为。
第三,交易数量不清。根据上诉人___________--的供述,王某告诉他的炸药单价是一吨10500元,他共支付了73500元,(第1次讯问第4、5页)即交易数量为7吨;而王某供述,他卖给上诉人____________370袋,每袋33斤(第2次讯问第2页),即12210斤,大约6吨;刘某供述的则是5吨左右(第2次讯问第3页);买主与卖主竟然连交易数量都不清楚,数量相差了1到2吨,价款就相差1到2万元,这也不合常理。一审判决含糊地推断认定“非法买卖6吨左右土制炸药的事实成立”是不能成立的。
对于这份对上诉人__________的定罪与量刑将产生重大影响书面证言,请二审法院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及必要的核实。
综上所述,一审判决认定的上诉人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且在一审庭审中,_________与王某均当庭推翻原供,公诉机关的证据再无其它任何证据佐证,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款之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依法不能认定上诉人____________有罪;非法买卖雷管的事实,定性不准。因此,请二审法院慎重评议,并对有关事实进行核实,给予准确认定。
非法买卖爆炸物案二审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依照法律规定,受上诉人____________家属___________的委托,以及_____________律师事务所的指派,由我担任上诉人___________的辩护人,参与本案诉讼活动。本律师认真查阅了案卷,并会见了上诉人____________,现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二审法院慎重考虑。
其次,关于认定上诉人_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事实,证据不足。
公诉机关指控、经一审法院认定的上诉人_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事实的证据有两类,一是汇款凭证,二是五名被告人的供述。
第一,汇款凭证作为间接证据,只能证明上诉人__________曾经给刘某汇过65000元,并不能说明该款就是用于购买该批土制炸药。
辩护人:________律师事务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律师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第二,除去基本无证明力的汇款凭证以外,就只有五名被告人的供述了。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之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更何况,包括上诉人__________在内的五名被告人均已在一审庭审中对以前的供述予以推翻。上诉人____________与被告人王某均当庭供述,由于没有买到炸药,王某在大同将上诉人____________的汇款归还。
这样,公诉机关指控上诉人_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事实已无证据证明,一审判决依然给予认定就欠妥了。
鉴于一审判决认定的上诉人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当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款之规定,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二、一审判决认定的上诉人__________非法买卖雷管的事实,定性不准。
第七,土制炸药的成分不清。该案中公诉机关所称的“土制炸药”是何成分构成?既没有有关部门的鉴定,公安机关和公诉机关也未作出任何说明。那么,涉案的所谓“土制炸药”是否构系土制炸药,用黄绿色编织袋包装(第2次讯问第2页)。但是,炸药系粉末状,易燃易爆,常规用木制箱装,不应用编织袋包装。这也是本案的一大疑点。
现在,上诉人_________的家属又向二审法院提供了张兵的书面证言。证言中说:“2004年10月份左右,我和________、贺某去_________,晚上在_______宾馆对面的火锅城吃饭,吃饭吃到一半,他接了一个电话出去了一会,回来拿了个手提袋,说是别人还他钱……”(见本辩护词附件)以上证言与________和王某在一审庭审中的供述基本相符。
三、有新证据证明一审判决认定的上诉人_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事实不成立。
在本律师会见上诉人_________时,上诉人_______向本律师反映,有两名证人可证明某成已经将上诉人________准备购买炸药的65000元汇款退回。在一审庭审中,王某也当庭承认:“我给他买不到,在同州的时候我把钱给他了,当时我给的他现金,用食品袋包着。”(庭审笔录第11页)
第二,交易金额不清。据上诉人_________的供述,他先给王某卡上汇了73000元,后来又将欠的500元还了王某,即上诉人__________共支付73500元(第1次讯问第4、5页);而王某的供述却是上诉人____________往他的卡上汇了65000元(第2次讯问第2页),两人的供述存在8500元的差距。
一、一审判决认定的上诉人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不能认定上诉人陈峰有罪。
首先,关于上诉人______________非法买卖土制炸药的行为,事实不清。
第一,交易时间不清。上诉人_____________在供述中称,这起买卖土制炸药是在第一次讯问的“20天前”,即10月15日左右(第1次讯问第3页);而王某供述是在十月下旬的一天(第2次讯问第2页);张某则供述的是在被抓获的八、九天前,约在10月25日左右(第2次讯问第3页);刘某供述的是10月份下旬(第2次讯问第3页)。尽管除上诉人以外,其他被告人供述的时间大约都在10月份下旬,但是,该起交易系在案发前的短短几天前发生的,涉及到的五名被告人居然均不能说出准确日期,显然不合常理。
第六,炸药去向不清。多达5到7吨的非法炸药流向了哪里?上诉人__________供述,是卸到了一个煤矿,是张某联系的(第1次讯问第3页);张某供述是卸在了__________村的煤窑上(第2次讯问第3页);王某和刘某则不知道卸到了哪里。那么到底是哪个煤窑?这是本案的又一关键,遗憾的是,公安机关和一审法院都没有进行落实。
其次,上诉人______________购买雷管时,以为被告人王某可提供买卖雷管的合法手续。从各被告人的供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是李某某,其舅舅是公安局退休的副局长,可以办出合法手续,并由王某将此信息传递给上诉人____________,使上诉人_____________认为,确实可以凭合法手续买到炸药,并应王某之约来到____________。而在上诉人__________将钱交给王某后,王某让其在高速路口等候,直接去民爆公司办理购买手续的则是王某、刘某和张某。在以上三人到达_________公司门口后,先由在逃的黎某将假的空白手续填好。这说明当时被告人王某、刘某等人向上诉人____________故意隐瞒了购买证和运输证系伪造的这一事实,即上诉人陈某在购买雷管时,本以为被告人王某可提供买卖雷管的合法手续。
最后,本起购买雷管的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由于上诉人陈某购买雷管是用于煤矿生产的需要,而非从事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且属于未遂,并没有给社会造成任何危害后果。
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条之规定,“行为人确因生产、生活所需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依法免除或者从轻处罚。”请二审法院酌情对上诉人___________免除或者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