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良性病变
FNH影像学表现-CT
【CT】大多无特异性。 (1)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 (2)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 及延迟期密度渐低,等于或稍高于周围正常 肝实质密度。病变中央疤痕组织和放射状纤 维分隔早期无强化(车轮状),延迟期逐渐 强化,为其CT特征。
1
3
2
CT平扫(1图)见肝左叶球形占 位病灶,边缘清晰。增强早期 (2图)病灶明显强化,中央未 强化区呈放射状。增强后期(3 图)病灶几乎呈等密度,中心见 裂隙状低密度灶(箭头),代表 疤痕组织。
血管瘤影像学表现——MRI
血窦及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形成MRI 特征性表现—”灯泡”征。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缘锐利, 且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加。 Gd-DTPA增强后动态扫描,表现同CT。 海绵状血管瘤T2值比肝癌高,比囊肿低。
局灶性结节型增生FNH
肝脏常见良性、 局灶性病变
肝脏良性病变 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型增生(FNH) 肝细胞腺瘤 再生性结节性增生 囊肿 混合瘤 脂肪瘤样肿瘤 平滑肌瘤 细菌性肝脓肿
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中年女性多见。 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 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肿瘤被覆结缔组织被膜,由扩张的异常血窦和不完 全间隔(纤维组织)组成,形成海绵状结构。 偶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瘤可出现 囊性变。 临床可无症状,病灶大、近肝包膜多有症状。
LA影像学表现-CT
(1)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合并出血 为不规则高密度;边缘光滑;周围出现“透明环” 常为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基础为瘤周被挤压的肝细 胞脂肪变性。 (2)增强:动脉期可见均匀性增强,之后,密度 下降与正常肝组织呈等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瘤 周透明环无增强表现。 (3)肿瘤恶变可呈大的分叶状肿块或大的环死区, 偶尔可见钙化。
“星状疤痕”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密度渐低,等于 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星状瘢痕逐渐强化。
星 状 疤 痕 ( 箭 头 )
星状疤痕逐渐强化
肝细胞腺瘤(liver cell adenoma LA)
多见于成年女性,与生育期妇女口服避孕药有密切 关系。 肿瘤一般为单发,多为圆形,被覆被膜,大小不一, 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比正常肝细胞体积稍大,可有空 泡形成。间质为纤维的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 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肿瘤大时,出现腹部肿块、 腹胀及钝痛。合并出血则可产生出血性休克
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病 因不明,多见女性。 病变主要由正常肝细胞、胆管、肝巨噬细胞等组成, 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 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 病变内可见星状纤维疤痕,向周围呈放射状分隔, 分隔内含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 一般无症状。肿块大者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偶有破 裂出血等
血管瘤影像学表现——CT
(1)平扫:肝内低密度灶,轮廓清楚,密度均匀, 少数不均匀。 (2)增强扫描:“早出晚归” ①早期(动脉期)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 屿状”。 ②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向病变中央扩展。 ③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于正常肝实质 (平扫是病变内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细菌性肝脓肿
可由细菌感染引起,导致局部炎性细胞聚集和周围 肝实质破坏。 CT是一种有效检出肝脓肿的高敏感性方法。在CT 上,肝脓肿为低密度,内部密度不均。病变呈圆形 肿块,大多数脓肿的边缘在延迟期明显强化。“双 靶征”是脓肿的较特征的CT增强表现,中间低密度, 周围高密度,再外围又为低密度区。中央有气泡或 者气液平,是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但较少见。
LA影像学表现-MR
【MRI表现】 缺乏特异性。 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 增强同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CT见肝内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有明显 强化的肿块;出现瘤周低密度环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往往难与FNH和分化程度好的肝细胞癌鉴别, 可做穿刺活检。
目前FNH分两个类型:典型和不典型FNH。 典型FNH的特征为结节结构异常、畸形血管、 胆管细胞增生。不典型又分为三个亚型:① 毛细血管扩张型FNH;②不典型细胞学型 FNH;③增生性和腺瘤样混合型FNH。 不典型FNH缺乏结节状异常结构和血管畸形, 这正是典型FNH的特征,但两者都有胆管增 生。
T1
T2
T1
T2
内出血,强化不明显
Caroli氏病
Caroli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节段性 囊性扩张性疾病,又称交通性海绵状胆管扩张症或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属于先天性肝脏囊性纤维 化性病变,由法国医生Caroli于1958年系统描述并 报道其特征性表现而命名,胆管炎、肝硬化和胆管 癌是其潜在的并发症。病理上根据有无肝纤维化和 门脉高压将Caroli病分为Ⅰ、Ⅱ型。 Ⅰ型即单纯型, 只有肝内胆管扩张,无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常伴有 胆囊炎、胆结石,少数可有胆总管囊肿。 Ⅱ型即合 并肝纤维化型,除肝内胆管扩张外尚有肝纤维化和 门脉高压,严重者继发肝硬化。与多囊肝是两种病。
肝脓肿 双靶征
T1
MR增强后,脓肿典型表现 为周边强化,随后中央缓
慢强化。少见“双靶征”
T2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T2
周边强化
谢谢!
Ⅰ型,沿胆管走 行分布
动态增强后
Caroli氏病影像学表现-MR
T1
T2
MRCP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多见,肝脏少见.良性肿瘤,含三种成
份: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成熟脂肪 CT平扫见软组织成份(血管平滑肌) 和-20HU低密度区(脂肪)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 瘤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增强
延迟期中央疤痕强化
多发FNH,没有典型的星状疤痕征,门脉期等密度
FNH影像学表现-MR
【MRI】 肿块 T1WI、T2WI均接近等信号; “星状疤痕”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同CT。 FNH容易被发现,有时难与肝癌、肝腺瘤等 鉴别。 CT、MRI出现“星状疤痕征”可做出诊断。
肝细胞腺瘤。CT平扫 (上图)示右肝类圆形 略低密度占位性病变 (箭头),边缘光滑, 上缘可见“透明环”, 密度均匀。增强(下图) 示肿瘤轻度增强,仍显 示低密度,内部有小灶 状低密度,平扫所见 “透明环”为受压之血 管与肝交界缘。
平扫见中心钙化
低密度病灶内见高密度出血灶
病灶内脂肪成分显示多发低密度
Caroli氏病影像学表现
CT对此病正确诊断是种理想的方法,特别是 肝内胆管扩张为主要改变时,CT检查很容易 与多囊肝及胆道梗阻性扩张鉴别。主要表现 包括肝内胆管扩张,多呈广性扩张,也可呈 节段性扩张沿胆管走行分布,局限于一个肝 叶或肝段内胆管扩张,以及胆管结石,门脉 周围纤维化型尚有肝硬化、腹水、静脉曲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