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家长学校授课6 父母对孩子要既会赞又会罚
幼儿园家长学校授课6 父母对孩子要既会赞又会罚
②及时赞美。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适当的 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 去。
③就事论事。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 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这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 自以为了不起。
④当众赞美。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应当着别人的面前得 到。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奖励。
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先要端正爸爸妈妈的养 育态度。对宝宝的批评和表扬,你做对了吗?
⑦帮助要走在批评之前。批评是宝宝犯错的一种补救 措施,在犯错之前,教给宝宝避免犯错的方法,这才 是最重要的。
称赞和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奖惩能否 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 用得当。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 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 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 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 行。
把握好赞与罚的度
称赞与惩罚的有效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力手段, 但是不适度的称赞与惩罚不但利于孩子的发展,反而 会成为孩子发展的一种障碍,那如何有效的进行称赞 与惩罚呢?专家统计反映,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 称赞,能让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心境和状态,因此为了 培养孩子的自尊,父母们有时会把孩子变成为受表扬 成瘾的人,而简单靠表扬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 追求实现各种目标,谭会因很平常的杂事而奇台别人 的溢美之辞。否则,他就可能会不想去完成自己份内 的义务;反之,过份批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 指出3孩子是如何失败的,那么失败就会成为他的心 理阴影,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因此,不管是称赞还是 批评,我们都应该把握一个“度”。心理学研究表明; 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1.如果远 远超过这一比例,那么,你就可能个过于挑剔的父母, 这将令孩子情绪长期不能学会用粗暴的塔读对待他人。
③对事不对人。父母批评孩子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
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
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 一样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
④避免当众批评。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别人批评孩子,可
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 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往往更容易收到伤害。
二是孩子因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首次犯某方 面的错误时,不要惩罚孩子;否则,这将会使孩子 终日处于不安之中--他们总是担心犯错误和犯错误后 被惩罚,进而变得胆小、懦弱、无主见,凡事都不 敢去尝试,凡事都要征求成人的意见才敢行动,这 将会成为孩子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不适合采用惩罚手段的情况
三是孩子已经认识到所犯错误所在,并有悔改的意 愿,成人就不应该再惩罚孩子。因为惩罚的目的是 要使孩子知错、改错。孩子因探索欲望驱使而损坏 物品,不应受到惩罚,否则,会使孩子从探索过程 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
称赞与惩罚的方法
2、惩罚
⑤在品牌中肯定。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父母有 责任引导孩子在这张纸上描绘出真、善、美的图画, 批评孩子时父母也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
⑥不要拖延时机。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该尽快指出, 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如果拖延时间,孩子对自己 所犯错误已经印象不深,甚至根本忘记,这样的批评 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是好心做坏事不能惩罚。惩罚孩子要考虑动机, 不能光看结果,由于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常会 “好心”办“坏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 干”,自己倒水喝,水倒多了溢出来。这时家长就 不能批评,否则,将会挫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不适合采用惩罚手段的情况
五是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如吮手 指、吃衣角、咬嘴唇、咬指甲、拨头发、发脾气、 强迫行为、恋物行为、性自慰行为等,不能采用简 单的惩罚手段来处理,因为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根 本原因是内心紧张和不安,惩罚不能解决他们内心 的紧张和不安的问题,相反还会加重其内心的紧张 和不安,进而使得类似的行为发生的频率会进一步 的提高,使相关的问题行为变得更加严重。
赞与罚的原则
1、切记不要用事先许诺的奖励来激励孩子 2、称赞与惩罚,要让孩子有相应的“感觉” 3、奖惩不宜过多,过滥
称赞与惩罚的方法
1、称赞
①坚持原则。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 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傲跋扈的坏习惯。 孩子做的好的要及时赞美,做不好的,不要迁就他,说好 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的意义。
谢谢大家!
2、当孩子违反道德规范,在道德方面出错时可以采 用惩罚如孩子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硬抢小朋友的 玩具,还打人:又比如孩子打烂了爸爸的花瓶却骗 自己说是小猫打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父母要 对进行批评甚至处罚。
不适合采用惩罚手段的情况
一是不应该因学习成绩差而惩罚孩子--因为惩罚不仅 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使得孩子对相 关的学习心存恐惧,并最终对相关的学习失去信心。
(一)称赞与惩罚的和使用范围
称赞与惩罚简称“奖惩”。奖惩对孩子的发展具有 激励作用,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奖惩之前,首 先要明确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奖惩的,哪些是不 该进程的,这样,才能给予孩子适当的奖惩,取得 预期的教育效果。
孩子完成了对他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应该给予 表扬奖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孩子以独特二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时,应该给予表扬奖 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孩子表现出我们所 渴望的行为、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时,应该给予表扬奖励,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出于内 心在的兴趣或进取心而表现好的行为时,家长如果给予 孩子过多的表扬奖励,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和上进心。 比如,子自己非常喜欢画画,他并不需要家长的表扬 和物质奖励,而只要获得认可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画出 很美丽的画,家长只要关注一下就行,但如果家长说: ‘“宝贝,你正棒!等一下我给巧克力吃”这样的强化 多了,反而会使孩子对画画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会使孩 子出现厌烦心理。
⑤掌握分寸。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做完了他理 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
称赞与惩罚的方法
2、惩罚
①讲清规则。孩子并非生下来就知道分辨是非美丑,
他们有时候犯错误,不是因为调皮捣蛋,更不是存心挑战 打人的耐心和尊严,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这个工具、规则。
②正面积极引导。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以批评,但不能 因此就把所有怨气都发在孩子的身上,用一些消极否定、 甚至侮辱性的话题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感情,扼杀孩子 的尊严,这样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埋下 自卑、自弃的心理隐患。
幼儿园家长学校授课
父母对孩子要既会赞又会罚
中班 2019-10
家长一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 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过度的表扬,赞赏或过度的批 评、处罚、甚至体罚。为了培养孩子具有健全的人 格,父母和老师一样,对孩子教育过程中,既需要 赏识、表扬、奖励,又需要批评、处罚。但赞和罚 都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孩子健康 快乐地成长,如运用不当,会起到反作用。所以, 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对孩子如何做到既会赞又会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