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PPT幻灯片

生物化学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PPT幻灯片

F6P→F1,6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葡萄糖的磷酸化 激酶:能够催化磷酸基从ATP转移到某受体分子 的酶,需要两价的金属离子(Mg2+)。 不可逆反应,消耗ATP
第一步不可逆反应 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 引发反应——ATP被消耗,以便后面得到更多
的ATP ATP的消耗使葡萄糖的磷酸化能够自发地进行
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的比较
④葡萄糖被磷酸化的意义
第一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从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ATP
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红细胞内存在生成2,3-BPG的支路
反应8: 磷酸甘油酸的变位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的反应及其作用机理
磷酸基团从 C-3转移到C-2
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不同来源的变位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机制,一类 需要2,3-BPG作为辅助因子,并需要活性中心 的一个His残基;另一类则不需要2,3-BPG,其 变位实际上是3-磷酸甘油酸分子内的磷酸基团 的转移。
反应2: 磷酸葡糖的异构化
磷酸葡糖的异构化
6-磷酸葡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
« 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 2-脱氧6-磷酸葡糖也能够与此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所以无法完成反应,反而因为它占据活性中心而 抑制酶的活性。
反应3: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酶,PFK-1 不可逆,限速步骤 消耗ATP
是糖酵解的限速步骤!
一、糖酵解概述 二、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三、 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 在有氧状态下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 在缺氧或无氧状态下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四、其他物质进入糖酵解 五、糖酵解的生理功能 六、糖酵解的调节 – 葡萄糖的可得性 – 己糖激酶和葡糖激酶的调节 – PFK-1的调节 – 丙酮酸激酶的调节
反应6: 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
半 缩 硫 醛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及其作用机理
碘代乙酸和甲基汞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机理
反应7: 第一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C O O ~P 甘油酸磷酸 C 激 O O 酶 H
H CO H H CO HAD P
ATP
C H 2O P
C H 2O P
是第二步不可逆反应 由磷酸果糖激酶-1(PFK-1)催化 糖酵解第二次引发反应 有大的自由能降低,受到高度的调控
反应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C6 被切成 2 C3
由醛缩酶催化
有两类醛缩酶,第一类来源于动物,为共价催 化,在反应中,底物与活性中心的赖氨酸残基 形成共价的Schiff碱中间物;第二类主要来源 于其它生物,其活性中心含有二价的Zn2+,为 金属催化。
是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由丙酮酸激酶催化 产生两个ATP,可被视为糖酵解途径最后的能
量回报。
ΔG为大的负值——受到调控!
化学反应总结
• 一步脱氢反应产生2×NADH • 二次底物磷酸化共产生4ATP,另消耗2ATP,
净得2ATP • 三 步 不 可 逆 过 程 和 限 速 步 骤 : G→G6P ,
0 ATP - 消耗 4 ATP - 产生 2 NADH - 产生
丙酮酸 (2 - 3C) (PYR)
GAP GAP
C-C-C C-C-C
C-C-C C-C-C (PYR) (PYR)
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休要惊慌!
你所要记忆的是总反应、三步限 速步骤、两步底物磷酸化反应和 一步脱氢氧化。
反应1:葡萄糖的磷酸化
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这是整个糖酵解途径唯一的一步氧化还原反应
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
产生1,3-BPG和NADH
为巯基酶,使用共价催化,碘代乙酸和有机汞能够抑 制此酶活性。
砷酸在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与Pi极为相似,因此可以 代替无机磷酸参加反应,形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 但这样的产物很容易自发地水解成为3-磷酸甘油酸并 产生热,无法进入下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第一类醛缩酶
第二类醛缩酶
醛缩酶的催化机制
反应5:磷酸丙糖的异构化
磷酸二羟丙酮
转变成3-磷 酸甘油醛
« 磷酸丙糖异 构酶(TIM)
« 活性中心的 Glu充当广义 碱催化剂
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的反应及其作用机理
糖酵解第二个阶段的反应
产生4 ATP
导致糖酵解净产生2ATP 涉及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1,3 BPG – PEP
糖酵解概述
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 位于细胞质基质 共有十步反应组成——在所有的细胞
都相同,但速率不同。 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投资阶段或引发阶 段: 葡萄糖 →F-1,6-2P →2G-3-P
第二个阶段——获利阶段:产生2 丙酮酸+2ATP
丙酮酸的三种命运
糖酵解的两阶段反应
能量投资阶段
H
OH
H OH
H
OH
-D-吡喃半乳糖
OH
H H
OH
HO
H
HO OH
O OH
OH OH
H
H HO
H OH
OH H
-D-吡喃甘露糖
-D-呋喃果糖
三.多糖:多个单糖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聚物。 常见多糖有: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糖 原 示 意 图
糖原结构图
糖代谢途径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
提纲
葡萄糖 (6C)
2ATP 2ADP + P
2 ATP - 消化 0 ATP - 产生 0 NADH - 产生
3-磷酸甘油醛 (2 - 3C) (G3P 或GAP)
C-C-C-C-C-C C-C-C C-C-C
能量收获阶段
甘油醛-3-磷酸 (2 - 3C) (G3P 或 GAP)
4ADP + P 4ATP
糖代谢
有关糖的概念和分类 1 糖:多羟基醛或是酮及其缩聚物. 2 分类:单糖、寡糖、多糖
一 单糖: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糖单位。自然 界的单糖以两种结构:开链形式、半缩醛
z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 糖、甘露糖等。
OH
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D-吡喃葡萄糖
HO H
OH
反应9:PEP的形成
C O O H
C O O H
烯醇化酶
H CO PH 2O CO ~P
C H 2 O HFra bibliotekC H 2
PEP的合成
氟合物能够与Mg 2+和磷酸基团形成络化物,而干扰2-磷酸甘 油酸与烯醇化的结合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
反应10:第二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第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PEP转化成丙酮酸,同时产生 AT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