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②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总不免不显得有些荒凉寂mò_____.③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A _____的女神,叫作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④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_____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B_____,感到非常孤独。

⑤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寂mò莽莽榛.榛(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

改为(3)填入A、B 两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A.神通广大;景象B.无所不能;景色C.神通广大;景色(4)文段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12分)古诗文默写。

①,洪波涌起。

(《观沧海》)②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④,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⑦河流大野犹嫌束,。

(《潼关》)⑧风里带来些,混着青草味儿,,。

(《春》)⑨《天净沙》直接抒情的诗句是:,。

二、阅读(70分)3.(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选出对这首诗赏读有。

误。

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飘忽不定,子规叫声凄凉,渲染了伤感的气氛。

B.第二句点题,“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传达出了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第三句运用联想和拟人的手法,诗人与友人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倾诉,唯有借月抒怀。

D.“愁心”直抒胸臆,是诗眼,因友人被贬龙标而生,得悉友人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2)请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4.(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

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注释】:①欻:xú,突然;②蚤:同“早”;③爽:天刚亮。

(1)解释加点词。

①止.有剩骨②屠大窘.③一狼洞.其中④盖.以诱敌(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投以.骨示之以.刃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C.又数刀毙之.及走,又从之.D.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示以空担,狼乃止。

(4)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地点都是;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

5.(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请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个好,为什么?A.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突出其高贵品质。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感染力说服力。

D.选文运用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形成鲜明对照,突出文段的中心意思。

6.(2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想拆掉你的翅膀朱成玉①他是个不到20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专程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

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长时间才攒够路费,路上什么都不敢吃,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

说到这,他羞怯地低下了头。

我为这个度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

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②带他去食堂吃过饭,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文字基础还是不错。

如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

他接过我的名片,手有些抖,满怀感激。

③天有些晚了,我不停地看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

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

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里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④“当然可以。

”我爽快地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

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的一盒饭,让他带着在路上吃。

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

”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忽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⑤临走的时候,他掏出他的那些零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

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车票。

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

他和我说,有一次在车站,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别人开口要,没想到有一个好心的人很慷慨地给了他50元呢。

他一再地暗示我,就差没有开口向我要钱了。

可我依然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⑥口袋里的钱被我捏成了一个纸团。

我知道,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

他烦躁不安起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或许他觉得我是个吝啬的人。

但我必须那样做,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

所以我不能施舍他,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⑦“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买车票。

但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把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鞋一元钱,一共擦了5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

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票,终于到了家。

”⑧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

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⑨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

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

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⑩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

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品析语言。

①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

”(从加点词角度)②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

(从人物描写作用的角度)(3)文中的“我”对年轻人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文中“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写出。

(5)从全文上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结构也完整,你觉得删掉它好吗?请说出你的看法。

7.(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 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 年4 月5 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