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功和能

第三章 功和能

第三章 大学物理辅导 功与能~16~第三章 功与能一、教材系统的安排和教学目的 1、教材内容的安排: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力对空间累积作用的规律,即功、能、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及其应用。

2、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功、保守力、动能、势能等概念,掌握动能原理、功能原理及机械能转换与守恒定律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它的定义、量值、单位、物理意义),会计算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

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2、理解势能与保守力的概念。

明确势能是一种状态量,每种势能都和一种保守力相对应。

势能表示物质具有潜在的做功本领 3、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原理 4、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转换与守恒定律,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

三、内容提要 1、功 定义 W F S F S =∙=⋅⋅⇒cos α为恒力做功W F dS S=∙⇒⎰ 为变力做功力、位移、力与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称为做功的三要素。

功的正负:力对物体做正功,是表明施力者消耗了本身的能量,反之,力对物体做负功,实际上是表明物体克服该力做功。

意义: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是力对空间的累积作用,是个过程量。

2、保守力:凡做功与路径无关,而只与起点及终点位置有关的力,均称作保守力。

它的性质可表为f dS S⋅=⎰0,即保守力的环流为零。

3、耗散力:凡做功不仅与起点及终点位置有关,而且与路径也有关的力,称之为耗散力(也叫非保守力)。

耗散力的环流不等于零,即:f dS S⋅≠⎰0。

4、势能定义: E mgh P =⇒重力势能,一般取地面为势能零点。

E kx P =⇒122弹性势能,一般取弹簧原长为势能零点。

意义:势能是描写物体系统内物体间相对位置(即状态)的物理量。

它表明系统具有潜在的做功本领,是个状态量。

说明:势能是个相对量,为系统所具有,随零点势能选取的不同而不同,势能有正负。

引进势能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内存在有保守力。

5、动能原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我们也把它叫做质点的动第三章 大学物理辅导 功与能~17~能定理,它可表示为:W mv mv =-12122212 利用动能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特别是变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要比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

6、功能原理:外力与非保守内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即: W E E E E P K P K =+-+()()2211 说明:在应用功能原理解决问题时,不要再计算保守力(象重力、弹力等)所做的功。

7、机械能转换与守恒定律:E E E E K P K P 1122+=+应用条件:系统内只有保守内力做功,而其他力不做功,外力也不做功。

四、解题步骤 无论是利用动能原理、功能原理还是机械能转换与守恒定律去解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只顾两头,不管中间”即只考虑系统的初态与末态能量,而不考虑中间过程如何。

1、确定研究对象:质点或系统; 2、分析受力情况,计算合外力所做的功; 3、确定初态和终态的能量(动能或机械能); 4、列出有关方程; 5、求解。

五、典型例题例1、如图3-1所示,一质量为m 的摆锤与铅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求(1)当夹角增加d θ时重力所做的功;(2)当摆锤从θ=0运动到θ=θ0时,重力所做的功,用功的定义计算。

解:(1)如图所示先求出重力所做的元功或微功:dW P dS mgds =⋅=⋅cos α上式中ds 为摆锤所通过的微分弧长,α角为此刻重力与元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元位移方向为顺时针,即向右摆为θ正。

但ds=l ·d θ,故cos cos()sin απθθ=-=- 所以dW mgl d =-⇒sin θθ由此已将元功表示为夹角的函数。

(2)总功W dW mgl d mgl ==-=-⎰⎰sin (cos )θθθθ0001例2、一人从10米深的井中提水。

开始时桶中装有10千克的水,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米要漏去0.2kg 的水。

求匀速地把水桶从井中提升到井口,人所做的功。

解:由题意知,人的拉力与水桶重量相等。

选择铅直向上为坐标H 轴的正方向,井中水面处为坐标原点,则在任一时刻(即在位置Q 时),水桶的重量为(见图3-2) P=P 0-kh=mg-0.2gh k=0.2千克/米,是指每升高单位长度(1米)所漏去水的质量,但重力=mgh ,m=0.2,故kh=0.2gh 人对水桶的拉力为F P h N ==-(..)980196图3-1第三章 大学物理辅导 功与能~18~则W dW F dh h dh J H==⋅=-=⎰⎰⎰ 010980196882(..)例3、倔强系数为100N ·m -1的弹簧,铅直地放在地板上。

一个25克的物体放在弹簧的顶端,但不系在弹簧上。

若把弹簧压缩50厘米,然后物体从静止被释放出来。

问此物可抛出比原弹簧高多少?解:由题意作出示意图3-3。

由题意知物体自释放达到最高点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所以此过程机械能守恒。

依示意图有 mgh k l mgh 12212+=()∆∆∆h h h k l mg =-==⨯⨯⨯⨯⨯=-21222321005102251098051()()..米 自图3-3知,物体抛出后距原弹簧高度为 h h l =-=-=∆∆051005046...米。

例4、一小车沿图3-4所示的光滑弯曲轨道自A 点下滑,小车在A 点时的速度为零,轨道的园环部分有一对称的缺口BC 。

已知园环的半径为R ,缺口的张角∠=BOC 2α。

问A 点的高度h 应等于多少才能使小车越过缺口并能走完整个园环?解:由题意知小车飞越BC 缺口时做斜抛运动,其射程BC=2Rsin α。

设小车在B 点时的速度为v B ,欲使小车刚好越过BC ,要求满足22R v v gB B sin cos sin ααα=⋅⋅⋅这一条件。

由上式得:v gRB 2=cos α(1)由机械能守恒得(A 点运动到B 点时)mgh mg R R mv B =++(cos )α122(2)由式(1)与(2)得h R =++⋅(cos cos )112αα六、课堂练习题 1、判断题(1)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摩擦力总是作负功( ) (2)保守力做功的结果总是使系统的势能减少( )(3)在应用功能原理解题时,不应再考虑保守内力做的功( )(4)在弹性限度内,如果将弹簧的伸长量增加到原来的两倍,那么弹性势能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5)重力势能仅为物体本身所具有,但它的大小却与距地面的高度有关( ) 2、填空题图3-4第三章 大学物理辅导 功与能~19~(1)一颗速率为700m s ⋅-1的子弹,打穿一块木板后速率降低为500m s ⋅-1,则它损耗的动能∆E k = ;如果让它继续穿过与第一块完全相同的第二块木板,则子弹的速率会降低到 米/秒。

(2)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条重3千克,长1米,盘曲在地面上手提一端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需做12焦耳的功,如果提另一端至这一端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W= 。

(3)如图3-5所示,弹性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轻弹簧串联后,一端固定,另一端用一力将其拉至平衡位置,此时两弹簧弹性势能之比: E P1/E P2= 。

(4)质量为100kg 的重物平放在卡车底板上,卡车以4m s ⋅-2的加速度运动,4秒内摩擦力对该货物所做的功W= 。

(5)把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竖直上拉了38米,速度由0增加到4米/秒,则拉力所做的功W= 。

3、单重选择题(1)如图3-6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从离地面h 高度处A 点,自静止开始沿坡路滑下,到达B 点停止,要把物体从B 点拉回原处,则外力所做的功至少应为A 、mgh ;B 、2mgh ;C 、3mgh ;D 以上说法全错。

(2)一地下蓄水池深3米,面积为100米2,水面位于地面下2米处。

如图3-7所示,现要用一抽水机将水全部抽到地面上,它所做的功应是(取g=10米/秒2) A 、2.5×106焦耳;B 、250焦耳;C 、2×106焦耳;D 、300×103焦耳。

(3)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铁钉受到的阻力与其进入木块的深度成正比;铁锤两次击钉的速度相同,第一次将钉击入木块内1厘米;则第二次能将钉继续击入的深度为: A 、1厘米;B 、0.5厘米;C 、2厘米;D 、()21-厘米。

(4)如图3-8所示,一轻弹簧,倔强系数K=300N m ⋅-1,与弹簧固接的滑块A 质量为2m ,与A 靠压在一起的滑块B 质量为m ,水平桌面是光滑的。

起始时弹簧被压缩10厘米;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则此后滑块A 运动动能的最大值为: A 、1焦耳;B 、300焦耳;C 、1.5焦耳;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不同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不同的路径运动到B 点时,见图3-9,它们的A 、速度相同;B 速率相同;C 、质量大的速率大;D 、质量小的速率大。

七、阅读范围与作业图图3-6图3-7KA B3-8A B3-9第三章 大学物理辅导 功与能~20~1、阅读范围:P 72-992、作业:P 101,3-2,3-7,3-122,3-15,3-20,3-22,3-27,3-30。

3、提示3-7、解:拉力F=f 1+f 2=k 1x+k 2x=(k 1+k 2)x拉力之功W dW F dx k k dx k k x x ==⋅=+=+⎰⎰⎰ ()()120122123-20、解:(1)摩擦力之功W mv mv mv f =-=-12123820202(2)由W f s mg r mv f =⋅=-=-()()μπ23802得μπ=31602v rg(3)转数N mv mv ==020223843/转 3-27、解:由功能原理有--=-μmg l k l mv ∆∆121222∴=+v k l mg l ∆∆22μ 3-30、见图3-10所示,在法向可得mg N m v Rcos α-=2当雪橇欲离开冰山时,N=0。

则上式变为mg m v R cos α=2(1) 由示意图可知cos α=hR(2) 再由机械能守恒得mgR mgh mv =+122(3)由(1)、(2)、(3)可解出h R =23。

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