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水系、河流和湖泊一、总体概况白沙县境内主要水系有南溪河、石碌河和珠碧江三大水系。
南溪河为南渡江主流,发源于白沙县南部南开乡南峰山,石碌河为昌化江支流,发源于西南部青松乡斧头岭,珠碧江发源于中部白沙南高岭。
三大水系的主要支流有10条,总流域面积209030公顷(2090.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8.71%,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9.34亿立方米。
枯水年地表径流量8.31亿立方米。
全县人均拥有地表水量6092立方米,农业人均6980立方米,大大高于全省人均5296立方米的水平。
据各水文站采样水质化验分析资料,境内水质无污染,均达Ⅰ─Ⅱ级标准,属优良级生活和工业用水。
全县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15宗,其中:中型工程2宗,小(一)型工程8宗,小(二)型工程19宗,4永久引水工程142宗,塘坝44个。
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8174.33公顷(122615亩),实际灌溉面积3969.33公顷(59540亩),仅占48.56%;有效灌溉面积2352.53公顷(48788亩),占统计耕地面积的40.4%;旱涝保收面积2777.07公顷(41656亩),占统计耕地面积的34.44%。
目前全县农业灌溉用水3.16亿立方米,占枯水年地表径流量的43.44%,占全县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18.66%。
由此可见,全县水资源相当丰富,可利用潜力很大。
据海南地质大队资料,白沙县基岩裂隙水能的储量每年有1.8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相当可观。
河流1、南渡江南渡江是海南岛三大河流之一,主流南开河,发源于昌江县南峰山(海拔1223米),自南向北经白沙县城牙叉镇流入松涛水库,再往东流至海口港入海。
河流集雨面积7176.5平方公里,河长311.3公里,县境内河长77.9公里,集雨面积1149.7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4.1%。
共有6条支流汇入;西有南妹河、南开河及南叉河分别于南妹村、向民村及牙叉镇汇入;东南有南湾河、南有向民河、南清河分别在南三村、向民村、印妹村下1公里加入南渡江,其中较大的支流有南湾河,长39公里,集雨面积184平方公里,占全县境内流域面积的16%;南妹河长32公里,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10.8;南清河长27公里,集雨面积105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9.1%。
南妹河汇河处以上河床有花岗岩及砂页岩露出,比降大,河道多急弯,南妹河以下比降平缓,水源丰富。
南渡江多年平均江流量12.294亿立方米,天然落差1030米,干流可装机8015千瓦,河道平均坡度4.28%,河道弯曲系数26,河域形状系数0.262。
全河流域植被良好,,没有出现水土流失。
本县处在南渡江流域的有南开、白沙、元门、细水、牙叉、阜龙等6个乡镇,人口37989人占全县总人口37.6%,耕地面积44278亩(不含农垦系统及县办林场,下同),占流域面积的2.6%,占全县总耕地面积38.7%,其中水田面积28121亩,占耕地面积的38.7%,其中水田面积的63.5%,占全县水田面积的48.9%,旱田面积2960亩,坡地面积16157亩。
此外,还有2个国营农场,4个地方国营农林牧场分布于南渡江沿岸。
2、珠碧江珠碧江系白沙县独流入海江河,主流合水河发源于本县中部的南高岭(海拔1091米)绕北向西流经狮球乡,后折向西北流入珠碧江水库,再经荣邦注入北部湾,河流全长71.8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65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
3年平均年径流量4.6亿立方米,河床平均比降2.86%,总落差948米,可发电装机容量3185千瓦。
河道弯曲系数2.37,流域形状系数0.328。
沿河多数有砂岗岩露出,上游沿河多树木,植被良好,河床较狭,一遇到暴雨,河水经常淹过公路桥,短时间影响通车。
大溪桥以下河床较宽,比较平缓。
珠碧江流经打安、光雅、狮球、七坊、邦溪、荣邦6个乡镇,人口39256人,其中农业人口36127人,劳动力13971人,耕地面积53813亩,农业人口人平均耕地面积1.5亩,劳平负担耕地面积3.9亩,占流域面积的5.4%,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7%,其中水田25039亩,占耕地面积的46.5%,占全县水田面积57530亩的43.5%。
流域内除6个乡镇外,还有卫星、龙江、珠碧江、大岭、芙蓉田、邦溪等6个国营农场及国营农场邦溪林场和打安热作场。
本区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甘蔗、橡胶等。
影响本区农业生产主要是干旱,多年平均径流深仅701毫米,是本县干旱区。
枯水期(P=90%)径流总量为2.07亿立方米,人平水量仅有2670立方米,低于全岛平均水平。
3、石碌河石碌河系昌化江之支流,发源于本县青松乡的斧头岭(海拔1438米),自南向北流经青松乡后折向西经金波注入昌江县石碌水库,继续西流汇入昌化江通海。
县内集雨面积315.5平方公里,河长33公里,天然落差1090米,可发电系数2.32,流域形状系数0.522,牙表以上河床有整体花岗岩露出,多弯曲,沿河植被良好,牙表以下河道平缓且坦宽,属石碌水库库区。
本流域县内面积31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4%,流域内耕地面积12861亩,占流域面积2.7%,占全县耕地面积11.2%。
其中水田6829亩,占耕地面积53%,占全县水田面积11.9%。
区内人口10687人,其中农业人口10247人,劳动力4191人。
每个农业人口仅有耕地面积1.3亩,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3.1亩。
流域内除青松、金波两个乡外,还有国营金波农场、国营红旗松香厂分布于石碌河两岸,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番薯、橡胶等。
本区水资源丰富,人平水量6945立方米,枯水期径流利用较好,有旱涝保收面积5400亩,占水田面积79.2%。
湖泊松涛水库(人工湖)松涛水库位于海南岛儋县南部,库区回水至白沙县城平义镇。
大坝位于南渡江上游的儋县亲足口峡谷,集水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库容33.40亿立方米,在广东省已建成的水库中仅次于新丰江水库居第二位。
水库特征松涛水库的主要任务是跨流域引南渡江水解决海南岛北部4县1市的灌溉用水问题。
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从南丰坳引水,组成一个以松涛水库为主体,通过各级渠道结合灌区内的中小型水利骨干工程,形成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相结合的水利系统。
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满足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水库正常高水位190米,相应库容25.95亿立方米;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水位191.90米,库容28.78亿立方米;“可能最大洪水”校核,相应水位195.3米,库容33.40亿立方米。
是多年调节水库。
库区枢纽工程由主坝一座,副坝7座,溢洪道一座,输水隧洞及导流洞各一座组成。
水库蓄水后,库内有300座山岭变成了岛屿。
主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97.1米,最大坝高80.1米,是广东省建成的最高的土坝。
坝顶宽6米,长730米,防浪墙顶高程198.1米。
主坝修筑在两种不同岩性的地层上,右岸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左岸为风化较深的石英砂岩,河中段为两种岩石接触带胶结严密,河床基岩毕露。
基础处理时,设有深20米的灌浆帷幕一道,高5米的混凝土止水墙一道。
坝轴线下游78米处设有宽27米,厚2.7米的排水垫层,并用3条垂直于坝轴线的排水管与坝趾的堆石排水棱体相连接。
坝体采用两岸不同岩性的风化土分层填筑碾压。
上游坡采用干砌石护坡,下游坡采用草皮护坡。
副坝7座,共长4025.7米,最大坝高8.6米。
导流洞位于主坝右侧,是一深式压力隧洞,施工期间作导流用,水库正常运用后作为放空水库备用。
隧洞内径5.6米,长451米,进口处设有钢平板闸门。
溢洪道位于右岸一个山坳,距主坝约两公里,总净宽60米,装有5扇12×9.4米钢弧形闸门,手电两用卷扬机启闭。
下游采取挑流消能,设计最大泄洪流量6300立方米每秒。
输水洞在主坝左岸上游约22公里的南丰分水岭。
隧洞内径4.5-5.9米,长984米。
隧洞进口处建有高46米的进水塔,塔顶镶嵌着周恩来总理题写的“松涛水库”四个大字。
塔内安装定轮钢平板闸门,用125吨手摇、电动两用卷扬机启闭。
设计最大流量为103立方米每秒。
下接装机容量为2万千瓦的南丰电站,利用发电后尾水灌溉。
松涛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迁移人口5764人,另渠道的跃进水库淹没耕地5498亩,迁移人口1134人;福山水库淹没耕地3554亩,迁移人口266人。
3灌区概况松涛水库灌区范围的东、南、西以南渡江左岸及其支流大塘河右岸、珠碧江为界,北临琼州海峡,东西长131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5550平方公里,包括儋县、临高、澄迈、琼山、海口5个县、市。
灌区的开发规划,原以橡胶灌溉为主,结合种植粮食作物,灌溉面积390万亩,其中农耕地227万亩,热带经济作物130万亩(其中橡胶80万亩),机动地33万亩。
随着生产发展和不断实践,对规划作过几次复查,开发方针改为以灌溉粮食作物为主,工程组成基本不变。
1973年,灌溉面积调整为291.7万亩,其中农耕地222.4万亩,热带作物69.66万亩。
农耕地中含甘蔗29.62万亩。
灌区的渠首枢纽,位于输水洞和南丰电站下游的南茶村,包括渠首调节池、总干渠进水闸、溢洪闸及土坝。
进水闸为3孔每孔净宽4米,高3米,带钢弧形闸门的平底闸。
溢洪闸净宽16米,设2孔8×7米的钢弧形闸门。
渠系布置为总干渠6.5公里,底宽18米,通过最大流量103立方米每秒,至那大附近分为东、西干渠。
东干渠全长124公里,前段渠底宽16米。
西干渠全长57公里,前段渠底宽8米。
灌区先后建成结瓜及配套的水库有跃进、福山、尧龙、美亭、岭北、玉凤、永庄、沙坡、促进、沙河、春江、红洋等中型水库12座,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101座,引水工程93处,渠道及跌水电站12座,总装机15430千瓦,灌区各县电站40座,总装机16565千瓦,电灌设备10258千瓦。
至1987年,灌区西干渠乐园以下的工程尚未配套开发。
4工程效益松涛水库于1963年3月开始边建设边发挥灌溉效益,灌区随着渠道的逐年配套,灌溉效益逐年扩大,到1983年灌溉面积已达109.7万亩。
1987年统计,有效灌溉面积为102.81万亩。
灌区已成为海南岛旱涝保收的粮、油、糖生产基地。
由于水库控制了1440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基本消除了南渡江下游常年发生的洪水灾害。
据1960年至1980年的50场洪水统计,受害面积累计减少145万亩次。
水库输水洞出口的南丰水电站装机2万千瓦,连渠道及跌水电站和灌区各县电站装机3.1995万千瓦,共5.1995万千瓦,供电9县1市,成为海南岛电网的主要电源之一。
建库后,灌区内的农、工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都有很大的改善,松涛水库已显示出开发海南宝岛的“第一把钥匙”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