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教材(PPT 52页)

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培训教材(PPT 52页)

•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无论如何清孔,孔底都会留有或多或少的 沉渣;在初灌时,混凝土从细长的导管落下,因落差太大造成桩底部 位的混凝土离析形成“虚尖”、“干碴石”;孔壁的泥皮阻碍了桩身 与桩周土的结合,降低了摩擦系数,以上几点都影响到灌注桩的桩端 承载力和侧壁摩阻力。浆液压入桩端后首先和桩端的沉渣、离析的 “虚尖”、“干碴石”相结合,增强该部分的密实程度,提高了承载 力;浆液沿着桩身和土层的结合层上返,消除了泥皮,提高了桩侧摩 阻力,同时浆液横向渗透到桩侧土层中也起到了加大桩径的作用。以 上几点均对提高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浆管制作、注浆设备、材料控制
• 对用于注浆的高压注浆泵、拌浆机等设备需进行 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工作参数要满足方案要求; 在使用前对高压注浆泵及管线的密封性要进行试 运行;对注浆管,要检查注浆头的长度、出浆孔 径、孔距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安设注浆管时,要 检查注浆管与钢筋笼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注浆 头是否用合适的橡胶膜封闭、包裹;注浆管各节 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及注浆管上端是否略高出 地坪,并要有良好的封堵,以防止杂物进入堵塞 注浆管。
加固机理
• 在灌注桩施工中将钢管沿桩钢筋笼内外壁埋设,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要 求后,将水泥浆液通过钢管由压力作用压入桩端的碎石、土层孔隙中, 使得原本松散的沉渣、碎石、土粒和裂隙胶结成一个高强度的结合体。 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由桩端在碎石层的孔隙里向四周扩散,对于单 桩区域,向四周扩散相当于增加了端部的直径,向下扩散相当于增加 了桩长;群桩区域所有的浆液连成一片,使得底层成为一个整体,从 而使得原来不满足要求的底层满足结构的承载力要求。
桩端注浆,每段之间的间隔7天。桩侧注•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 • 2 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径不
大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 12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根; • 3 对于桩长超过1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者,宜采用桩端桩侧复 试注浆;桩侧后注浆管阀设置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 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离桩底5~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隔 6~12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当有粗粒土时,宜将注浆阀设置于粗粒 土层下部,对于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部; • 4 对于非通长配筋柱,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筋组成 的钢筋笼通底; • 5 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 笼。
•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施工单位除了要编 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外,还需编制注浆技术的 专项施工方案,提供各种注浆参数。后注浆技术 是一种新技术,不同的施工单位,因其人员的技 术水平、机械设备及工程所在地工程土物理力学 性质和赋存状态的不同,选择的参数不尽相同。 因此,监理人员要依据掌握的施工技术知识、实 际经验、相关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对方案选 取的参数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的参数主要有: 注浆时间、开塞压力、注浆压力、注入水泥量等 预控措施。
目前质量现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其技术性能和质 量要求了解存在较多盲点,严重者甚至发生桩基施工 过程中管理方疏于管理,而依赖於专业桩基劳务单位
自我管理和纠正,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隐患.
专业化监理平台












方案审查
•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其包括了两个施工过程: 一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二是后注浆施工。
砼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与质量控制
二零一八年六月
前言:
• 钻孔灌注桩以其低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无挤土效应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旧城改造的桩 基础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在施工中形成孔底沉渣 不易清除而影响桩端阻力发挥及侧壁因泥浆护壁 形成泥皮而影响桩周阻力发挥。近年来,针对这 一问题,不少工程采用了后注浆技术,在桩内预 埋注浆管,并在灌注桩砼终凝到一定强度后通过 预埋的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以一定的压力将预 定水灰比的水泥浆压入桩底及桩侧,对桩底沉渣, 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充填、压 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来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其 变形。90年代末期,该项技术被引入上海软土地 区后,应用趋势及范围加大,后注浆技术也初步 得到了工程界的认可。
底部注浆导管埋设要求
• (1)注浆导管等距离绑扎在钢筋笼的 内侧且与桩轴平行。
• (2)每段注浆导管采用套丝或焊接连 接,丝扣应使用缠生料带连接接头处不得 渗漏。
• (3)注浆导管必须超出钢筋笼,并伸 入孔底,伸出地面的注浆导管采用护帽封 口,以防杂物落入管内造成测管的堵塞。
侧注浆导管埋设要求

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做好施工前的质量和安全技术交底 1.做好监理交底 2.监督施工交底
交底 学习
说明 流程
钻孔控制
• 钻孔控制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 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 相关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控制,重点控制 孔深、孔径和垂直度,了解孔壁情况,及 时了解孔内情况,是否有坍孔、漏水等现 象,以便在后注浆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技术 措施。
(1)侧注浆导管采用钢管沿钢筋笼外侧布置,通过
三通与环状喷头连接。每桩设两组环型喷头每组两根,环
管使用壁厚3mm的柔性高压塑料管,在沿钢筋笼外侧布置,
侧注浆喷头管的外侧打孔间距25mm,单向阀结构,最外
缠防水塑料带进行保护。

(2)环状喷头位于钢筋笼外侧,通过绑扎与钢筋笼
固定连接。

注浆顺序宜先上后下,逐段进行桩侧注浆,最后进行
测量桩 位
施工工艺流程图
桩机就位
灌注桩成孔
压浆管制作
钢筋笼制作
下钢筋笼压 浆管绑扎
检查泥浆
清孔
比重
后压浆
灌注砼
主要执行标准
1、《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规程》 (Q/JY14-1999)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