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料预处理技术

原料预处理技术

模块二:相关的分离纯化技术 子模块一:原料的预处理技术
复习提问
简述糖酵解的意义?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多少ATP?
新课导入
我们如何从 生物体中提 取出生物活 性大分子?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 流程和单元操作
一般下游加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1) 2) 3) 4) 培养液(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初步纯化(提取); 高度纯化(精制); 成品加工。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预处理? 2.絮凝和凝聚的定义和区别。常用的絮凝剂 3.发酵液分离的主要方法. 4.分离和过滤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3.凝聚与絮凝
采用凝聚和絮凝技术能有效改变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 分散状态,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另外,还能 有效地除去杂蛋白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
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 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 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絮 凝
定义: 是指在某些高 分子絮凝剂存在下, 基于架桥作用,使 细胞聚集形成粗大 的絮凝团的过程。
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三类:
1)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 烯类衍生物; 2)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 3)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 明胶、骨胶、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
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
在某一pH下,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称为等电点。
A. 酸碱调节,使蛋白质与盐或离子形成沉淀。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阴离子,如三氯乙酸盐、 水杨酸盐、钨酸盐、苦味酸盐、鞣酸盐、过氯酸盐等形成 沉淀;
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一些阳离子,如Ag+、Cu++、 Zn++、Fe+++和Pb++等形成沉淀。
gR
2 2 GRn GDn = = 900 1800
旋转 直径
转速 r/min
2. 过滤
微生物发酵液中含有大量菌体、细胞或细胞碎片以及残余的固体培养基成分。
过滤就是将悬浮在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 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求滤速快、滤液澄清, 并且有高的收率。
A. 根据过滤机理,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二、发酵液的相对纯化
发酵液中的杂质 a. 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
在采用离子交换提炼时,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
b. 杂蛋白
在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法提取时会降低其交换容量和吸附能力,
在有机溶剂法或双水相萃取时,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分离不清。
在常规过滤或膜过滤时,易使过滤介质堵塞或受污染,影响过滤效率。
单元组成 板 布 板 布 板
操作注意点
尽量使工作时间和辅助时间接近; 降低滤液粘度
(2)真空转鼓过滤机
(3)硅藻土过滤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硅藻土过滤机
3. 其他固液分离方法
1)切向流过滤(Cross-Flow Filtration)又称错流过滤
交叉过滤和十字流过滤,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技术。其操作特 点是使悬浮液在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 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
B. 常用过滤设备
(1)板框压滤机
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制备的过滤及霉菌、放线菌、
酵母菌和细菌等多种发酵液的固液分离。适合于 固体含量1-10%的悬浮液的分离。
优点 过滤面积大,结构简单,价格低,动力消耗少,
对不同过滤特性的发酵液适应性强。
缺点
不能连续操作,设备笨重,劳动强度大,卫生条 件差,非过滤的辅助时间较长。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缺点
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谨慎。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应用
医药和食品工业:聚丙烯酸类阴离子絮凝剂(无毒),聚苯乙烯类衍 生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聚合铝盐、聚合铁盐等),天然有 机高分子絮凝剂(多聚糖类胶粘物、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多糖、 脱乙酰壳多糖等)。
因此,在预处理时,应尽量除去这些物质。
(一)、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1. 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
意回收草酸) ;
2. 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 溶性络合物; 3. 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
(二)杂蛋白的去除方法
1. 沉淀法
蛋白质一般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发酵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3)混凝
对于带负电荷的菌体或蛋白质来说,采用阳离子型 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降低胶粒双电层电位和产生吸 附桥架的双重机理; 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要采用凝 聚和絮凝双重机理才能提高过滤效果,这种包括凝聚 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
4.加入助滤剂
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悬浮液中大量 的细微胶体粒子被吸附到助滤剂的表面上,改变了滤饼结构,降低了过 滤阻力。 常用的助滤剂有: 硅藻土、纤维素、石棉粉、白土、炭粒、淀粉等, 最常用的是硅藻土。 使用硅藻土时,通常细粒用量为500 g/m3;中等粒度用量为700 g/m3; 粗粒用量为700-1000 g/m3。
④ 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⑤ 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 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
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 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及添加助滤剂等。
1.降低液体粘度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降低 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等)可有效提高过滤速率。注意加热 温度与时间,不影响产物活性和细胞的完整性。
发酵液
下 游 加 工 过 程 的 一 般 流 程
预处理 —— 产 品 的 收 得 率 和 质 量 控 制 。
提取 精制
(加热、调pH、絮凝)
细胞分离 (过滤、离心分离、膜分离) 细胞破碎 (匀浆、研磨、酶解) 细胞碎片分离 初步纯化
胞 外 产 物
胞 外 产 物
(离心分离、双水相萃取、膜分离)
(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结晶)
2.调整pH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 可改善其过滤特性。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的调节;在膜过滤中,发酵 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 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细胞、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等在 某个pH值下也可能趋于絮凝而成为较大颗粒,有利于过滤的进行。
2)双水相萃取
向水相中加入溶于水的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葡聚糖、聚乙二醇等)后, 形成密度不同的两相,轻相中富含某种高分子化合物,重相中富含盐类或另 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某种高分子化合物的目的。
3)吸附法
向细胞碎片悬浮液中加入某种固体吸附剂,或者用细胞碎片悬浮液通过 装有吸附剂的固定床,即可达到除去细胞碎片的目的。主要的问题是很难选 择合适的吸附剂,以保证目的产物不被吸附而损失。
目前最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
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类衍生物
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 非离子型、 ② 阴离子型(含有羧基) ③ 阳离子型(含有胺基)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
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 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 絮凝速度快; 种类多,适用范围广。
澄清过滤:
过滤介质为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玻璃珠、塑料颗粒等,当悬浮液通过滤 层时,固体颗粒被阻拦或吸附在滤层的颗粒上,使滤液得以澄清,适合于固体 含量少于0.1g/100ml、颗粒直径在5-100um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如河水、麦 芽汁、酒类和饮料等的澄清。
滤饼过滤:
过滤介质为滤布,包括天然或合成纤维织布、金属织布、玻璃纤维纸、合成纤 维等无纺布。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阻拦而逐渐形成滤饼(滤 渣)。当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过滤作用,此时即可获得澄清的滤液,这种方 法叫做滤饼过滤,在滤饼过滤中,悬浮液本身形成的滤饼起着主要的过滤作用, 适合于固体含量大于0.1g/100ml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
2. 变性法
① 加热, ② 大幅度调节pH值, ③ 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不足之处
a. 加热法只适合于对热较稳定的目的产物; b. 极端pH值也会导致某些目的产物失活,且要消耗大量酸碱; c. 有机溶剂法通常只适用于所处理的液体数量较少的场合。
3. 吸附法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① 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协同 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锌钾的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质; ② 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 两者生成庞大的凝胶,把蛋白质、菌体及其他不溶 性粒子吸附并包裹在其中除去。
去 除 杂 蛋 白
降 低 发 酵 液 粘 度
目的
不仅在于分离细胞、菌体和其它悬浮颗粒(细胞 碎片、核酸和蛋白质的沉淀物), 还希望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 以利于后继各步操作。
采用絮凝或凝聚的方法,设法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
的大小,提高其沉降速度;
或采用稀释、加热等方法降低黏度,以利于过滤。
高度纯化 (重结晶、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膜分离)
成品加工 (浓缩、无菌过滤、干燥、成型)
影响其纯化的因 素是什么?
影响发酵液后处理的主要因素
粘度,杂蛋白 影响树脂对产物的吸附能力; 在萃取操作中,易产生乳化,不利 于两相的分离; 污染滤膜,降低滤速 高价无机离子 当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产物时,影响 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换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