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吸声2010032...
第二章+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吸声2010032...
(2-117)
【讨论】: 表示材料吸声能力的大小, 值在0~1之 间, 值愈大,材料的吸声性能愈好; =0,声波 完全反射,材料不吸声; =1,声能全部被吸收。
吸声系数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性质
2
材料的结构
1
3
使用条件
吸声系数 影响因素
声波频率
5
4
声波入射角 度
【声波频率】
同种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不同的吸声
保温吸声层
阻燃吸声板 羊毛阻燃吸声板
外墙保温吸声层
注意特殊的使用条件,如腐蚀、高温或火焰等情况对多孔材料的影响。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四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一
吸声材料
二
吸声结构
三 室内吸声降噪
二
吸声结构
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机理: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 常用的吸声结构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2-16 背后空气层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 吸声系数随腔深D(空气层)增加而增加; 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龙骨 空气层 1-刚性壁面
龙骨
3—阻尼材料
4—薄板
采用组合不同单元或不同腔 深的薄板结构,或直接采用 木丝板、草纸板等可吸收中、 高频声的板材,拓宽吸声频 带。
在薄板结构边缘(板-龙骨 交接处)填置能增加结构阻 尼的软材料,如泡沫塑料条、 软橡皮、海绵条、毛毡等, 增大吸声系数。
图2-15
不同厚度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
理论证明,若吸声材料层背后 为刚性壁面,最佳吸声频率出 现在材料的厚度等于该频率声 波波长的1/4处。使用中,考虑 经济及制作的方便,对于中、 高频噪声,一般可采用2~5cm 厚的成形吸声板;对低频吸声 要求较高时,则采用厚度为5~ 10cm的吸声板。
2 孔隙率与密度
0.4 0.60
0.5 0.75
0.6 0.85
0.7 0.90
0.8 0.98
0.9 1
混响室:声学实验室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
在混响室中,使不同频率的声波以相等几率从
各个角度入射到材料表面,测得的吸声系数。
测试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且数值往往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吸声性能的影响因素
孔隙率与密度
2
厚度
1
3
空腔
吸声性能 影响因素 使用环境
5 4
护面层
1
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由实验测试可知: 同种材料,厚度增加一倍,吸声最佳频 率向低频方向近似移动一个倍频程 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 >2000Hz,吸声系数与材料厚度无关; 增加厚度,可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 对高频声效果不大。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T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0 应用: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0 ,按
表2-11,将 0 换算为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T 。
表2-11 0 与 T 的换算关系
0 T
0.1 0.25
0.2 0.40
0.3 0.50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四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一
吸声材料
二
吸声结构
三 室内吸声降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二) 多孔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吸声材料:能吸收消耗一定声能的材料。 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 Ea )与入射到
材料上的总声能( Ei )之比,即
Ea Ei
孔隙率:材料内部的孔洞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
百分比。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50%; 孔隙率增大,密度减小,反之密度增大; 一种多孔吸声材料对应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
的密度范围。 【讨论】密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材料的吸声性能。
若厚度不变,增大多孔吸声材料密度,可提高低中频 的吸声系数,但比增大厚度所引起的变化小,且高频 吸收会有所下降。
系数。
平均吸声系数 :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六个频
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某种材料的平均 吸声系数。
通常,吸声材料 在0.2以上,理想吸声材料 在0.5以上。
【入射吸声系数】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
A S
(2-108)
式中 A ——吸声量,m2; ——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S ——吸声面积,m2。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
实际吸声效果。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总吸声量:若组成室内各壁面的材料不同,则
壁面在某频率下的总吸声量为
A Ai i Si
木质穿孔吸声板
丝质吸声材料
混凝土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轻质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吸声门
吸声体
吸声罩
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吸声材料。
最初的多孔吸声材料以麻、棉、棕丝、毛发、
甘蔗渣等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
目前则以玻璃棉、矿渣棉等无机纤维为主。
吸声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
絮状或粘结成毡状或板状。
1 吸声原理
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的表面时,部
分声波反射,部分声波透入材料内部微孔 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空气 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 热能而消耗;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 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2.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
特性:高频声吸收效果好,低频声吸收效 果差。 原因:低频声波激发微孔内空气与筋络的 相对运动少,摩擦损小,因而声能损失少, 而高频声容易使振动加快,从而消耗声能 较多。所以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频噪 声的吸收。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 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
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
大的距离。
4 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
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
(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机理:声波入射引起薄板振动,薄板振动克服自身阻尼和 板-框架间的摩擦力,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当入 射声波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薄 板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 结构
【讨论】 M 增大或 D 增加,共振频率下降。
通常取薄板厚度3~6mm,空气层厚度3~10mm,共振
频率多在80~300Hz之间,故一般用于低频吸声;
吸声频率范围窄,吸声系数不高,约为0.2~0.5。
改善薄板共振吸声性能的措施:
在空腔中,沿框架四周 放置多孔吸声材料,如 矿棉、玻璃棉等。
气流
通风管道和消声器内
及空气粘滞性变化, 影响材料吸声性能。 温度升高,吸声性能 向高频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则向低频方
向移动。
料含水率变化。 湿度增大,孔隙吸水量 增加,堵塞细孔,吸声系 数下降,先从高频开始。 湿度较大环境应选用耐 潮吸声材料。
气流易吹散多孔材料, 吸声效果下降; 飞散的材料会堵塞管 道,损坏风机叶片; 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 选择一层或多层不同 的护面层。
在吸声减噪设计中采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简便、精确,
但与一般实际声场不 符。
用于测试材料的声学
性质和鉴定。
设计消声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二) 多孔吸声材料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定义:吸声系数与吸声面积的乘积
护面层的要求:
良好的透气性; 微穿孔护面板穿孔率应大于20%,否则会影响高频
吸声效果;
透气性较好的纺织品对吸声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对成型多孔材料板表面粉饰时,应采用水质涂料
喷涂,不宜用油漆涂刷,以防止涂料封闭孔隙。
5 使用环境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温度
温度引起声速、波长
湿度
空气湿度引起多孔材
i 1 i 1
n
n
(2-109)
式中
Ai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吸声量,m2; S i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面积,m2;
i ——第i种材料在某频率下的吸声系数。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三) 多孔吸声材料
(二) 多孔吸声材料
木丝板吸声材料
多孔槽型木质吸声材料
KTV软包阻燃吸声材料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声学基础 第三节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第四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五节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第六节 噪声控制技术——消声 第七节 噪声控制技术——有源噪声控制简介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四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吸声降噪是控制室内噪声常用的技术措施。 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技 术称为吸声。 一般情况下,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 约3~5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dB(A)。
1-刚性壁面
龙骨
空气层
龙骨
3—阻尼材料
入射声波
4—薄板
薄金属板、胶合板、 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