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完整版)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小孔与外部空气相通; 腔体中空气具有弹性,
相当于弹簧;
孔颈中空气柱具有一
定质量,相当于质量块。
入射声波
原理:入射声图波单激腔发共振孔吸颈声结中构空示意气图柱往复运动,与颈壁
摩擦,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达到吸声目的。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
共振,空气柱运动加剧,振幅和振速达最大,阻尼也
式中 l——颈的实际长度(即板厚度),m;
——d颈口的直径,m。
空腔内壁贴多孔材料时,有
lK l 1.2d
【讨论】单腔共振吸声结构使用很少, 是其它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基础。
2.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简称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结构:薄板上按一定排列钻很多小孔或狭缝,将
穿孔板固定在框架上,框架安装在刚性壁上,板 后留有一定厚度的空气层。实际是由多个单腔 (孔)共振器并联而成。
使用环境 5
4 护面层
1 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由实验测试可知:
同种材料,厚度增加一倍,吸声最佳频 率向低频方向近似移动一个倍频程
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 >2000Hz,吸声系数与材料厚度无关; 增加厚度,可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 对高频声效果不大。
图2-15 不同厚度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
特征:穿孔薄板与刚性壁面间留一定深度的 空腔所组成的吸声结构。
分类:按薄板穿孔数分为
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材料:轻质薄合金板、胶 合板、塑料板、石膏板等。
穿孔吸声板
1.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又称“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或单孔共振吸声器
结构:
封闭空腔壁上开一个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 倍时,吸声系数最大。
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 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 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
大的距离。
4 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 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
刚性壁
空气层
框架
小孔或狭缝
图 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
f0

c
2
S c
FhlK 2
P hlK
式中 c——声波速度,m/s;
—S—小孔截面积,m2;
—F—每一共振单元所分占薄板的面积,m2;
—h—空腔深度,m;
—lK—小孔有效颈长,m;
—P—穿孔率, = P/ 。S F
表 0 与 T的换算关系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T 0.25 0.40 0.50 0.60 0.75 0.85 0.90 0.98
1
混响室:声学实验室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 在混响室中,使不同频率的声波以相等几率从
各个角度入射到材料表面,测得的吸声系数。 测试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且数值往往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机理:声波入射引起薄板振动,薄板振动克服自身阻尼和
板-框架间的摩擦力,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当入 射声波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薄 板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
结构
1-刚性壁面
入射声波
龙骨
空气层
龙骨
3—阻尼材料 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示意图
一般板厚2~13mm,孔径为2~10mm,孔 间距为10~100mm,板后空气层厚度为6~ 100mm时,则共振频率为100~400Hz,吸 声系数为0.2~0.5。当产生共振时,吸声系 数可达0.7以上。
保温吸声层
阻燃吸声板
羊毛阻燃吸声板
外墙保温吸声层
注意特殊的使用条件,如腐蚀、高温或火焰等情况对多孔材料的影响。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一 吸声材料 二 吸声结构 三 室内吸声降噪
二 吸声结构
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机理:共振吸声原理 常用的吸声结构
(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 絮状或粘结成毡状或板状。
(二) 多孔吸声材料
木丝板吸声材料
多孔槽型木质吸声材料
KTV软包阻燃吸声材料
木质穿孔吸声板
丝质吸声材料
混凝土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轻质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吸声门
吸声体
吸声材料构造特性
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 多数达到90%左右;
吸声频率范围窄,吸声系数不高,约为0.2~0.5。
改善薄板共振吸声性能的措施:
在空腔中,沿框架四周 放置多孔吸声材料,如 矿棉、玻璃棉等。
1-刚性壁面
龙骨
空气层
龙骨
3—阻尼材料
4—薄板
采用组合不同单元或不同腔 深的薄板结构,或直接采用 木丝板、草纸板等可吸收中、 高频声的板材,拓宽吸声频 带。
通常,吸声材料 在0.2以上,理想吸声材料
在0.5以上。
【入射吸声系数】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T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0
应用: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0 ,按
表,将
0
换算为无规入射吸声系的换算关数系

T
2.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
特性:高频声吸收效果好,低频声吸收效 果差。 原因:低频声波激发微孔内空气与筋络的 相对运动少,摩擦损小,因而声能损失少, 而高频声容易使振动加快,从而消耗声能 较多。所以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频噪 声的吸收。
吸声性能的影响因素
孔隙率与密度
2
厚度 1
吸声性能 影响因素
3 空腔
4—薄板
薄金属板、胶合板、 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等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
f0
600 MD
式中 M ——板的面密度,kg/m2M, mt,其中m为板密
度,kg/m3,t为板厚,m;
D——板后空气层厚度,㎝。
【讨论】 M 增大或 D增加,共振频率下降。
通常取薄板厚度3~6mm,空气层厚度3~10mm, 共振频率多在80~300Hz之间,故一般用于低频吸声;
在薄板结构边缘(板-龙骨 交接处)填置能增加结构阻 尼的软材料,如泡沫塑料条、 软橡皮、海绵条、毛毡等, 增大吸声系数。
二 吸声结构
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机理: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 常用的吸声结构
(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定义:吸声系数与吸声面积的乘积
A S
式中 A ——吸声量,m2;
——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S ——吸声面积,m2。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 实际吸声效果。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总吸声量:若组成室内各壁面的材料不同,则 壁面在某频率下的总吸声量为
n
n
A Ai iSi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在吸声减噪设计中采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简便、精确, 但与一般实际声场不 符。
用于测试材料的声学 性质和鉴定。
设计消声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二) 多孔吸声材料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最大,消耗声能最多,吸声性能最好。
单腔共振体的共振频率
改变孔颈尺寸或空腔体
f0

c
2
S VlK
积,可得不同共振频率 的共振器,而与小孔和 空腔的形状无关。
c 式中 ——声波速度,m/s; S——小孔截面积,m2;
—V—空腔体积,m3;
若小孔为圆形则有
—lK—小孔有效颈长,m,

lK l 4 d l 0.8d
穿孔率

正方形排列:
P


4

d B
2
三角形排列:
P


d
2

2 3 B
平行狭缝: P d B
以上各式中,B 为孔间距,d 为孔径。
【讨论】
穿孔面积越大,吸声的频率越高;空腔越深 或板越厚,吸声的频率越低。
工程设计中,穿孔率控制为1%~10%,最高 不超过20%,否则穿孔板就只起护面作用, 吸声性能变差。
一种多孔吸声材料对应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 背后空气层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 吸声系数随腔深D(空气层)增加而增加; 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一) 吸声系数
吸声材料:能吸收消耗一定声能的材料。
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 Ea )与入射到 材料上的总声能( Ei )之比,即
Ea
Ei
【讨论】: 表示材料吸声能力的大小, 值在0~1之 间, 值愈大,材料的吸声性能愈好; =0,声波 完全反射,材料不吸声; =1,声能全部被吸收。
湿度
气流
空气湿度引起多孔材 料含水率变化。 湿度增大,孔隙吸水量 增加,堵塞细孔,吸声系 数下降,先从高频开始。 湿度较大环境应选用耐 潮吸声材料。
通风管道和消声器内 气流易吹散多孔材料, 吸声效果下降; 飞散的材料会堵塞管 道,损坏风机叶片; 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 选择一层或多层不同 的护面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