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评论

戏剧评论



II动作性语言



冲突双方的语言必须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采取 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冲突,从而把人物关系、 戏剧情节不断推向前进。 示例1:
周繁漪:(急迫地)萍,我没有亲戚,没有朋友, 没有一个可信的人,我现在求你,你先不不要 走——— 周萍:(躲闪地)不,不成。 周繁漪:(恳求地)即使你要走,你带我也离开 这儿——— 周萍:(恐惧地)什么。你简直胡说! 周繁漪:(恳求地)不,不,你带我走———带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 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 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 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 我一点罪过。 (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日后,甚至于你要把 四凤接来———一块儿住,我都可以,只要,只 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 示例2: 繁漪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 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 暗示 ) 周萍 我已经打算好了。( 推动 )


繁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 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 暗示 )
戏剧评论



戏剧 剧本 组成部分: 1、语言:a舞台提示
“郁热逼人。屋中很气闷,外面没有阳光, 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气氛。”



b台词(对话,独白、 旁白) 曾思懿: “我呀,我一直就想着也有愫妹妹这双巧手, 针线好,字画好,说句笑话,有时想着想着,我真 恨不得拿起一把菜刀,把你这两只巧手砍下 来给我接上。” 愫方: “啊----”


周朴园标榜自己的家庭“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 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这些话充分表 现了他的专制和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而蘩漪在牢笼一 样的家庭里,没有一点自由,正如她的自白:“把我渐渐 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 地等死”,在这样的家庭中,她似枯木槁灰,可是她内心 中渴望爱情,渴望自由,意外地得到了来自周公馆大少爷 周萍的“爱情”,走上“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 的路上去,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 她的内心在痛苦地斗争,爱变成恨,像一把犀利的刀,划 满深深的创痕。个性化的语言不仅赋予周朴园、繁漪等人 物以艺术魅力,而且成功地展示了对封建主义和家庭专制 批判的社会主题。 老舍曾说过:“在写话剧对话的时候,我总期望能够 实现‘话到人到’。”④个性化的语言最为重要的是揭示 出人物丰富的心理内涵,从而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激 化戏剧矛盾,曹禺的戏剧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将语言 的戏剧性和文学性紧密结合,是高度艺术化的语言。


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周朴园一提 这旧衬衣,好像一块石头投入侍萍正在翻滚的思潮,又 激起几朵已由甜蜜变成苦涩的浪花,令她想起三十年前 亲手绣在这旧衬衣上的“梅花”和“萍”字,从而不由 自主地脱口而问:“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 您要哪几件?”“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 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 字。还有一件……”鲁侍萍的问话像一副清醒剂,使周 朴园大梦初醒,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女人竟是三十 年前被自己始乱终弃的侍萍!鲁侍萍和周朴园邂逅相认, 接下去他们之间新的矛盾又开始了。这些动作化语言的 设计真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雷雨》通过动作性语言展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在情节的进展中,对封建主义和专制制度批判的社会主 体逐渐显现出来。该作品因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 想内涵而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浅析《**》的个性化语言 **的语言具有突出成就,人物语言简洁含蓄(调侃、 风趣、简练直白、严肃冗长)、富有个性,恰切地映衬并 反射着人物的身份、气质、经历、性格。尤其根据人物关 系及所处的特定情境,对于台词的变化及节奏的调整,掌 握的分寸较好。对话(独白及潜台词)使台词中附带着丰 富的社会信息。 **以个性化的语言映衬不同角色,突出人物个性,增 强作品人物塑造的立体感和生动性。随着对话的推进,** 中的人物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模糊逐渐清晰。更重要的是, **借助于一定的场景(根据影片选择),凸显对话(或独 白),揭示出A和B丰富的心理内涵(激烈的矛盾冲突、 沉闷无趣的生活等)。A与B、C与D的关系或(对抗/协同 /从拒绝、反抗到搪塞、忍耐,再到最后痛苦接受,)渐 变式地刻画心理。(具体台词变化的例子) 主题(梦幻主题、批判主题、理想颂扬等)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 泪要涌出。)( )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 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 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


Ⅲ、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 音。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 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严厉地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又冷冷地: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以后鲁家的人永 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见《雷雨》第二幕)这段对话表现周朴 园的思想感情由隐微至显露,可谓层次分明、回环起伏。再如, 当周朴园听侍萍说鲁大海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他,并不会认他做 父亲时,忽然说:“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见《雷雨》第二幕)在周朴园看来,钱能化却侍萍的恨,钱能 赎回他的罪,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钱能永远 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这几句话,不仅表现了资本家“金钱第 一”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掩饰自己罪恶的心理表现得 活灵活现,暴露出了这个资本家老奸巨猾,阴险残忍的本相。 动作化的台词有时会成为上下勾连的榫子,使新旧矛盾冲突 自然连接起来;成为推波助澜的劲风,使剧情紧张跌宕、扣人心 弦。如《雷雨》第二幕中:当周朴园和侍萍谈完了三十年前发生 在无锡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后,侍萍即将退下,周朴园又想起事 情,叫住侍萍:“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 里 的那件旧雨衣拿出来,


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好,先放在这 儿”、“(声颤)我不想喝”到“(恳求地)哦,留着我 晚上喝不成么?”“我喝,我现在喝,哦……天哪”,她 不得不流泪满面将药喝完,从这一情节可看到周朴园对蘩 漪的压迫、毒害与控制,在这一席对话中,周朴园与蘩漪 之间矛盾激烈,针锋相对,一个是时刻维护自己的权威, 一个是压抑下的无力反抗,两人淋漓尽致的对话充分表现 了各自的性格,也透露出这个腐朽黑暗家庭必然的悲剧。 个性化的语言推进冲突的发展,使人物从表层矛盾逐 渐转向深层矛盾。主题在矛盾的转换中逐渐呈示出来。周 朴园在剧中表面道貌岸然,讲究道德,关心妻子,实际上 只是一个伪君子,自私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地位。当他赶 回来镇压工潮,刚刚忙完见到妻子蘩漪就马上命令她: “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当儿子周冲同情受伤工人, 要跟他讲理,他只用一句话就封住了儿子的嘴:“我认为 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当他认出侍萍后,面对曾经最 亲密的爱人,他只是冷冷地说:“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 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I2分析个性化语言时注意事项



a.具有时代色彩和社会阶层色彩。 b.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年龄,出身,经 历,文化修养,身份地位以及气质等。 c. 不仅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反 映出人物说话特有的方式,语调,习惯用 语和说话的神态。 d. 受说话时的语言环境影响。
I3周朴园、鲁侍萍个性化语言分析



2、戏剧冲突 3、人物 4、结构 5、体裁 (为主题服务)
第一节 戏剧语言(台词)


一、台词的主要特点 I、高度个性化 II、富于动作性 III、丰富的潜台词


I1、个性化语言: 听其声则知其人
葛朗台: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 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 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 易。… … ”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 斤重。啊!啊! … … ”



动作语言分析(一)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

动作语言分析(二)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


浅析《雷雨》的个性化语言 曹禺的话剧语言有突出的成就,人物语言简洁含蓄、 富有个性,人物语言能够准确地符合人物的身份、气质、 经历、性格和所处的特定情景,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每 一句话都打上了人物性格的烙印,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雷雨》中的语言深入细致地刻画不同角色的不同性 格,在不同角色的相互对照映衬中,突出人物的个性。周 朴园逼蘩漪吃药的一幕是《雷雨》中很精彩的片段,通过 两人的对话,揭示出周朴园和蘩漪丰富的心理内涵,从而 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增强作品人物塑造的立体感和生 动性。随着对话的推进,剧中的人物从平面走向立体,从 模糊逐渐清晰。如周朴园认为蘩漪有“神经病”,表面关 心蘩漪,“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①蘩漪知道自己没 有病,而且药很苦,她不想喝,但周朴园非得逼她喝, “你最好现在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并让周萍、周冲跪在她的面前请求她喝下去,面对周朴园 的“威逼利诱”,蘩漪从拒绝、反抗到搪塞、忍耐,再到 最后痛苦接受,渐变式地刻画心理。更重要的是剧作借助 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