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摘要: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英语写作一直是初中生的一个“软肋”,很多学生都是谈“写”色变。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和实例。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整合一、引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初中英语的阅读材料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主要渠道。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
通过阅读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激活灵感、激发兴趣、整理思路、组织素材、遣词造句等基本写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表达事实、观点、情感和想象力,能交流信息,能形成规范的写作习惯。
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文章内容充实,句子通顺,而且要求使用的句子结构多样化,词汇丰富,内容有创新。
然而,英语写作一直是初中生的一个“软肋”,很多学生都是谈“写”色变。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因为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
同时,很多教材的编排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素材,为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从而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整合。
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语言学家们就对读和写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写作和阅读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读写都是对同一书面材料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语言行为理论认为,作为接受技能的读和作为运用技能的写分别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这两项技能通过具体的言语产生互动,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刘俊梅,2005)。
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有趣又相关的目的语(Krashen,1981)。
没有一定量的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就难以产生。
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结构、文化知识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里,并不断使其内化,就不可能写出详实感人、意义连贯、结构完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地道的英语作文。
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积累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是接受、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和实际运用的过程,是表达、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
读为写的铺垫,写为读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往往是阅读教学后的重头戏,写作是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知识进行整合,再从整体篇章结构出发,利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组篇。
具体关系可以用下列的图表来表示:图1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由此可见,阅读主要是学生信息输入的载体,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也就有了信息的输出,而写作则成了检测学生信息输出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实践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材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言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转引自侯兰华,2005)。
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教材的编排为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3a的阅读课文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笔者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依托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实施英语写作教学训练,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把它们归纳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读前活动——积累词汇,厚积薄发读前活动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前精心设计文本导入,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新词汇,排除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这一过程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因为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在阅读文本前要重视新词汇的呈现和运用。
1.创设情境,呈现新词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中。
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才能引发阅读动机,进入并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
因此,教师在阅读前要尽量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如学习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龚亚夫,David Nunan等,2007)Unit 6 Section B 3a的阅读文章时,笔者通过用图片展示自己孩子的爱好引入,不断呈现新词汇和此罪,如collect snow globes, want to be a collector, start a snow globe collector’s club等,然后转入阅读文章“Ellen’s hobby”。
又如学习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龚亚夫,David Nunan等,2007)Unit10 Section A 3a的阅读文章时,笔者在复习前一课“Tina’s bad morning”的基础上,介绍My terrible morning: this morning I overslept, but I didn’t go to work late. I got up and washed my face quickly. Then I ran off to the bus stop. Unluckily,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I was afraid I couldn’t get to school on time. At that moment my workmate Mr. Hong came by in his car. He gave me a ride. 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classroom, the bell was ringing. I only just made it to the classroom. 就这样,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了文本中的新词汇,不仅为阅读扫除障碍,而且让学生体会了词汇的运用语境。
2.课前预测,激活新词汇在阅读前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分析文本标题,来预测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学生进行预测就像破案一样:发现线索,通过阅读文本,不断验证推断的结果。
为了确认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充满期待地进行下一步阅读,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可以通过预测,让学生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
总之,在文本阅读前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从而使他们在落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二)读中活动——以读促知,融会贯通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一般分为略读、掠读、精读和朗读四个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篇章结构分析,熟悉文本的体裁、框架和内容,从而不断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略读——把握文脉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整合仅仅重视词汇的积累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篇章分析,逐步培养学生驾驭篇章结构、理清文脉、把握大意的能力。
如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龚亚夫,David Nunan等,2007)Unit 9的阅读材料“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一文时,学生可以略读文本,用简短的词将各段的大意概括为:language, food, zoo 和 climate。
其实,阅读材料中每段的大意正是写相关话题作文的提纲。
2.掠读——关注体裁掠读,也叫速读,是指阅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阅读活动中的信息筛选的一种阅读技巧。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样,体裁各异,有故事、书信、广告、新闻稿等。
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这些文本进行归类总结,理清体裁,让学生注意不同类型的几个方面:如文本的基本格式、基本结构、常用的语言方式、写作特点等。
同时要求学生找出主题句,总结段落大意,把握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路,总结概括文本大意,通过剖析阅读文本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同类文章的写作格局。
又如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龚亚夫,David Nunan等,2007)Unit 9的阅读材料“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介绍新加坡的文章,然后根据此阅读文本,让学生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hometown or your favorite city。
3. 精读——捕捉细节在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放在对阅读文本的细节内容的掌握上,学生可以接触和掌握很多的关键词,它们可以是阅读文本中的新词汇,也可以是教师推荐的文本中的好词好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填空、造句或给出一个关键词使用的语境来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关键词的使用方法。
如在学习《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9的阅读材料“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通过完成表格,学生更深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关注具体的语言知识点,可以为写作积累一些可用的短语和句型。
4.朗读——吸取精华朗读是理解的门槛,通过朗读可以深入阅读文本的内涵,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熟悉句型和句式及文本的结构,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形成英语写作的思维定势。
因此,通过阅读中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文本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和基本格式,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构思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读后活动——以读促写,水到渠成读后活动是在完成阅读活动之后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结合的最好体现。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提炼篇章结构的基础上,着手写作实践,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机整合。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操作:1.读后复述。
阅读后,可以利用口语或写作的方式,复述学过的阅读文本的大意。
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也可以立即使用学过的词汇、句型,强化阅读成效。
如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龚亚夫,David Nunan等,2006)Unit 6 Section B 3a的阅读文本“Runner eats well”,根据提问在黑板上列出一些词汇,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给词汇复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