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在教育中作用论文

家长在教育中作用论文

浅谈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这句话仔细推敲就知道,它不通。

自己的刀怎么就削不了自己的把?你不会先用自己的刀,把自己的刀把削好。

然后再把刀按上。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是抬杠,人家这句话通常比喻的是,自己管教不了自己的孩子。

我今天恰恰谈的就是家长管教自己孩子的问题。

作为家长必须也能够“做一把能削自己把的刀”
我是一名教师,教龄20多年,我当然见过有的孩子:爹妈没有文化不能管的;工作太忙无暇管的;没正事不管的;单亲的、留守的、妈妈跳舞爹喝酒的……。

尽管多种原因吧,人家的孩子就是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学习刻苦学业大成。

我在的学校就有这样一个学生。

小文(化名)从小父母双亡。

是生活不富裕的姑姑把他带大。

中午饭经常没的吃,那还有人关心他的学习呢!教过他给他带过午饭的老师们,对他学习的刻苦劲现在还经常会津津乐道。

后来他考上了我们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三年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现在在该大学某系做教授。

我也不否人有很多孩子的成功是因为名师的教育。

最著名的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

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实现了成功的一生。

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作为家长一定能够“做一把能削自己把的刀”。

20多年前,重庆一户普通工人家庭出生了一对双胞胎早产儿,哥哥周先其,弟弟周亚乐。

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被医生诊断出是脑
瘫。

孩子的母亲石洪英,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

调到了孩子爸爸所在的重庆重型铸锻厂,为的是这个厂有子弟学校,能照顾职工子女入学,同时夫妻俩在一起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孩子们入学不易,把书读好更不易。

整个一、二年级,妈妈都在教室外陪读。

孩子们上课,她却也不敢怠慢。

每逢下课,妈妈就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给他们讲解课堂上的知识,一遍遍重复,回家还要加班。

教了一年,孩子们所写的数字才勉强能认。

一对患有脑瘫的双胞胎。

妈妈没有放弃,20年如一日悉心培育,如今他们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其中,弟弟还考上了大学。

这里还有一个更典型的实例:聋哑孩子周婷婷,能考到美国去留学,怎敢说人家是摊上了好孩子。

她的父亲周弘老师是“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的最好例证。

周弘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当初他的梦想只是聋哑的女儿婷婷喊他一声爸爸,可现在女儿不仅开口说话,而且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与她同时当选的有吴仪、邓亚萍、杨澜等海内外著名的中华女性;当初百分之百应上聋哑学校的婷婷,不仅没上聋哑学校,而且进了普通小学,连跳两级,成为全国十佳少年。

为了教育自己先天有残疾的女儿。

在别人不愿意削,更削不好的的情况下。

周弘老师相信自己的刀不但能削自己的把,而且一定能削好。

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论认为:这是我们作父母的本来就有的本领。

只是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把它遗忘了罢了。

我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观点,更主要的还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

和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相比,我肯定是麻雀和鹏鸟了。

也许这话都
有点不谦虚。

有兴趣您就听我慢慢道来。

我小的时候听父亲讲他学习拉京胡的经历。

我的父亲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齐鲁大地上的,一个小村庄。

圣人的故乡,文化气息较浓。

逢年过节小村庄要有小剧团来上演京戏,于是父亲就喜欢上了京胡。

没钱买,就在白天去大户人家看好了人家新进的竹子。

晚上趁夜深人静之时,偷偷的拿了据。

据一节碗底粗细的做琴筒;拇指粗细的做琴柄;小指粗细的做琴弓。

再找机会从别人家的马身上,偷偷剪下一绺马尾。

自己抓了蟒蛇扒了皮做蒙子。

父亲说只有琴弦是背着爷爷偷偷和奶奶要钱买的,一把京胡就自己做好了。

没钱拜师,父亲就在人家小剧团排练时,在门外偷偷听学。

自制的胡琴当然音色不怎么好。

刚开始学,拉出的曲子应该是很难听的。

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嫌烦不让他拉。

他就跑到地瓜井(储存地瓜的窖)里偷偷的拉。

后来经过苦练,拉的有点意思了,才被爷爷批准由地下转为地上。

可能就是这样的人生经验指导父亲形成这样的观点:是那个“虫”有再大的阻力也能成龙。

我在跟父亲学习摄影时也是偷偷的学成功的。

但是我想和父亲学习乐器就没有成功。

我后来埋怨父亲不肯教,他却说我不是那个“虫”。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28岁的我初为人母——我的儿子出生了。

出生前就已经开始胎教;儿子14个月我开始教他识字(其实6个月就可以开始)。

三岁识字一千五百多,可以独立阅读。

这时,我可爱的老父亲已经有一点接受了我的观点了。

自己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向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孩子后来就在我的学校上初中,后来考上了重点高中。

我的孩子很听话,也不逆反,我的同事们都说我摊上了孩子。

他们那里知道:我的儿子从两岁就开始阅读了,两岁时她认识的字比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还多,被左邻右舍叫做“神童”。

可是,学龄前我只是教他识字,没有接触写字,上学后他写字又慢又难看。

又因为我教他识字时都是边玩边学,他的学习习惯就一直不好,作业写的很慢,而且经常完不成。

因为他上学比别人早一年,在小学时他的老师不止一次的劝我让孩子降级。

像那位重庆的母亲没遵医嘱一样;我不但没有遵师嘱降级;反而为了让孩子早日来到我身边;我让孩子跳级了,只在小学读书四年就上了中学。

因为年龄小,一二年级时他听不懂中学的语文和政治课,其他知识性的科目都很优秀。

可能和他小时候看书多有关。

我是教语文的呀,我就每天在午饭后休息时与他一起做语文阅读。

到了初三,还有一年就中考了,他的语文和政治还是不达标。

中考复习时间紧张的很,有同事劝我放弃这两科,我又仍然坚持,功夫一定不会辜负有心人。

中考我的儿子语文108分政治85分均达优秀的标准。

最有戏剧性的是,我的孩子从小并不喜欢乐器。

我小时候喜欢却没学成。

我就从小灌输,一点一点的培养。

现在我的儿子在大学里是乐队里的首席乐手。

我的父亲学习京胡和我之学习摄影,是我开头说的,孩子就是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学习刻苦学业大成;而我之学习乐器是由于家长不信任不教授而不成功的典型。

然而我之教育我的,在小学时被老师认为,非降级而不能成功的,而我却跳级成功的儿子——不但学
习上他成功地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且手风琴五级;还是是民管乐手;最最值得一说的是他从小学到中学到现在的大学。

青春期也好仇亲期也好,他都是平稳度过,没有逆反。

不要再抱怨我们没有摊上好孩子,像我文章开头说的那样的好孩子。

做教师工作多年我也看得太多,就是因为家长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而放任自己的孩子,任其发展,终恨一生。

写论文要有理论根据呀。

“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是流传很广的俗语。

可是它和我的观点是相悖的。

我只有重庆的双胞胎兄弟;和被周弘老师教育成功的周婷婷,这样的典型实例。

我找不到别的道理论据。

真诚的希望我的“做削自己把的刀”能成为有力的道理论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