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近年来,经过了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论,当前中日的关系处于晦暗期首先,近年来中国与日本矛盾也不断升级,剑拔弩张的时刻也不少有。
根据数据显示,对于中日两国经济往来的看法,有38%的中国居民认为“不好说”,29%的中国居民认为“良好”,3%的人认为“非常好”,认为“非常差”和“不太好”的人数占到30%。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大部分中国居民更加看好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在我国同国外官方资金合作中,日本向我国提供的政府贷款约占40%以上,居首位。
自1979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贷款,合计25809亿日元。
其中前三批为16109亿日元(79年至95年),第四批日元贷款前三年(96至98年)金额为5800亿日元,项目为40个。
1998年11月江主席访日时双方确定第四批对华日元贷款后两年金额为3900亿日元,项目为28个。
但日本的一系列行为似乎总让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画上问号,如日本各界官员和公众人物不顾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参拜靖国神社。
破坏中日两国的政治互信,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中日关系包括中日经济关系和中日政治关系等,近年来日本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对中日的政治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根据新秦调查数据显示,有35%的中国居民认为中日的政治关系“不太好”,另有26%的中国居民认为“非常差”,持中间态度“不好说”的人占到27%,而认为“非常好”和“良好”的人群加起来只有12%。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居民对中日的政治关系持不乐观态度。
其次,中国和日本渊源是非常深的,关系往来密切,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派使者来华学习,中国也有僧人去往日本,日本的文字,茶道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但日本大和民族是个非常有野心的民族,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次典型的日侵华战争。
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其他国家侵华的野心。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也有参与,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31年后,也就是1931年,日本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正式开始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发动细菌战争,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45年,日本投降。
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
此后,中日关系日趋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这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
当时,也是比较鼓励同日本友好交往的。
21世纪初,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在中国国内激起了强烈反响,中日关系有所恶化。
但2006年,日本一位7旬僧人来中谢罪。
这一举动虽令人感动,但并为对中日关系的缓和起到太大作用。
鸠山由纪夫任职期间,中日关系有所缓和。
但现在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对中态度强硬,中日的钓鱼岛争端,使中日关系几乎陷入冰点。
再加上修改教科书等一系列事件,中日关系持续恶化。
国人对日本的态度褒贬不一,很多青少年非常喜爱日本的动漫等,但很多中老年人对日本恨之入骨,总之,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并不够客观。
但是,中国政府对日是很宽容的。
持着人民是无罪的态度,在近日日本的9.0级大地震中,中国不仅捐了很多钱帮助日本同胞,还派去了救援队。
但无论如何,中日的关系还是有望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在此,也衷心希望日本受灾民众早日重建家园。
再者,日本经济界对中日关系有着基本的看法:
曾经在经济同友会的报告中,认为中日关系中存在三大主要课题:
一是日本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
称中国将历史认识问题作为对日外交的"一张牌",认为中国批判日本内阁成员时而出现的"狂言"是小题大作。
同时认为,由于未充分接受近现代史教育,日本人现正逐渐丧失民族归属感和伦理观,这直接导致日本外交不得不面对历史对话之类缠绵不休的外交交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不应过度拘泥历史认识问题。
为应对中国在具体历史问题上的责难,日本应加强对近现代史的研究和理解,不能一味让步。
二是中国对日采取非友好行为。
中国基于国内原因,将反日感情作为维持现行体制的利器,正在开展"反日"教育,培育"反日"国民。
对此,日本应采取坚决态度,从增进双方正确理解出发,坦率地要求中方改正错误,甚至道歉。
必要时,可考虑、将双方争执诉诸国际法院,争取国际舆论。
三是两国国民间存在超越理性的情感隔阂。
在中日交流史中,常因短时
间内的某个事件而导致出现某种超越理性的特殊情感。
同时,中国人头脑中还存有不能容忍日本近代以来超过中国的大中华情结,怀疑日本是否再度复活军国主义。
为此,两国必须确认不幸的历史仅仅存在于过去很短的时间这一事实,通过建立面向未来的关系,逐步化解情感隔阂。
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都有各自的理解,中日经济往来的紧密性,中日两国作为对方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从保护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多做一些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的事情,少做一些危害两国人民感情的行为,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做出实际行动。
少数日本人还是能够认识到当年的错误的,中国人民只要求在承认历史的基础上和平发展。
两国在认清当前发展的前提下,相互实现共赢,维护世界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