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 PPT课件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其逮入御史台受审,史称“乌台诗案”。苏轼
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 公事。
关于苏词
王灼《碧鸡漫志》称苏词“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除男女恋情、离合悲欢,更有田园风情、 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咏物 记事等。
苏词分类
• 豪放词风
• 婉约词
• 最凄婉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最温婉之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抒写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慷慨豪迈的爱国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一生,无论得意与否,总是敢于坚持 自己的意见和立场,活得光明磊落、爱憎 分明、表里如一。当种种不幸袭来时,他 都能以一种豁达、超然态度来对待,无论 生活怎样的令他失望,也从未放弃对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正是 古代文人所少有的。
步入仕途:
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被宋怀宗钦点为第三等,成 为北宋建国后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文人。进而步入 仕途,担任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期满任职于判 官诰院。
乌台诗案:
1079年,44岁的苏轼在湖州任时,新党中的 某些政敌出于长期的积怨,对苏轼的诗文随意曲 解,诬其怨恨皇帝、诽谤朝政、抨击新法,并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赏析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 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 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 “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 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 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 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 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定风波 表现了苏轼坦荡的心胸和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话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三大特点
1、文化成就:“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 人” 2、人格魅力: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 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3、人生态度:旷达乐观的文人典范
苏轼在文学领域成就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 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 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 大家”领衔人物
苏轼一生大事件
少时以范滂(pāng)自勉: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
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 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 顾不能为滂母邪?”(《宋史·苏轼传》)
范滂(pāng)(137-169)东汉官员年少时便励志清廉,因 "清节"为郡人称道。
二十岁高中进士: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 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惊喜,欲擢冠多士, 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读轼书不觉汗 出,快哉!吾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 乃信服。
• 慷慨激昂的感情、奔放豪迈的意象、飞 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铿锵 雄豪的音调。
• 旷达词风
• 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 特立
• 婉约词风
• 格调高远典雅、感情真实健康,由浓艳 转为清新。
苏词之最
• 豪放词
• 最早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 最具风格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 最具旷达之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