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
诗人情绪变化:
满怀期望——感到失望——一线希望—— 彻底失望
艺术特点: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
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
同学们,你们会背这首诗了 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演一演,情景对话 诗人:小朋友,你的师父在 吗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诗人:那你知道他去哪里采 药了吗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山中具体什么位置呢。
(1)知诗人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还俗后, 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 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 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十 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 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 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 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所写的诗 歌缺乏社会内容,情调凄苦,间 有清新之作,著有《长江集》10 卷。
四、悟诗情
牧 童 骑 黄 牛 , 歌 声 振 林 樾 。
问题:
( 动)态
地点在哪里? 林樾 骑黄牛 从哪里可以看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情? 歌声 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______
主人公是谁?牧童
因果关系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 静 )态
从哪里看出牧童想抓住蝉的决心?闭口立
童子:山中云雾迷蒙,我也 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小结
这首诗记叙了: (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 诗人 )与( 孔子 ) 的问答,体现了隐者( 高洁 )的性格以及 诗人对他的( 仰慕 )。 诗中涉及的人物有( 诗人、童子、隐者 )。 本诗的写作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
一、知诗人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
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著有《小仓山房文集》、 《随园诗话》等。
清代——袁枚
` yue
bǔ chán
二、解诗题
“所见”,即诗人 偶然看到的一幅生 活画面。
所 见
你来想一想、说一说?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
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 读者自己去想象。把这些编成一个 故事,讲给大家听。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体裁:五言绝句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 下 / 问 / 童 子, yán shī caǐ yào qù 言 师 / 采 药 / 去。 zhǐ zaì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 此 / 山 中,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 不 知 / 处。
猜想 。 前一句不是诗人的所见,而是诗人的______ 神态、动作 的变化 后一句体现了牧童__________
“忽然闭口立
。
”的原因是意欲捕鸣蝉 “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什么季节的情景?依据是什么?夏天
小结
《所见》是清代诗
人袁枚的作品。诗 人向我们展示了一 幅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结合,活 泼有趣。在对乡村 自然的描摹中,抒 发了诗人对乡村自 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只 云
在 深
此 不
山 知
中, 处。
此:这里 只在:就在。 云深 :山高林密,云雾缭绕 不知处:不知道在哪里
注意,只 是多音字
理解课文后,填一填。
(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童子 ) 言师采药去 (隐者 ) 只在此山中
(4)悟诗情
全诗写了作
者寻访不遇 的焦急心情, 表现了隐者 高洁的性格 以及诗人对 他的仰慕。
(2)解诗题
寻:寻访 寻找 隐者:古时候隐居在深山里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课题意为:作者寻访深山里的那个人却 没有遇到他
(3)明诗意
看图理解 谁松下问童 子,谁言师 言 松
采药去?
师 采 药
下 问 童
去 子 。 ,
松下:指出了 事情发生的地 点。也是隐者 的隐居之地。 童子:儿童, 未成年的人。 指隐者的徒弟 师:师傅,老 师(隐者) 问???
作业:
1、课后习题第二题抄写生字组词
2、默写并背诵课文《寻隐者不遇》
一天,清代诗
人袁枚在郊外 散步,走着走 着,他停下了 脚步,他看到 了什么呢?
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 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 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 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 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 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 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 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 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 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放牛的儿童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传遍 树林中的阴凉处
心想(要) 捉 正在鸣叫的知了
闭着嘴巴 站着(闭住嘴不说话。)
三、明诗意: 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 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