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2010.9域外创业是增加工作岗位、提升经济活力和促进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1]为了打破经济上的低迷状态,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于2000年提出“里斯本战略”,期望在2010年前使欧盟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活力的经济体”。
2005年,欧盟提出“经济增长与就业伙伴计划”,将经济增长和就业确定为新的里斯本战略的两大核心。
以发展和就业为导向,欧盟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如《欧洲创业绿皮书》(2003年)、《帮助营造创业型文化》(2004年)、《实施创业行动计划》(2006年)、《欧洲奥斯陆创业教育议程》(2006年)等,并开展全欧盟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调查(2008年),旨在刺激青少年的“创业意识”,鼓励创新企业的创办,营造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
欧盟将教育和培训视为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升欧盟经济活力和增强欧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1.高失业率困扰欧盟各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严重的失业问题成为困扰欧盟各国的痼疾。
高失业率同时引发了其他社会问题,如人力资源浪费、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等,也使得欧盟竞争力不断减弱。
能否有效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已经上升为欧盟各国重点关注的政治问题。
引发高失业率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真正问题是缺乏善于改变的群体———创业者”。
[2]2.创业活力低下导致欧洲经济发展低迷根据欧盟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欧盟存在自我雇佣倾向不明显、参与创业的比例低、创业活力不足以及“瞪羚企业”①数量有限等问题,致使欧盟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从自我雇佣情况看,欧洲人更倾向于成为受雇佣者而不是自我雇佣。
与欧盟平均45%的自我雇佣比例相比,美国人倾向于自我雇佣的比例是67%。
[3]从参与创业的比例看,59%的欧洲人表示“从来没有想过创业”。
[4]目前,只有2%的欧洲人正准备创业或已经创业,而美国的比例为10%。
从“瞪羚企业”数量看,欧洲的比例较低。
创业型企业是创造新工作岗位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目前,美国19%的企业被认为是快速发展的创业型企业,而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快速发展的创业型企业比例仅为4%、4%和3%。
[5]这些现状都迫使欧盟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体系,思索如何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3.培养青少年创业精神逐渐引起国际组织关注随着创业重要性的凸显,国际组织纷纷将培养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分析笮梅伟惠梅伟惠/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杭州310028)摘要:从21世纪初开始,欧盟及其成员国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在总结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出台背景的基础上,概括了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四方面主要特点,从政府层面和高校才层面归纳了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青少年创业精神和技能提上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就明确指出,“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6]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推动机会平等和创造就业机会成为促进青年就业的四大优先领域。
[7]其中,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是提升就业力和创业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保障学生就业机会平等的重要途径。
世界经济论坛(WEF)将创业教育作为“全球教育优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高等学校是创业型生态系统中的“智库”,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项目和模块,发展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机,提升学生识别机会的能力和其他创业技能。
[8]高校创业教育迅速引起国际组织包括欧盟各国政府的关注。
二、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从总体上看,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全欧盟范围内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整体发展框架欧盟认为,提升青少年创业精神有利于新工作岗位的创造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竞争力,有利于开发个人潜力和保障社会利益。
[9]2006年,欧盟在奥斯陆召开“欧洲创业教育会议”,最终形成《欧洲奥斯陆创业教育议程》,在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框架方面达成以下共识:(1)各国需保证创业教育获得最高层次的政策支持;(2)将创业教育更好地整合到里斯本追踪进程,通过采用特殊指标更加有效地评估成员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的进展;(3)设立全欧盟范围的发展目标以及一整套适当的评价机制;(4)各国发起创业教育战略,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5)在欧盟和各国成立指导小组,吸引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6)提升地区性的创业教育;(7)将创业教育纳入博洛尼亚进程,通过鼓励教师的跨国和跨机构流动,提升创业教育者的地位;(8)增加欧洲资助项目对创业教育项目和活动的支持;(9)协调欧洲范围内创业教育项目和活动的评价,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10]在欧盟整体发展框架下,欧洲高校创业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开展。
2.强调创业精神对每位大学生都至关重要里斯本战略将创业定义为“一项需要通过终身学习获得的新的基本技能”,强调学校和大学在培育青少年创业意识和相关创业技能中的作用。
2008年,欧盟发布《高校创业教育:尤其在非商学领域》的报告,强调“创业精神是一个人将创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11]因此,在具体操作层面,欧盟呼吁创业教育从商学院拓展到其他学院,主张通过“构建跨学科方法,使所有学生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
[12]在知识经济社会,“高等学校应该将创业精神作为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在不同学科中传播。
尤其鼓励将创业意识和卓越竞争力整合在工程与技术学科中,能够促使学生和研究者更好地将创意和开发的新技术商业化。
”[13]3.将高校创业教育纳入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欧洲教育一体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欧盟积极支持欧洲范围内文凭互认和师生流动。
把作为新事物的高校创业教育整合进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能够确保创业教育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就得到充足的经费和制度支持。
欧盟强调创业教育项目与其他教育项目的融合,如打造“青年创业者伊拉斯谟计划”,旨在资助潜在的创业者与一位资深的创业者共同工作6个月,从而提升欧盟潜在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国际化以及竞争力。
4.将创业技能培养整合进欧洲终身学习框架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2006年12月发布了《关于终身学习所要求的关键技能的建议》,将“首创性和创业精神”列为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
②其核心要素包括:(1)发展具有创业意识和行为的个人特质和技能(创造力、主动性、冒风险、自主性、自信心、领导力、团队精神等);(2)提升学生将自我雇佣和创业作为职业选择的意识;(3)从事具体的创业项目和活动;(4)提供如何创业和如何成功运行企业的专门商业技能和知识。
[14]欧盟将创业教育视为终身的学习过程,极力推进与各个教育阶段相吻合的创业教育项目的构建。
比如,鼓励在中小学阶段深入开展注重体验和实践的“迷你公司项目”。
据估计,在欧盟25国和挪威,每年至少有20万中学生参与“迷你公司项目”。
[15]在高等教育领域,鼓励创业教育向非商学院领域拓展。
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注重创业实践,加强学校和企业界的联系。
另外,欧盟的政策还鼓励改善整体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促进创业教育和相关活动的开展。
5.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的合力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欧盟鼓励高校与政府、企业、社区构建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从政府层面看,欧盟敦促成员国政府构建全国性的创业教育战略,出台政策简化创业程序,营造适合创业的氛围;从企业层面看,欧盟鼓励企业界人士充分发挥其教育才能,一方面积极参与高校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支持欧盟潜在创业者的发展;从社区层面看,欧盟提倡构建以培育创业意识为使命的学习型社区,建立地方的创业中心,协助学校和教师开展创业教育,发展教育机构和公司的联系,促进创业者和商业界人士参与学校和大学的创业项目。
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整合性。
欧盟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充分整合了现有教育资源。
如将高校创业教育整合进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和终身教育框架。
其次是全局性。
欧盟制订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兼顾各个国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充分商讨的基础上制订政策。
第三是前瞻性。
与美国相比,欧盟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欧盟高校创业政策吸取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60多年的发展经验,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就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对每个学生至关重要的机会,提倡将创业教育向非商学院拓展。
三、欧盟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实践在欧盟创业教育政策出台之后,各成员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已经有9个国家制订了专门的或独立的全国性创业教育战略,它们分别是英国、芬兰、丹麦、比利时、立陶宛、荷兰、挪威、葡萄牙和瑞典。
[16]1.政府层面:各国政府纷纷制订高校创业教育战略在欧盟创业教育政策出台之前,已有国家开展了零星的创业教育实践。
在欧盟创业教育政策出台后,各国政府加大了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的力度和决心,制订高校创业教育战略,采取一系列刺激措施,推动大学创业教育项目的推广。
创业教育成为芬兰学校的核心课程始于1994年。
2000年芬兰教育部提出“创业先锋计划”,创业教育逐渐上升为芬兰的全国战略,其目的在于“改变劳动力市场,提升青年就业,让创业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
2004年,芬兰教育部出台《创业教育行动计划》,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中。
同时,芬兰政府还投入大量的财政资助,确保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2000-2004年间,南芬兰省与欧盟总共投入了2200万欧元支持芬兰创业教育的开展。
[17]2007年,马蒂·万哈宁连任芬兰总理,希望“在第二届任期里创办8-10万个新工作岗位,同时将就业率提升到72%”。
[18]实施高校创业教育成为实现政府目标的首要手段。
芬兰《2007-2012教育与研究发展计划》更是明确指出:创业课程将提供给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所有学生;创业教育还将纳入到研究者的训练中。
[19]芬兰政府通过鼓励高等学校与现实世界加强联系,使知识创业成为芬兰经济发展的引擎。
目前,芬兰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涵盖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完整体系。
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大学和理工学院构建了自己的创业教育战略。
为了更加有效地将创业教育的投资转化为学生的创业型态度和行动,芬兰教育部于2009年推出《创业教育指导》,描绘了到2015年芬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1)加强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地方层面创业教育各实施主体之间的联系;(2)区域和地方层面成为创业教育创新机制和措施的源泉;(3)区域的创业教育资源中心准确定位并覆盖全国;(4)创业教育成为学校核心课程和特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创业教育与地方学校、企业的战略规划更加有力地整合;(6)创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核心课程;(7)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发展战略;(8)加紧进行创业学习环境和创业教育学的研究;(9)创业教育成为教师入职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10)扩大教师参加继续职业教育的机会;(11)教师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习环境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