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酐原料药生产工艺
三.右旋糖酐应用
1.医药工业:右旋糖酐40与血浆蛋白和球蛋白相近,胶体特性与血浆相近,对细胞 结构和功能无不良影响,在体内水解成葡萄糖而有营养作用,所以右酐具有扩充 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利尿消肿等药理作用,同时 ①具有近似生理性胶体渗透 压;②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血浆容量;③对任何脏器的功能应无害,也不能有抗原、 致敏或致热反应;④质量稳定,适于长期贮存,易于消毒;⑤没有血浆制品感染 肝炎和HIV之虞。临床上可用于:①防治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和烧伤性休克;②防治缺血性血管疾病,防止血液循环中红血球汇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对弹性蛋白酶、尿激酶、SOD、胰岛素具有稳定 作用;是否些药物的良好载体;顺磁糖苷是动物体内磁共振的对应剂;在肝脏手 术中,右旋糖酐是肝脏运输中的量好保护液。 2.食品工业 在饮料、糕点中做稳定、保湿、增稠和增量剂。代替麦芽糖做软心调巧克力的填 充剂;在啤酒酿造中加入到麦芽中提高发泡性。 3.石油工业 在石油钻井中作增稠剂,而且比淀粉和CMC好。同时用于分子筛色谱技术、金属 选矿、制备交联葡聚糖凝胶。 4.其他:化妆品、杀虫剂、土壤改良剂
四.相关产品信息
---右旋糖酐铁(右旋糖酐铁,右旋糖酐铁片,右旋糖酐铁注射液) ---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70氯 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70滴眼液(泪然),右旋糖酐70甘油滴眼液 ---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40氯 化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 ---右旋糖酐20(右旋糖酐 20,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20氯 化钠注射液) ---右旋糖酐硫酸酯(右旋糖酐硫酸酯片)
二.右旋糖酐性质
------白色无定形粉末状固体,无嗅,无味,易溶于水(分子量越小越易溶于水), 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酮。比旋度[α]D = +1900 ~ +2010 (at 25 ℃)。 ----右旋糖酐在电性上呈中性,因此没有等电点和电泳图。在常温下或中性溶液中可 稳定存在,遇强酸一起加热水解,在碱性溶液中其端基易被氧化,右酐溶液与氢 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产浅蓝色沉淀,加热后变成棕色块状物。受高温时 变色或分解,在100℃真空中加热可发生轻微的解聚。在150℃受热则会脱水变 色,当受热到210℃,3~4小时内完全分解。 ----右旋糖酐原料分子量偏大及分子量分配不均会使制剂溶解产生较明显乳光,大分 子比例过大会导致药液过滤困难。 ----右旋糖酐的化学结构与和发酵的温度浓度有关,当发酵液温度在18、23、 30℃ 时,其注射液中出现片状沉淀物的百分率分别为35%、14%、3%。当发酵液温 度37℃时,其注射液中不会出现片状沉淀物。 ----当培养基中钙镁离子用量增加时,会使右酐含a(1,6)链的含量由95%降至82%。 ----当培养基中氮源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时,也会影响右旋糖酐结构中主链、次链的 比例,造成注射剂过滤困难,乳光出现,澄明度差。 ----传统工艺用乙醇划分分子量,难于对右酐分子量分布范围进行严格控制,乙醇浓 度高,右旋糖酐胶体沉聚速度过快,杂质被包裹于沉聚颗粒中,另外还会使蛋白 变性,附着于沉聚颗粒表面,阻止其它杂质洗脱,最终形成较大颗粒乃至结块粘 罐,原料粒度大,溶解性差,色泽发黄。如果乙醇浓度低,胶体沉降速度慢,水 溶性杂质不易除去,原料粒度小。
2-5.划分
---1级划分:在水解液加入乙醇(乙醇浓度40~41%),39~41 ℃保温17~22小时,收集上层液供2级划分用。沉淀物为杂 质和90000以上的高分子右旋糖酐; ---2级划分:在1级划分的上层液中加入乙醇(乙醇浓度 41~42%),搅拌15min,39~41 ℃保温21~23小时,收集 上层液供3级划分用。沉淀物为70000~9000的中分子右旋糖 酐。
1.工艺原理
2.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右酐工艺过程
菌种培养---发酵【蔗糖、蛋白胨、磷酸氢二钠、水、氯化锰、加肠膜明串珠菌菌株(LM1226-中国医学科学院 血液学研究所或L.M.NRRL B512—美国NRRL研究所)】----醇沉(副产物果糖、杂质、菌体除去)---水 解(HCl 6mol/L,氯化钙)----中和(氢氧化钠6mol/L)----5级划分(①氮杂,大分子;②中分子;③右酐70; ④右酐40;⑤右酐20)----过滤----调粉(90%乙醇) ---离心(洗涤)---分散----干燥----混 合----成品包装。 成品的分子量分布Fig2、粘性数据Fig3、溶液胶体渗透压Fig4见下图:
2-3.发酵
配料比:蔗糖8%、蛋白胨0.7%、磷酸氢二钠0.2%、 磷酸二氢钾0.03%,水42%、氯化锰、加肠膜明串 珠菌菌株(LM1226)10%。 工艺过程:将蔗糖、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 钾,水、氯化锰制成发酵培养基,控制PH 7~7.4,发 酵温度25 ℃,接入菌种,搅拌15min,静置发酵 22~24小时,终点PH=4.0,加入75~80%乙醇醇沉 ,沉淀物用60~70%乙醇洗涤,得右旋粗酐。
2-2.细菌培养
---固液培养基配制(冻干菌种),在23~27 ℃,经过 20~24小时复苏,制得试管菌种; ---试管菌种在23~27 ℃,经过20~24小时,扩大培养 得小瓶菌种; ---小瓶菌种在23~27 ℃,经过20~24小时,继续扩大 培养得大瓶菌种; ---大瓶菌种于种子罐中,在23~27 ℃,经过20~24小 时,制得种子液。
五.右旋糖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工艺简介
1.化学合成法 2.生物合成法 2-1.微生物发酵法---目前主要采用方法 2-2.酶合成法----新工艺,发展方向
六.微生物发酵法工艺
1.工艺原理 2.工艺过程 ---菌种工序(选择+细菌培养);
----发酵工序(发酵--醇沉--水解--中和) ; ----划分工序(1,2,3,4,5) ----成品制备工序(过滤---调粉---离心---分散—干燥---混合---检验---成品 包装); ----去离子水工序 ----乙醇回收工序 3.技术经济指标
2-5.划分
--3级划分:在2级划分的上层液中加入乙醇(乙醇浓度 42.5~43.5%),搅拌15min ,39~41 ℃保温,21~23小时 ,收集上层液供4级划分用。沉淀物为50000~70000的右 旋糖酐70; --4级划分:在3级划分的上层液中加入乙醇(乙醇浓度 47~50%),搅拌15min,静置3~9小时,39~41 ℃保温 12小时,收集上层液供4级划分用。沉淀物为 25000~45000的右旋糖酐40。 --5级划分:在3级划分的上层液中加入乙醇(乙醇浓度 47~50%),搅拌15min,静置3~9小时,39~41 ℃保温 12小时,收集上层液供4级划分用。沉淀物为 15000~25000的右旋糖酐20。
2-4.水解
配料比:右旋粗酐:蒸馏水:盐酸(7N):氢氧化钠(7N):氯 化钙:活性炭=1:2:0.05:0.0055:0.005:0.013 工艺过程: ---将初酐加入蒸馏水中(浓度11%) ,加热加热至100~102℃ 使完全溶解,加入盐酸0.08%(g/ml),控制水解过程尽量保 持水解液体积不变。如有下降应及时补足,水解终点控制 PH2.3~2.4,粘度2. 7~2.9。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多余盐酸,控制终点PH4.5~5.5 。 ---水解液除杂:加入氯化钙、活性炭脱色,过滤得脱色液,滤 液冷至55℃得水解液供划分用,控制终点PH6.8~7.2。
2-1.菌种选择
肠膜明串珠菌主要特点 生物学特性 肠膜明串珠菌的菌落形态呈圆形或豆形,菌落直径小于1.0 mm,表面光滑,乳白色,不产生任何色素; 细胞形态呈球形、豆形或短秆形,有些成对或以短链排列、不运动、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微好 氧性,厌氧培养生长良好;生长温度范围2℃ ~53℃,最适生长温度3O℃ ~40℃;耐酸性强,生长最 适pH为5.5~6.2,在pH≤5的环境中可以生长,而在中性或初始碱性条件下生长速率降低。肠膜明串 珠菌自身合成氨基酸的能力极弱,需要从外界补充19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才能生长 。 发酵机制和产物 肠膜明串珠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醛缩酶和异构酶,因此其葡萄糖的降解完全依赖HMP途径。肠膜明 串珠菌发酵蔗糖产生特征性的葡聚糖粘质物,存在于粘质物中的菌可耐受80℃ ~85℃高温。肠膜明串 珠菌的葡萄糖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醇和CO ,核糖发酵产物为乳酸和乙酸,果糖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酸 、CO:和甘露醇 。 抗氧化能力 研究表明,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动物机体GSH—px、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 平,并维持较长时间。因此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发酵产物具有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 与其他菌群的关系 肠膜明串珠菌革兰染色阳性,可刺激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肠膜明串珠菌对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金黄 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但有试验证实,含有不同浓度茉莉酸的可可球二孢菌的上清液能 够抑制肠膜明串珠菌 。
一.产品基本信息
右旋糖酐是蔗糖经发酵后生成的一种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由于聚合的 葡萄糖分子数目不同,而产生不同分子量的产品。有高分子右旋糖酐 (平均分子量10万~20万)、中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6万~8 万)、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万~4万)、小分子右旋糖酐(平 均分子量1万~2万)。 临床上常用的有中分子右旋糖酐,主要用作血浆代用品,用于出血性休 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等。低、小分子右旋糖酐,能改善微循环, 预防或消除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亦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但作用较中分子右旋糖酐短暂;用于各种休克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周围血管疾病等。 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右旋糖酐有3种:右旋糖酐20,右旋糖酐40,右旋 糖酐70。右旋糖酐40是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具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右旋糖酐20和右 旋糖酐40具有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的作用,主要通过解除细胞聚集,减 少血液粘度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同时也具有补充血容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