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方法:
按提取原理分类:
溶剂提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 体萃取法,其他方法(升华法,超声提 取法,微波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最为常用。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依据中药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 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 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水提液易发霉、变质
水溶性杂质多,过滤困难
沸点高,浓缩困难
提取方法
煎煮法 渗漉法 浸渍法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常用提取溶剂性能特点
提取溶剂 性能特点
适宜提取成分 提取方法
乙醇
甲醇 丙酮
除去多糖、
溶解范围广(不同浓度乙醇) 蛋白质外
渗滤法(稀醇)
水溶性杂质溶出少
的大多数
浸渍法
可抑制酶的活性
化学成分
回流法
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
乙醇提取中药化学成分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 (与水不能任意混溶)
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内酯、 某些生物碱及一些苷元。 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
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 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有局限性。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3.溶剂提取顺序: (1)系统溶剂提取法按极性递增的顺序
均可
连续回流法
大部分可回收利用
但有挥发性、易燃烧
溶解特点与乙醇相似,但有毒
溶解性能同乙醇,但沸点低、易挥发,作为提取溶剂不常用;
但对色素溶解性能好,在分离、精制时常用。
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可任意混溶)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常用提取溶剂性能特点
提取溶剂 性能特点
适宜提取成分 提取方法
亲脂 性有 机溶剂
对化合物溶解选择性较强;
2.溶剂的选择
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 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水可以溶解: 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②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 ): 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特点: 水溶性较大 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强 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 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各种代谢 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
这些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该过程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称为一次 代谢过程,产生的物质称为一次代谢产物 (primary metabolites)。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2.二次代谢:
一次代谢产物 特定条件
生物碱、萜类、黄酮、蒽醌等
这些物质对植物生命活动不起主要作用, 该过程不是存在所有的绿色植物中,产生的 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称为二次代谢产物 (secondary metabolites)。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中的 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糖类,苷类,醌类,苯丙素类, 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生物碱 ,甾体化合物,三萜类,鞣质。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第二节 生物合成 一、一次代谢及二次代谢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1.一次代谢:
二氧化碳、水 光合作用 糖和氧气
石油醚或汽油——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 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的生物碱、有机酸、 黄酮、香豆素等苷元
甲醇、乙醇、丙酮——苷类、生物碱、鞣质 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2)先用乙醇(或含水乙醇 或含水丙酮)提取
提取液浓缩成膏,拌硅藻土等辅 料,减压干燥成粉再以不同极性溶剂 进行分步洗脱。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1)常用溶剂
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其极性大小如下:
水> 甲醇>乙醇>丙酮> 亲水性有机溶剂
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 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 石油醚 亲脂性有机溶剂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2)常见官能团极性比较: 羧基>酚羟基>醇羟基>氨基> 酰氨基(巯基)>醛基>酮基>酯基 >醚基>烯基>烷基
2. 甲戊二羟酸类(MVA)途径: 萜类、甾类
3. 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 苯丙素类、黄酮类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4.氨基酸(amino acid pathway)途径:
生物碱
5.复合途径:复杂的化合物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四、生物合成的意义
有利于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分类或推测 有利于植物化学分类学以及仿生合成等学科的发展 指导使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物质生产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二、生物合成学说
在植物学、生物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 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从 可能的新陈代谢过程、生化反应等多方面推测 各类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形成过程,即植物 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学说。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1. 醋酸-丙二酸(AA-MA)途径: 脂肪酸类、 酚类、蒽醌类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4.溶剂提取的方法:
①浸渍法 ②渗漉法 ③煎煮法 ④回流法 ⑤连续回流法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常用提取溶剂性能特点
提取溶剂 性能特点
适宜提取成分
强极性溶剂
溶解范围广(酸水、碱水) 生物碱盐
穿透能力强
苷类
价廉易得、安全
鞣质
糖类
水 有些脂溶性成分溶解不完全 氨基酸
有些苷类成分的酶解
蛋白质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汽蒸馏,不与水发生反应 共水蒸馏:水量不断减少,焦糊现象 隔水蒸馏:水蒸汽发生器,不存在焦糊现象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3)化合物的极性判断:
由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 式等综合因素决定。
分子较小,极性基团多的物质:亲水性较
强
—易溶于亲水性溶剂
分子较大,极性基团少的物质:亲脂性较
强
—易溶于亲脂性溶剂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4)溶解规律: 相似相溶 是从 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2章提取分离方法
水溶性杂质少、易纯化 ;
游离生物碱
挥发性大、易燃烧、有毒 ; 苷元
价格昂贵,对提取设备要求高; 某些苷类
穿透力较弱,提取时间长;
作为提取溶剂不常用。
回流法 连续回流法
如:乙醚 bp. 35℃,极易燃 氯仿 bp. 61℃、d 1. 480,不易燃,毒性大,对生物碱溶解性好 苯 bp. 80.1℃,毒性大 石油醚 沸程 30~60℃、60~90℃、90~120℃ 脱脂、脱色常用 与甲醇、乙醇不能任意混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