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 第十章 公平竞争和补救措施协议

10 第十章 公平竞争和补救措施协议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3
(三)反倾销税的征收
反倾销税是指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方主 管机构对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 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 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初裁时的反倾销税率与终裁的税率不同时,其不 足部分不再补交,而多交部分则应退还。 除非进口方主管机构以复审方式决定继续维持 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征收应自决定征收之日起 不超过5年。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20
(四)行政复审和司法审议
1.行政复审
行政复审主要是就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的必要性进行审查,以及论 证损害是否会因取消或变更反倾销税而重新发生。如经论证继续征 收反倾销税或按照原税率征收反倾销税是不合理的,则应终止或减 少征收反倾销税。
2.司法审议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2
2.最终反倾销措施
在全部调查结束后,如果有充分的证据 证明被调查的产品存在倾销,国内生产同 类产品的产业受到损害,且倾销与损害之 间有因果关系,则进口方主管机构可以采 取最终反倾销措施。 最终反倾销措施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形 式。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21
四、其他规定
(一)证据要求及对利害关系方信息的处理 (二)关于发展中成员的特别规定 (三)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及其职能 (四)磋商和争端解决 任何成员方采取反倾销措施,影响了其他成员 方的利益,可以通过反倾销的磋商和争端解决途 径寻求解决。 《反倾销协议》规定,除该协议另有规定外,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同样适用于反倾销。
18
(三)反倾销调查
进口方在正式决定立案调查后,应立即 发布立案公告。公告应载明出口国的名称、 涉及的产品、开始调查的日期、申请书声 称倾销的依据和损害存在的概要说明。一 般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在1年内结束,最 长不得超过从调查开始之后的18个月。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为保证各成员方公正实施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协议》规定,各 成员在其国内的反倾销法律中应包含司法审议机构及程序。对最终 裁决和行政复审决定等行政行为,利害关系方可以要求通过司法、 仲裁或行政法庭按照程序迅速进行审议。这类法庭、仲裁、行政法 庭及程序,应完全独立于作出裁决或复审决定的行政主管机构,保 持其独立性。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3
二、关于反倾销的实体性规定
《反倾销协议》的实体性规定,主要包 括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反倾销措 施、反倾销税的征收和价格承诺等。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4
(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
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件是: 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1.倾销的确定 倾销是指,一项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正 常贸易中出口国供其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 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 (1)正常价值的确定 (2)出口价格的确定 (3)倾销幅度的确定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7
(2)实质损害威胁 )
实质损害威胁指进口方的有关产业虽尚 未受到实质损害,但可以明显预见倾销将 对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且这种情形 非常迫近。对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应依据 事实,而不是依据指控、推测或极小的可 能性。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第十章 公平竞争和补救措施协议
第一节 反倾销协议 第二节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第三节 保障措施协议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
第一节 反倾销协议
一、产生背景 二、关于反倾销的实体性规定 三、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程序 四、其他规定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5
《反倾销协议》对缔结价格承诺协议的规定 反倾销协议》
1.缔结协议应在进口方主管机构已经作了肯定性的倾销和损害 . 的初步裁决后。 的初步裁决后。 2.如进口方主管机构认为其接受出口商的价格承诺实际上不可 . 如实际或潜在的出口商数量过大,或者其他原因, 行,如实际或潜在的出口商数量过大,或者其他原因,则可以不接 受出口商的价格承诺要求。 受出口商的价格承诺要求。 3.价格承诺可由进口方主管机构提出,但不得强迫出口商接受。 .价格承诺可由进口方主管机构提出,但不得强迫出口商接受。 4.价格承诺被接受后,应出口商的请求或进口方主管机构决定, .价格承诺被接受后,应出口商的请求或进口方主管机构决定, 可以继续完成倾销和损害的调查。 可以继续完成倾销和损害的调查。如果关于倾销和损害的调查结论 是否定的,则价格承诺自动失效;如结论是肯定的, 是否定的,则价格承诺自动失效;如结论是肯定的,价格承诺应按 照规定继续有效。 照规定继续有效。 5.如果出口商违反了价格承诺协议,则进口方主管机构可以根 .如果出口商违反了价格承诺协议, 据有关规定迅速采取行动, 据有关规定迅速采取行动,包括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立即实施临 时反倾销措施,并可立即追溯征收反倾销税。 时反倾销措施,并可立即追溯征收反倾销税。
2
一、产生背景
倾销一般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 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市场的行为。产品倾销在国际贸易 中由来已久,可追溯到20世纪初。倾销行为一出现,就 被—些国家认为是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并通过立法采取 反倾销措施予以抵制,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加拿大1904年《海关关税法》,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 规定了反倾销措施。 为推动缔约方普遍接受反倾销规则,促进反倾销措施 公正实施,避免反倾销措施被滥用来对国内产业实行长 期保护,”乌拉圭回合”达成《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 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即《反倾销协议》。对 所有世贸组织成员适用。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8
(3)产业建立受阻 )
产业建立受阻指进口产品的倾销阻碍了 新产业的实际建立过程,而不是阻碍建立 一个新产业的设想或计划。 产业建立受阻的确定必须有充分的证据。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9
(4)损害的累积评估
《反倾销协议》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进口方可以累 积评估从不同来源进口的倾销产品对本国产业的影响。 这些条件是: 第一,来自每个国家的产品的倾销幅度超过了2%,即 超过了“最低倾销幅度”。 第二,来自每个国家的倾销产品的进口量并非可忽略 不计,一般来讲是指高于进口方对该类倾销产品进口总 量的3%;或者几个出口国各自所占份额虽低于3%,但 他们的总和超过进口方进口该倾销产品总量的7%。 第三,根据进口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及进口产品与国 内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对进口产品所作的累积评 估是适当的。
6
(1)实质损害
实质损害指对进口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的重大 损害。对实质损害的确定应依据肯定性证据,并应审查以下内容: 第一,进口产品倾销的数量情况。包括调查期内被控产品的进口 绝对数量,或相对于进口方国内生产或消费的相对数量,是否较此 前有大量增长。 第二,进口产品的倾销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包括调 查期内是否使进口方同类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或在很大程度上抑 制价格的上涨,或本应该发生的价格增长。 第三,进口产品的倾销对国内同类产品、产业产生的影响。应考 虑和评估所有影响产业状况的有关经济因素和指标,包括销售、利 润、产量、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收益或设备利用率的实际和潜 在的下降;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倾销幅度的大小;对流动资金、 库存、就业、工资、增长率、筹措资本或投资能力的实际和潜在的 消极影响等。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4
(四)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是指,被控倾销产品的生产商 和出口商与进口方主管机构达成协议,出 口商提高价格以消除产业损害,进口方相 应地中止或终止案件调查。从实际效果讲, 价格承诺也属于反倾销措施的一种形式。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6
三、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程序
(一)申请人申请
一般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基于申请人的申请而开始。 为保证申请人的产业代表性,《反倾销协议》除了规定 对国内产业的一般理解外,还规定了进口方主管机构应 对产业的代表性进行审核。《反倾销协议》进一步规定, 在表明支持或反对立案申请的企业中,若支持者的集体 产量占支持者和反对者总产量的50%以上,且支持者的 集体产量不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的25%,这些支 持者应被认为可代表该产业提出申请。 申请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内容应包括倾销、损害及 因果关系的有关材料,缺乏证据的简单判断不能满足立 案的要求。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5
2.损害的确定
《反倾销协议》中的损害分三种情况: 一是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 损害; 二是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 质损害威胁; 三是进口方建立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 到实质阻碍。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2010年12月26日7时11分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科
10
3.倾销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反倾销协议》规定,进口方主管机构应审查除进口 倾销产品以外的、其他可能使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已知 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未以倾销价格出售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及数量。 (2)需求萎缩或消费模式的改变。 (3)外国与国内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与限制性贸易做 法。 (4)技术发展、国内产业的出口实绩及生产率等。 进口方主管机构审查的已知因素不限于上述因素。进 口方主管机构应调查、审议其他方面的因素,并分析其 对产业损害的影响,并且不应把这些因素造成的产业损 害归咎于进口产品倾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