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5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5张)
(2)7安55年史-之乱
763年
(3)影响:带来灾难
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万,乱后仅剩 190多万。
东周之地(指今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 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3)影响:由盛转衰
(鼎盛)
(3)影响:藩镇割据
军权、 财权、 官吏任免 权、 职位世袭 权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统治腐败; (2)各种矛盾尖锐; (3)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 2.叛乱将领:安禄山、史思明 3.影响 (1)带来灾难; (2)唐朝由盛转衰; (3)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2.黄巢起义的影响。 3.唐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黄巢起义
1.统治腐败 (1)宦官专权; (2)藩镇割据; (3)赋役繁重。 2.灾荒连年。
黄巢像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后,曾 发布檄(xí) 文,指斥宦官当 政,纲纪紊乱, 贿赂公行,并宣 布要“洗涤朝廷 ”,为民除害, 对贪污犯赃的地 方官吏处斩。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农民起义将领朱 温投降唐朝,被 封为节度使,与 其他藩镇联合, 镇压了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建 立后梁,唐灭亡。
二、黄巢起义 1.原因 (1)统治腐败; (2)灾害多发。 2.领导人:黄巢。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三、唐朝灭亡 1.标志: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替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 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2)安史之乱
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 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 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 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 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 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独掌15万的兵力,拥 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 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 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 举兵叛唐。
四、五代十国的更替 1.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1)原因:各种矛盾尖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朝边疆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实 行欺骗和高压政策。
(1)原因:内轻外重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辽宁
新疆
兵力对比 边镇军:49万 中央军:9万
北京
甘肃 青海
山西 宁夏
节度使势力膨胀,地 方势力超过中央,形 成外轻内重的四局川面。
广东
(1)原因
课后活动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繁,荣小、邑安犹定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杜甫 万国尽征戍战,乱烽、火动被荡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第5课 安史之乱与
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
2.什么叫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在哪一年被平 定?
安史之乱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五代十国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
2.五代十国政局的实质是什么?政权的更替 对当时有何影响?
五代十国的更替
五代十国的更替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割据局面的 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 武将。
五代十国的更替
北方:战事不断, 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 对稳定,经济在原 有的基础上有一定 的发展。
安史之部将史思明 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夺取 中央政权的战争。
(1)原因:朝政腐败·追求享乐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李隆基
杨贵妃
(1)原因:朝政腐败·任人唯亲
“口蜜腹剑”李林甫——大 贵妃兄长杨国忠—— 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 身兼四十余职。他任 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 相期间,专权误国, 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 败坏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