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数学课堂教学点滴感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联姻已经成为佳话。
在新课改下,综合型人才
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初中生,那么,在此大环境之下,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怎么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来达到教学优化,使学
生的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真正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呢?为此,我谈谈
“信息技术助力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改理念,夯实信息技术技能,为驾驭数学课堂教学打基础。
1、理念先行,势在必得。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一是对我们
教师是一个冲击:一根粉笔,一本书已经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了。
现代
的教师应该是:技能熟练+反思教学=专业发展。
那么,对于我们教师应该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学习负责,熟悉学科教学,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目的。
二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渠道很广泛,他们可以查阅资料,上网搜索,问阅历长的长辈等,这些方式可以使他们的知识面拓广,从而进一
步充实知识。
信息技术正与此吻合,他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
的学习平台。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利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
进一步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很容易实施了,而且见效很快。
2、审时度势,合理安排,有机结合,夯实技能。
学校的校本培训是
实施此项工作的有力保障。
校本培训周期行强,这样可以消化模块
知识,用于教学中,进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可能。
其一,是信息技术的培训。
教育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要过关。
其二,是学科的整合。
要求教师业务水平要熟练,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学校的业务学习内容。
业务学习对我们老师来说好多时候是形式,趁此,学习教育技术是恰如其分了。
一般一周一个模块就可以了,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优化。
教师的进修内容。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势在必行!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化角色,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以前的传授者。
那么知识面要求很广,课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欲。
二、资源优化整合,借力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长期的数学概念教学给予学生的枯燥无味,一句话:记得快,忘得更快!结果是:会用数学概念解题,可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概念----学生会用之,可不知其名了。
1、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概念教学动态化,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如:《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对于简单的图形,学生容易找到对称轴,而对于复杂图形,学生不能完整找到。
通过 Flash、Authorware 动画演示,一目了然,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避免罗嗦的解释。
又如:《变化的鱼》中坐标变换,纵横坐标的拉伸与压缩,通过 Authorware 演示,鱼的形状变化明显;这样使概念教学具体化。
2、利用信息技术,让函数增减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自变量的变化中,感悟因变量随之也在变化。
如:《反比例函数的增减
性》利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一是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双曲线,二是让学生感悟函数图像的每个分支的增减性,进而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以及 k 的几何意义。
3、利用信息技术,立德树人,丰富学生的数学史,可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空隙,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更丰富有趣的数学史,扩大知识面,适应中考考点—数学文化的考查。
如:《黄金分割》一节,对于黄金分割的概念,学生不理解,强制性的记忆,使学生运用很不灵活,鉴于此,在数学学科网上搜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先去理解生活中人们的做法,从而激起学生想知道黄金分割概念的欲望,这样再下定义,效果就明显好多了。
又如《中心对称》一节,有一个找最短路程的点 p,学生不理解做法的理由。
通过学生电脑操作,在师生交互中体会点 p 的最佳位置,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尽量做到抽象思维形象化。
如:角的概念是静态的描述和动态的描述;
圆的概念也如此。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更好的利用
资源来展示动与静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意义。
----这是对数
学概念内涵的诠释;借力名师微课堂,超链接名师课堂实录,让师生同欣赏和感悟名师课堂的魅力,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概念教学的训练实施到位、容量大和省时。
可以更好地做练习题,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面对如ft的作业,特别是毕业班的“三轮复习”,巧做习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搜集同类型的题,进行对比,把一题进行延伸
和拓展,设计适应学生的习题,这样的阶梯式训练,让学生会做习题。
当然,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达到优化整合资源和高效,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体验、感悟和提升,从而创自己信息技术课改模式的高效课堂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