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工程案例分析

电力工程案例分析

第四章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案例第一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监理案例[案例背景及工程概况](一)案例背景按照国家“十一五”的发展规划,在我国电力行业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对电站锅炉的节能降耗,降低排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型火力发电厂都选用了600MW超超临界机组,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发电需求,并进一步降低煤耗。

从已经投产发电的山东邹县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浙江玉环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情况来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国家发改委要求今后发电项目常规的300MW只能用于供热,主要发展600MW以上的超超临界机组,在今后电站建设中的主力机组是1,000MW,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百万机组在40多台以上。

电力工业的发展对从事电力监理的企业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现结合已经投产的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的工程监理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和分析。

(二)工程概况某电厂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 #1机组计划从开工到168小时试运结束为28个月,#2机组为32个月。

参建单位有监理单位一家、设计单位三家、施工单位七家、调试单位一家。

1.电厂总平面布置厂址总体规划布置格局采用三列式布置,自南向北依次为:贮煤场区→主厂房区→配电装置区。

固定端朝西,向东扩建,自西向东依次为本期公用辅助生产及附属设施区→一期(2×1,000MW燃煤机组)主厂房区→规划二期(2×1,000MW燃煤机组)主厂房区(规划二期的部分公用辅助生产及附属设施区布置在主厂房区和贮煤场区之间,另一部分布置在一期厂区公用辅助生产及附属设施区的扩建场地内)→电厂的循环冷却水(一次循环系统)拟采用海水,每期均单独设置一个循环水区域,布置一座循环水泵房和一个排水工作井。

电厂淡水(除生活水外)取水位置距电厂约5.5 km。

电厂内不设污水处理设施,由化工区统一处理及排放。

脱硫废水设独立的废水处理系统。

本期2×1,000MW拟建专用煤码头,按1个3.5万吨级泊位考虑,码头上配置二台1500t/h卸船机。

码头年设计规模440万吨(最大通过能力为465万吨),能满足本期工程用煤要求。

电厂本期建有专用灰渣、石灰石、石膏等的综合码头。

电厂进厂方式采用端入式,设置两个出入口。

电厂主出入口处进厂公路可引接自电厂北侧的沪杭公路,次出入口处进厂公路引接自电厂西侧化工区G3道路。

厂区扩建端侧场地可作为施工生产场地,本期工程需施工生产场地面积约20hm2。

2.电厂总平面规划布置全厂总平面布置格局自南向北依次为码头→循环水取排水区→贮煤场区→石灰石磨制、石膏脱水区、灰渣处理区及脱硫区→主厂房区→500kV配电装置区(向北2回500kV出线)。

主厂房固定端朝西,向东扩建,主厂房固定端及脱硫区东侧布置循环水取排水区、石灰石磨制、石膏脱水区及油罐区、脱硝制氨区、水处理区等厂区生产辅助建筑区,其自南向北依次为:循环水取排水区→石灰石磨制、石膏脱水区、灰渣处理区、油罐区及脱硝制氨区→废水处理区→净水区→化水处理区→全厂行政管理及公共建筑区(含材料库及检修维护区),其他诸如循环水加药间、贮氢站等厂区生产辅助建筑区按就近服务主体布置原则分别布置在其间。

全厂行政管理及公共建筑区则布置在厂区西北角,500kV配电装置区的西侧。

本期循环水取排水管廊自南向北在围墙内沿厂区边缘接入主厂房A排外。

采用圆形煤场方案,紧凑布置,充分压缩厂区南北向的宽度和东西向的长度,使全厂用地面积力求尽可能小。

煤场区共规划设置3个内直径为120m的圆形煤场,每个圆形煤场的储煤量约为17万吨,其中本期建设#1煤场和#2煤场。

厂址自然地坪由化工区统一平整后,标高为3.5m。

本期主厂房室内±0.00m标高暂定为4.30m,室内外高差0.30m。

3.主厂房布置主厂房布置依次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电气除尘器、引风机及烟囱顺序布置方式。

主厂房结构(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均为钢结构。

本期两台机组厂房总长度为222.40m,汽轮发电机组按纵向布置,机头朝向扩建端,锅炉为露天岛式布置,全钢结构。

主厂房A排至烟囱中心线距离为257m。

循环水供、排水管均由主厂房A排柱外引入、引出主厂房。

本期工程的集中控制室,为二机二炉共用一座控制室。

汽机房跨度为34.0m,汽轮发电机组中心线距A排柱17.0m,运转层标高为17.00m,夹层标高为8.60m,采用大平台结构。

汽机房的高度,按所有起吊件中最大起吊高度并留有适当裕量的要求确定。

除氧间跨距初定为10m。

除氧间共设五层:0.00m层、8.60层、17.00m层、25.00m、34.50m层(除氧层)、45m层。

主厂房采用四列式布置方式,煤仓间与除氧间连接,布置在锅炉前面。

输煤栈桥从固定端接入。

锅炉房采用露天布置,主体部分宽为69.60m,深为77.40m。

集中控制室为二机二炉一控,控制楼布置在两台机组中间。

每台锅炉炉后露天布置两组四电场电气除尘器。

两台锅炉合用一座双圆内筒集束烟囱,其高度为240m。

4.主要建(构)筑物本工程主厂房框架柱基础、汽机基座、锅炉炉架基础、烟囱、集控楼、灰库、碎煤机室、圆形煤场等拟采用f600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长约38米,桩以⑦2粉细砂层为桩基持力层。

对其它中等荷载的辅助生产和附属建构筑物,拟采用f600或f500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长约28米,桩以⑦1砂质粉土为桩基持力层。

汽机房、除氧煤仓间(A排~D排)和运转层平台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形式,当布桩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条形或片筏基础,单独基础之间设置连梁。

锅炉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或条形基础或片筏基础。

汽轮发电机基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集控楼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或局部条形基础。

炉后烟风道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或条形基础。

炉后设备基础采用块体基础。

电气除尘器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烟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形筏板基础。

主厂房为带支撑系统的钢框排架结构体系,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的每个温度区段纵向设有柱间垂直支撑,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并将纵向水平力传至基础。

横向在煤仓间设有柱间垂直支撑,以保证结构的横向刚度和传递横向水平力至基础。

各楼层根据需要设置水平支撑。

汽机房在屋架系统设有纵横向水平支撑及纵向垂直支撑。

汽机房屋面采用单坡钢屋架,屋面采用H型钢檩条上以镀锌压型钢板作为底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

汽机房平台、除氧煤仓间屋面及各层楼面均采用钢次梁上浇钢筋混凝土板方案。

局部采用钢格栅或花纹钢板。

汽机基座为整体框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座平台和基础与相邻平台与基础隔开。

汽动给水泵采用弹簧隔震。

烟囱拟采用两炉合用一座双管集束钢内筒烟囱方案,高度240米。

继电器楼、500kVGIS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设备及参数(1)锅炉锅炉型式:超超临界变压运行燃煤直流炉、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全悬吊钢结构锅炉;锅炉大板梁单件最重为320吨,采用了P92/T92、P122/T122、SUPER304、HR3C等新钢材焊接;(4)热力系统汽水系统均采用单元制,回热系统设有八级抽汽,设有三级高压加热器,一级除氧器,四级低压加热器。

旁路容量将根据汽轮机和锅炉的型式、结构、性能、启动方式等因素确定,暂按100%容量的旁路考虑。

汽轮机设有八级非调整抽汽(包括高压缸排汽)。

高加均采用2列半容量、卧式、双流程容量的加热器,除氧器为一台100%容量无头除氧器。

系统设有两台各为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和一台30%容量的启动用电动给水泵。

凝结水系统采用中压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不设凝结水升压泵。

采用3×50%容量的凝结水泵,二台运行,一台备用。

循环水采用直流供水系统供给。

(5)燃烧及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

采用一台锅炉配六台钢制煤斗。

单台锅炉配六台中速磨煤机和六台给煤机。

采用2台50%容量的单速离心式或动叶可调轴流式冷一次风机。

锅炉烟风系统采用平衡通风方式。

采用2台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

采用2台50%容量的静叶或动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

采用2台三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

锅炉点火考虑设置等离子点火系统。

(6)厂内输煤方案圆形煤场采用通过式布置,并在两煤场间考虑一旁路。

(7)除灰渣系统除灰渣系统采用单元制,即每台炉为一个系统,包括底渣、飞灰输送系统。

飞灰的收集系统拟采用正压气力输送方式。

(8)循环水供排水方案采用单元制的闭式供水系统。

2×1,000MW机组直流循环水水量约为63.7m3/s。

设有2个淋水面积为11,000平米,高115米的冷却塔。

循环水系统拟采用直流供水系统,其流程为:取水头部→自流引水管→循环水泵房(位于海堤内)→循环水压力进水钢管→凝汽器/开式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排水钢管→虹吸井→钢筋混凝土排水沟→冷却塔。

本期每台机组各设置1根取水隧道取水隧道长约2,100m,排水隧道长约。

每台机组配循环水泵3台(一机三泵)或2台(一机二泵),每台水泵容量按33.33%或50%最大设计用水量考虑,采用立式斜流泵。

(9)电气本期2×1,000MW机组在发电机和主变压器之间加装发电机出口断路器。

本期两台机组和二期两台机组共设一台停机/备用变,该停机/备用变不作启动用,机组启动电源通过系统由主变和厂变倒送电取得,起动电源直接从厂内高压配电装置500kV母线引接。

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电压为500kV,采用三个单相式变压器。

主变压器的容量初步选用3×380MVA。

考虑4台机组设置一台备用相,其容量与工作相相同(380MVA)。

每台1,000MW机组各设二台分裂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每台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容量暂按56/28-28MVA、27/10-6kV选择。

厂用电压等级考虑10kV、6kV与380V三级。

500kV高压配电装置考虑屋内式GIS。

机组及厂用电系统均纳入机炉电集控室内机组的DCS系统监控。

事故保安电源:每台机组设置一台容量为1,800kW的空冷型集装箱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机组的应急保安电源。

每两台机组配置一台柴油发电机,并设置一台保安变,保安变高压侧电源从外部引接独立电源。

直流及UPS:主厂房每台机组设一组220V蓄电池和二组110V蓄电池分别作为主厂房动力UPS及控制和保护所需的直流电源。

根据需要,在厂外各系统设置直流蓄电池组。

每台机组配置二套UPS装置。

(10)化学水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暂拟定为“反渗透预脱盐系统加一级除盐和混床的化学除盐系统”处理工艺。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拟设置全流量的凝结水前置除铁过滤器及精处理混床系统,每台机组设置一套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设置单元机组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

(11)热力控制采用单元机组的炉、机、电集中控制方式,两台机组合用一个单元控制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