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而教育的实践证明人的性格尤其是中学生的性格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
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无论对于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
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
所以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来培育他们形成优良的性格特质。
一、集体教育
一个好的集体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的大熔炉,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尤其对于具有孤僻、冷漠性格倾向的孩子来说,集体的作用更为重要。
在班级中多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带他们到工厂实习参观,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打扫环境卫生等,观察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使他们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能从中找到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班级管理方式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生活在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良好集体中的学生一定能形成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良性格特征。
另外,通过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环境也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集体舆论往往比教师个人的力量更强大和有效,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行为上的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制、守纪律、坚强勇敢等良好的品质。
当他们在班集体里感受到他人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出各上的力量和信心。
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他们形成关心人,照顾人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二、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
一些学生的一些消极情绪和性格的养成往往和学习成绩有关,尤其是中学生,有学习焦虑和自卑心理的不在少数。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因材施教。
对学习优异的学生不能过份表扬,要多找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成绩,避免他们骄傲自满的心态。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多找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能不断进取,找到自信。
还可以利用他们性格中的优点来克服其缺点。
比如,在一次实验课上,我在取实验器材的时候门上的一块大玻璃忽然松动,这时一个学生马上跑过来,帮我固定住玻璃,并且积极地想办法玻璃修好。
这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不爱听讲,学习成绩较差,在实验课上也不认真,马马虎虎的,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了他热心善良的优点,我在班级上对他提出了表扬,并说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他感到既高兴又不好意思,以后的课堂上他听得格外认真,在实验课上他也养成了认真严谨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用教师本身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
中的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教师是学生最常接近的人,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也常常会发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性格特征对他所教班级的学生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会呈现出映射教师性格的倾向。
如果教师能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等等良好品性,那么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是非常巨大和有效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于教学的老师能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感人的热情使学生敬仰,崇拜,并不自觉地效仿,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
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和长效性,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四、自我教育
人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要有强烈的自觉能动性。
一个人如果能主动采取行为和措施来培养自己的品质,那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开始。
这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内在因素,外因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而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把以上外化的东西全部转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自觉自愿,就是达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促进和指导学生的自我培养的能力。
不把学生单纯地看成是被动的被教育者,而应该把学生作为对等的人,从最大限度上来调动学生追求完美品格的自觉动力。
这种自我教育在高年级的同学中尤其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形成了自已的一套理论和世界观,这就要求他们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使他们对本身的人格修养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持续的、自然而然的行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实践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方法去要求学生,以达到他们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1.利用身边榜样,名人名言激励他们督促自己,对照检查;2.提示他们与周围比自己强的同学相比较,找出差距,认识自己的位置,有一个努力的目标;3.每周写一篇周记,总结自己各方面情况。
制订学习工作计划,进行未来职业规划。
三年下来,许多同学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一个又一个小的目标的实现,逐步确立了自信,也具有了对自己人生的远景规划目标,有目标的人生是幸福的,有理想的人才会朝气蓬勃,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感到垂头丧气,使他们具有了更坚强的意志。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造就人,而人的性格又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了良好的性格特征,也就有了微笑面对生活的,成功驾驭生活的能力。
愿每个学生都能有这一双翅膀,在生活的天空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