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授课章节: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授课时数:2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的“社会心态”应当如何健康培育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的措施
教学难点:认清当前的社会心态现状
教具:多媒体课件
参考书: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布置作业:
1、为什么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2、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心态?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这是首次。

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杂兴的清醒认识。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漫在全社会或某些社会群体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行为意向的总和。

简单说,就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和感情倾向。

社会心态直接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的国家形象。

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心态是经济、社会、文化变化的“晴雨表”,具有时代
性、客观性、实践性和历史性。

1、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社会全面发展。

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业乐群的精神状态,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高,就更容易干出成绩,实现发展。

反之,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误解他人,很可能在成败得失之间陷入苦恼,在困难挫折面前灰心丧气。

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低,就容易丧失发展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中得决定性因素,其心态如何,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

健康的社会心态使人们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投入到事业和生活中,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则使人意志消沉、精力分散、行为偏激,无法积极主动地干事创业,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滞作用。

而且,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可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增进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当今时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日趋增多的对外交往、交流合作中,每一位国民都充当着国家形象大使的角色,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整体国民的形象。

国民的言行是否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心态是否健康。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使我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与此相适应,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社会心态发生重大变
化,人们的开放意识、进取意识、包容意识、理性意识更加强烈。

总体上看,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心态整体上趋于成熟自信、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倾向更加理性和平、务实进取、积极向上。

这体现在国民对待一些重大问题上更加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冲动行事。

2、促进社会进步,倡导新风正气,正成为社会心态主流。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多、热情更高,社会舆
情比以往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国家大事,高度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伟大成就,积极的为国家的发展献言献策并积极参与。

同时,对不断涌现的
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学习,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予以谴责并不断反思。

3、人们对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现状比较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调查显示,近年来,70%以上的群众对国家发展现状感到满意。

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

4、社会心态在多元多样多变中形成更多的共识,人们的价值观向更好地方面发展。

在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精神上得
提升。

人们认为当前中国最应倡导的价值是公正、诚信、平等、和谐等。

越来
越多的人认为,健康与家庭比财富更为重要。

风险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服务意识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都成为现代价值观的主流。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社会
心态。

主要表现为:竞争激烈,压力迭加。

中考、高考、工作压力等;房子、
车子、票子的压力等;贫富差距日益增加造成的心理失落,如仇官仇富、夸富
炫富、悲观消极;人际隔膜,孤独寂寞,现代的人们更容易患得患失、社会关
系冷淡、缺乏人情味等。

这些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0月13日下午,佛山南海2岁女童小悦悦(化名),几分钟内先后被两辆车碾轧,18路人经过却见死不救,直到第19个路人看见,跑过来,将趴在路上的小悦悦抱到了路边。

这个伸出“援手”的路人名叫陈贤妹,是一位已经58岁的拾荒阿姨。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人们开始反思:如
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
为者越来越多?
科学把握影响当前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

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部分社会成员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上产生了不稳定感,在生产环境、食品供给、社会治安等问题上产生了不安全感,而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容易让一些社会成员对公共权力产生不信任感。

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心态的多元化是客观的、必然的。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有多元的社会心态与之相对应,这是社会心态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我们应深刻分析社会心态产生的社会基础、发展的内在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努力克服消极社会心态。

1、不断探索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有效途径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与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加快发展来调整和解决。

只有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转变、调整、提升,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并分好,才能为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提供基本前提,才能有效避免社会成员因资源短缺、机会稀少而产生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其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引导人们把个人价值追求和国家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领导干部接访走访等各项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支持人民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
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4、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则社会心态平和、社会成员心理平衡;社会不公则往往导致社会心态失衡、社会成员心气不顺。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
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在内
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参
与社会竞争。

5、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类媒体都应始终坚持从事实出发,追求客观公正,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失实报道,也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心理而刊播低
俗无聊的信息,更不能为煽动公众情绪而进行纯粹的情感宣泄。

特别应把握媒
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及时跟踪网络舆论,探索其
形成与传播规律,有效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矛盾,使新兴媒体成为社会和
谐的稳定器和减压阀,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