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比较分析及经验启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比较分析及经验启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比较分析及经验启示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利用搜集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数据资料,梳理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中的共性特征、经验启示,即“八个注重”。

关键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较分析;发展策略;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4-19-4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4.004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use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summarizes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empirical enlight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namely "eight emphasis".Key words: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comparative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ies;empirical enlightenment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载体。

自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获批成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经过有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数量已达到19个。

加强相关研究,更好支撑和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的比较分析鉴于宁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期获批成立,其纲领性指导文件及发展策略尚在编制中,故本文暂选择以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09〕28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中关村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坚持全球视野、创新引领、智慧生态、市场主导、开放融合等原则,强化战略功能定位,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开放合作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和园区链深度融合,构建跨层级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统筹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好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09〕144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东湖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辐射带动”,强化战略定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五区一极”(创新驱动示范区、开放合作先行区、“两型”改革先导区、机制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中部崛起增长极),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好发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1〕8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张江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入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功能定位,建设“四区一基地”(开放创新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活跃区、科技金融结合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统筹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紧密融入全国和全球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体系,更好带动上海、长三角区域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1]。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4〕64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深圳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入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秉持“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宗旨,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和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强化功能定位,建设“五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创业生态区),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好为以城市为基本单元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发挥示范作用。

苏南国家自主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4〕138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苏南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入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和开放优势,强化功能定位,建设“三区一高地”(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优化创新布局,推进城市群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好为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经济发展等发挥示范作用。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4〕163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天津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战略叠加优势,深入实施“聚合、培育、创新、服务、载体”五大工程,强化功能定位,建设“四区”(创新主体集聚区、产业发展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创新示范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统筹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好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发挥示范作用[2]。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4〕164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长株潭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和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强化功能定位,建设“三区一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践行“核心先行、拓展辐射、全面提升”“三步走”部署,统筹一区三市多片协同发展,全面提升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好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城市群协同创新等发挥示范作用。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5〕100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成都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强化功能定位,建设“三区一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扎实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等系列工程,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孵化载体体系,更好发挥成都示范区对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5〕135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西安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国际化提升和产城融合三大战略,强化功能定位,建设“一都四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创新创业的生态区、军民融合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模范区),推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金融、军工与地方四大体系融合发展,更好带动西安、陕西乃至西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

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5〕136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杭州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强化功能定位,建设“五区一中心”(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实施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统筹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形成创新一盘棋,更好为“互联网+”经济、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发挥示范作用。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5〕154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珠三角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强化功能定位,建设“四区一中心”(开放创新先行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协同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构建“五大体系”(重大平台体系、自主研发体系、孵化育成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统筹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更好为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作用。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6〕63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郑洛新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化功能定位,建设“四区一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推进“三个”融合(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军工与民用的融合、“地方”与“国家”的融合),统筹一区三市多片协同发展,更好为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内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等发挥示范作用。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6〕64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半岛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化功能定位,建设“四区一中心”(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开放创新先导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打造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成为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更好为沿海城市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发挥示范作用。

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按照批复(国函〔2016〕65号)要求及相关规划部署,沈大示范区主要发展策略有: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区位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化功能定位,建设“四区一中心”(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统筹一区三市多片协同创新发展,更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国际(日韩等)及跨区域(环渤海、京津冀等)协同创新发展等发挥示范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