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


三、主体与对象契合的特色
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 出来的特色。风格往往受到作品所要 表现的题材和意旨的影响。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杨柳 、晓风、 残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从读者鉴赏的角度理解风格。认为 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而辨认的一 种格调。 (p280-2↑) 总之,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作为时 代精神和艺术趣味的多样性体现,能在作 者和读者之间达成精神上的沟通与审美上 的共鸣,使读者获得持久的美的愉悦。p281-1
如:赋的华丽,诗的简洁。 《前赤壁赋》《赤壁怀古》
另一方面,同样的体裁、风格又因 人而异、因时而异。
如:李白多抒情,杜甫善叙事。
《行路难》 《石壕吏》
/v/b/44062566-1336356475.html 行路难 /v/b/21837020-1582315347.html 石壕吏
赵明诚“只三句绝佳”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 夫情投意合,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年重阳节,李 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 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 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 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问是 哪三句,陆答:“莫道不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如:古今中外凡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作品,其艺术独创性不可重复。
第二、风格的审美价值实现,往往受到时代 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如:
沈从文小说中的原始纯朴; (浓厚地域特征) 钱钟书小说中的机智冷酷; (幽默,隽永) 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幽暗。 (凄婉、清冷)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p284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形式范畴和体现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现代风格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 使用的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代码,而 经过作家之手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活 的言语。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有感 情色调,从而体现了风格特征。
中西宗教信仰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中西思想根本差异:西方神人分离,中国天人合一.
中国:宗教为‚群体意识‛,在乎‚功利‛‚实用‛, 宗教政治化。面对罪恶在文化上表现为‚大义灭亲‛ 。 西方:宗教为‚自我意识‛,有‚承担痛苦‛的精神。 宗教伦理化。面对罪恶在文化上表现为‚大爱无疆‛。
面对校园凶杀事件: 中国是血债血还, 西方是多一点大爱。
意大利语柔和、甜蜜、华丽; 西班牙语华丽、隐喻、庄严; 英语活力、雄浑、讽喻; 法语明彻、严密、幽雅。
作家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风格传 统的基因,形成民族性。 有多少种语言就差不多有 多少种文学风格(萨佩尔) 语言与民族文化心态: 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各国风情录
洞房花烛夜的对话: 英国:我们的孩子,你要让他念剑桥还是牛津? 美国:春宵一刻值千金,是黄金还是美金? 日本:对不起,服侍得不好的地方,请原谅。 中国: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人,死活与你一辈子。
——俞文豹《吹剑录》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三、主体与对象契合的特色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从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理解风格,认为 言语形式或篇章修辞方面的特色是风格 的根本所在。 P277-4-2
“要有风格就要注意修辞,如用词妥帖恰当, 讲究节奏,隐喻等。” 亚里士多德 P277-4-6 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与表 达方式、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有关。 P278-1
#如何正确理解‚风格即人‛的观点
: p298-4
布封说“风格即人”,指的是作家的创作个性。他重 视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 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 马克思将布封的“风格即人”的观点引入唯物辩证 法的轨道,既肯定了文学风格的客观属性,又强调了 风格的“精神个体性”的核心特征。 p284-1-3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 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 个性的形式和方式。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风格的根本与 特征。p284-1-9
ng dà n:明净貌。 2.澄澹ché
#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的观点
(思考问题p297-1)
古人杨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 可以看出如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 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 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 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 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 指“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 者性格的“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 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结:
以上四种说法,各有所长。总之, 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作为时代精 神和艺术趣味的多样性体现,能在作 者与读者之间达成精神上的沟通和审 美上的共鸣,使读者获得持久的美的 愉悦。 (p281-2-5)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 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 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 受的艺术独创性。 P281-3 此定义要点是: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1、时代风格:p292
p292
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 特定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 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p292-4
2、时代风格的形成 3、时代风格的差异性
p292-5
p292-6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p293-1
伏尔泰认为文学的民族风格主要 表现为不同的语言上: p293-3
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p298-5√
只有在恰当的文体中才能呈现出作家 的创作个性。文体具体体现的三个层次。 1、体裁:p285 2、语体:p286 3、风格:p287
1、体裁
p285
一方面,体裁是风格的基础,选择 特定的体裁也就选定了相应的风格。
p282
创作个性
外化
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艺术人格) 形式化 (艺术独创性) 如: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
对于成熟的艺术家而言,创造个性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已成为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所渗
透,同时又凝结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 趣。 成熟的创造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 把握,从而自然地而非刻意地转化为风 格。
对比李白和杜甫的诗,其各自语言特色。P288
李白: 富于奇特的想象,超长的夸张,高度的虚拟; 语言节奏和旋律则奔泄急促、迸发突进、气势 磅礴。具有豪放的风格特色。例:《行路难》
杜甫: 则重精细的写实,鲜明的对比,紧密的结构, 在语言节奏和韵律上则回旋舒缓、跌宕顿挫、 凝重深沉,显示出沉郁的风格。例:《石壕吏》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关键词: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 风格即人、文如其人
风格所涉及的范围:P277-1
1、现代汉语的风格 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 的行为特点。 2、文学理论中的文学风格 既涉及作品的言语形式、作家的创作个性、对象的客观规定 和读者的历史接受,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选择体裁只是作家表现客观对象时的初步把握, 而只有作家在根据更具体的情势和自身情性,自 由实现了“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之后,作品才 真正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P286-287
3、风格
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风格具有独创性,是作家长期匠心 独运的结晶,而非一时模仿可成。因 此,读者往往凭着作品的语言特色, 就可以辨别出是谁的作品。 P287-4
其次、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的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 P281-1 日常个性: 是人在日常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 的独特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 的习性。日常个性人皆有之。 P281-6
(二)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p282-2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三者关系 日常个性
创作实践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创作个性:
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 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情性 和心理结构,是在日常个性的审美基础上 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 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它支配着文 学风格的形成和呈现。
唐代“三李”的诗歌特点
这种风格观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 据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 风格联系起来,提出‚文如其人‛, ‚风格及人‛。 P278-3
P283-1-5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
‚风格即人‛:
p283-3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风格却是人的本身。‛‚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 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 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
布封强调的是作家风格的重要性、独特 性和不可取代性。
2、语体:p286
体裁要靠具体的语体来表现。
所谓语体,是作家根据对各方情势的 研判和理解后,在大体确定的体裁中, 进一步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和各类技巧 设计体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语气、声音、 意态、文脉、格调上的体式或体势。
语体可以说是体裁的具体化,它需要 融入作家对具体情势的理解和把握,并 在作品中表现出来。P286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相关主题